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姓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肖姓的來源?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佈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贊助廣告

工具書註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係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佈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係,又非繁簡關係。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係,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贊助廣告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衝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臺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範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一。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儘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訊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餘下全文>>

肖姓是從何而來的?

一般認為,肖姓是蕭姓的俗稱。肖姓在新百家姓排名中排行第33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肖姓的得姓始祖—— 大心。

肖姓起源的幾種說法:

1、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2、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

3、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4、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現肖姓則大部分是“蕭”簡化而來。

肖姓起源說法:

蕭(Xi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大禹賢士伯益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據史籍記載,伯益是個很能幹的人,舜時曾負責掌火,“烈山澤而焚之”,使禽獸逃匿,開闢了許多農田;又跟隨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萬民於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蕭孟虧是蕭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通志·氏族略》:“蕭氏,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後為宋所並,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元和姓綦》也持此說。由於宋微子是殷商後裔,而蕭國是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故蕭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聖君商湯。後世蕭姓大多認可此一說法。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據《遼史·列傳·后妃》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氏。”遼後族以蘭陵為郡望,並自稱其先祖是蘭陵人,把自己附會為西漢宰相蕭何的後裔。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有遼一朝“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可見契丹各族中蕭姓群體的規模是相當可觀的。

4、外姓改入。據臺北蕭氏宗親會印行的《蘭陵世家·蕭、鍾、葉三姓本是一家》記載,宋朝有一將軍名鍾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但此說多有破綻,存疑。此外,金、元時期,在我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肖姓的起源,哪兒最多?

1 肖姓的起源

其實這個姓氏在漢代就已經基本絕跡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佈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

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尋根溯源

1、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2、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

3、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得姓始祖

大心。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佔咸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樑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佈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湧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佈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臺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佈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佔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1、蘭陵郡,治今山東棗莊市;2、廣陵郡,治今江蘇揚州。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宗族特徵

1、蕭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餘下全文>>

肖姓的來源是什麼?

說法一: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對於說法一,有這樣生動地描述:春秋時,宋國有一員猛將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被俘,魯莊公把他囚禁在後宮中,幾個月後才把他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閔公同南宮長萬在後宮博戲(古代的一種賭局),閔公的寵姬也在旁邊觀看。長萬看著她們說:"還是魯宮的美女漂亮,天下諸侯沒有比做魯君更快活的了!"閔公一向以這幾個姬妾的姿色自矜,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就嘲笑長萬說:"像你這種當俘虜的人怎麼懂得美不美呢?"這一下觸到了南宮長萬的痛處,他頓時惱羞成怒,一拳就把閔公打死了。接著他又殺死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是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名叫大心,他把這些公族子弟及他們的隨從聚合起來組成一支軍隊,又到曹國請來援軍,逐殺了南宮長萬及其同黨,平息了這次內亂。閔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屬國,稱為蕭叔。蕭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大心的後世子孫遂以封地命姓,稱蕭姓。 說法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領柏裔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叫蕭孟虧。其後沿襲姓蕭。sannong.cuncun8.com/...=32764

肖氏來歷。

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深圳姓氏談》載:“肖姓亦即蕭姓,蕭俗作肖。源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後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於後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游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間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後人就是蕭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從福建遷至深圳地區,現聚居在坪地鎮,是該鎮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於西湖塘、嶽塘崗、香屋一帶。”

肖姓的來源

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併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為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尋根溯源

說法一

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說法二

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

說法三

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說法四

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現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肖姓的由來,為什麼百家姓裡沒有肖字?

肖姓在漢代就已經基本絕跡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推行簡體字,把“蕭”改成“肖”,數百萬“蕭”姓人士全都被變成“肖”,一般人以為“肖”是“蕭”的簡化字,卻絕無此事。國家公佈的《簡化字總表》中沒有“蕭”簡作“肖”,即“蕭”不能簡作“肖”。筆者珍藏一封著名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的親筆信,通篇沒有一個繁體字,也沒有一個不規範的簡化字。用肖者可能的依據是《新華字典》:“‘蕭’(姓)俗作‘肖’。

肖姓的來源 我們這地方叫肖集,不知道和肖姓有沒有根源

在古代,肖姓極為罕見,歷代史書都很少見到,甚至連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見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萬姓通譜》中,才首次出現了 “肖”姓,載漢代有肖安國、肖紹;明時有肖靖者,宣德時舉解元等等。在廿四史中,也惟有《遼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數民族。 至於“肖”姓的起源,無從查考。陳劍在《戰國金文兩篇》中提到,“‘(梁惠王)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刻銘一行20字:‘樑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趙)亡(無)智金寸(鑄),為量容半。下官。’作為國名、姓氏的‘趙’,在古文字材料中大多就寫作‘肖’。”另外,也有人猜測,部分“肖”氏是來自原本姓“蕭”,但後來因犯罪被貶姓的家族。這也很有可能。中國古代有褫奪原有姓氏,貶改他姓以懲罰罪人的作法,蕭氏自身就不乏這方面的例子。一個是南樑蕭紀,他在與蕭繹爭位敗亡後,蕭繹以為他不配再用“蕭”這個高貴的姓氏,因此“賜姓饕餮氏”(《梁書》)。另一個是南齊蕭子響,因叛亂被殺,“賜為蛸氏”(《南齊書》)。 蕭、肖兩姓後來混用。

姓蕭的名人嘛,就多了。

像蕭何,蕭峰等等

姓氏“肖”的來歷?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佈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工具書註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係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佈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係,又非繁簡關係。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係,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衝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臺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範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一。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儘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訊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明年全國換髮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參考,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餘下全文>>

肖氏與蕭氏的具體由來???

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深圳姓氏談》載:“肖姓亦即蕭姓,蕭俗作肖。源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後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於後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游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間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後人就是蕭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從福建遷至深圳地區,現聚居在坪地鎮,是該鎮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於西湖塘、嶽塘崗、香屋一帶。”

蕭姓是一箇中國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蕭姓最早起源於大禹時代的伯益;而春秋時期的蕭國則是蕭姓最重要一個起源,後世蕭氏大多以蕭國首位國君蕭叔大心為蕭氏始祖;另外,亦有很多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為蕭氏,例如遼代的後族蕭氏;還有的蕭氏來自外姓改入。

詳見:

baike.baidu.com/...%CA%CF

相關問題答案
肖姓的由來?
官姓的由來?
譚姓的由來?
謝姓的由來?
聞姓的由來?
毛姓的由來?
百家姓張姓的由來?
蔡姓的由來?
郎姓的由來?
百家姓楊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