十天干對應的臟腑?
10天干12地支對應的經絡?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不對應臟腑;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分別對應:子——膽,足少陽膽經;醜——肝,足厥陰肝經 ;寅——肺,手太陰肺經;卯——大腸,手陽明大腸經;辰——胃,足陽明胃經;巳——脾,足太陰脾經;午——心,手少陰心經;未——小腸,手太陽小腸經;申——激胱,足太陽膀胱經;酉——腎,足少陰腎經;戌——心包,手厥陰心包經;亥——三焦,手少陽三焦經。
天干地支所屬臟腑經絡與五行是如何對應的?
《素問·髒氣法時論篇》指出:“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說明了天干與臟腑經絡以及臟腑經絡之氣的生理活動和五季、日干、五行的關係。即:甲乙主春屬木,與肝、膽(經)配合,膽屬陽木旺於甲日,肝屬陰木旺於乙日;丙丁主夏屬火,與心、小腸(經)配合,小腸屬陽火旺於丙日,心屬陰火旺於丁日;戊己主長夏屬土,與脾、胃(經)配合,胃屬陽土旺於戊日,脾屬陰土旺於己日;庚辛主秋屬金,與肺、大腸(經)配合,大腸屬陽金旺於庚日,肺屬陰金旺於辛日;壬癸主冬屬水,與腎、膀胱(經)配合,膀胱屬陽水旺於壬日,腎屬陰水旺於癸日。明代醫家徐鳳提出“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鍼灸大全·卷之五》)十二經納天干歌。但明代醫家張介賓對於三焦、心包絡的天干配屬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壬癸屬水,三焦為“決瀆之官”誠有可言,但心包絡稱為“心主”,心屬火,怎能歸入癸水呢?因而提出了“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類經圖翼·三卷》)之說,後世許多醫家對此說甚為推崇。筆者認為,心包絡為“心主”,心屬火,癸腎屬水,須知古人認為水火同屬先天始生之物,所以水火相同。從臟腑功能來說,《素問·靈蘭祕典論篇》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指出了三焦和膀胱都與水液代謝有關,是人體水液執行的器官。從穴位功用來說,針刺三焦經的原穴陽池和膀胱經的原穴京骨穴,則能對機體起到調和宣導的作用;針刺心包經原穴大陵和腎經原穴太溪穴,則有交通心腎、水火相濟的作用。據此,筆者贊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之說。現根據《內經》、《鍼灸大全》的論述,將天干與臟腑經絡、五季的配合以表歸納說明(表2)。
是天干配臟腑
天干配臟腑,指十天干與人體臟腑相配,陽幹配腑,陰乾配髒。一稱為“內五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素問·藏氣法時論》:“肝主春,足厥陰,功陽主治,其曰甲乙”;“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曰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曰戊己”;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曰壬癸。“肺主秋,手太陰、陰陽主治,其曰庚辛。”有天干與十二經脈相配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
天干配臟腑是“納幹法”的基礎之一,在逐日開穴時,按照井、滎、輸(原)、經、合的流注次序,根據當時的天干,依次取所屬臟腑腧穴。應記住下列口訣: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
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陽幹宜納陽之府,髒配陰乾理自當。
古代中醫怎麼用天干地支基因給人看病
先對人體中臟腑體官爪的屬性進行五行分類再用天干地支的五行來對應人體中臟腑體官爪中的五行然後再觀察其中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人體中臟腑體官爪相互間的相生相剋的關係然後再一步來診斷出人體中臟腑體官爪那地方不平衡有病疾再然後就是作出能扶正抑邪的相應治療方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