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梅的有多少人?
全國姓梅有多少人
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七位,人口一百零二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4%左右。今貴州省的遵義市道真縣、黔西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長寧縣、萬源縣、射洪縣、樂山市井研縣、瀘州市、綿陽市,湖南省的寧鄉縣、桃源縣、常德市、岳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荔浦縣、柳州市、鹿寨縣,安徽省的六安市壽縣、銅陵縣、巢湖市、宣城市、含山縣、仙蹤縣、南陵縣、馬鞍山市、安慶市宿松、廬江市、池州市、蕪湖市、無為縣,廣東省的梅縣、陽山縣、台山海,山東省的濟南市、夏津縣、淄博市、臨沂市,河南省的方城市、信陽市光山縣、固始縣、項城市、商丘市、長葛縣、新蔡縣、漯河市舞陽縣、商城縣、南陽市新野縣,江蘇省的南京市、揚州市、儀徵市、宜興市、江陰市、南通市、東臺市、淮安市盱眙縣,陝西省的西安市藍田縣、山陽縣、蒲城縣、漢陰縣、紫陽縣、漢中市勉縣,江西省的南昌市、尋烏縣、九江市湖口縣、景寧縣、樟樹市、婺源縣、吉安市、東鄉縣、興國縣,河北省的欒城縣、霸州縣、永年縣、棗強縣、滄州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吉林省的榆樹市,湖北省的武漢市、恩施市、黃岡市黃梅縣、鬆滋市、蘄春縣、麻城市新洲縣、紅安縣、秭歸縣、武穴縣、襄樊市、廣水市,浙江省的麗水市縉雲縣、泰順縣、湖州市、臨安市、臨海市、常州市武進區、嵊州市、景寧縣、天台市、溫州市,雲南省的臨滄市鳳慶縣,重慶市的萬洲區、涪陵區、墊江縣、綦江縣、彭水縣、黔江縣,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省、日本國東京都等地,均有梅氏族人分佈。
世界上有多少人姓梅?
不知準確值, 大概zo萬吧
姓梅的在中國有多少人?
我國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張分列前三位,其總人口數就已達2.7億,這接近了美國總人口數。排在前10名的還有劉、陳、楊、黃、趙、吳、周。
①前100名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沉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雷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龐 102樊 103蘭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顏 111倪 112嚴 113牛 114溫 115蘆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魯 120葛 121伍 122韋 123申 124尤 125畢 126聶 127叢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嶽 134齊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莊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塗 144谷 145祁
146時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關 154苗
155凌 156費 157紀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歐 162甄 163項
164曲 165成 166遊 167陽 168裴 169席 170衛 171查 172屈
173鮑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單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寧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閔 192歐陽 193解 194強 195柴 196華 197車1 98冉 199房
姓梅的人在古代屬於什麼種族
梅姓起源:
1、源於子姓,出自商湯後裔太丁之弟梅伯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武王滅商後,封梅伯後裔於梅邑(今安徽懷寧梅城),號為忠侯。其後世子孫遂以祖先封地為姓氏,稱梅氏,史稱梅氏正宗。[2]
2、源於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踐之後封於梅里,以封邑名稱為氏,後散居沅湘。
3、源於改姓而來,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①源於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荊楚南蠻民族中的梅氏,漢朝時居於南陽郡宛縣一帶(今河南南陽),因境內有梅溪河,稱梅氏,後大部分融入漢族,少部分流入安南(今越南)。[3]
②源於古越族,出自唐初安南蠻渠梅叔鸞,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梅叔鸞家族是古越族的後裔黎族,因枚埠地區有梅山(今越南河靜石河),故為梅氏。[4]
③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梅佳氏,祖先為漢族,漢末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綏分(今綏分河上游地區),後多冠漢姓為梅氏;
梅姓漢字演化
滿族梅勒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后冠漢姓為梅氏;
滿族梅楞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冠漢姓為梅氏;
滿族梅赫哩氏,亦稱梅赫勒氏,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所冠漢姓為梅氏。[5]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紂王時在朝任卿士。為人正直敢言,見紂王荒淫無道,幾次冒顏進諫,紂王不納。後紂王忍無可忍,把梅伯殺了,殘忍地把梅伯的屍體剁成肉醬。武王滅商後,封梅伯之裔於黃梅,號為忠侯,其後世子孫遂以祖先的封邑為氏,稱梅姓,尊梅伯為其得姓始祖。
姓梅的人
梅豔芳 梅西
梅,在百家姓裡面排第幾?全中國有多少人姓梅?
梅姓是宋《百家姓》排145位、
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
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禒一(~~15萬)。
姓梅的名人有哪幾個?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子姓,湯 王后裔。殷 商時商 王太丁封弟弟於梅(今安徽毫州東南),為伯爵,世稱梅伯。商紂 王時在朝 中任卿 士,忠直敢 諫,對紂 王的荒 唐行徑多次提出批評,結果觸 怒紂 王被廢 黜,後又以酷 刑殺 死。武 王滅 商,封梅伯後裔於黃梅,號忠侯,其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命姓,稱梅姓。②出自他族。《魏書》載,漢時南蠻有梅姓;《舊唐書》載,北狄奚酋 長有梅姓;清 滿 洲人姓,世居瀋陽;又,清 滿 洲八 旗姓梅佳氏後改為梅姓;清貴州貴陽府開州土司有梅姓;今滿、土家、彝、蒙古、黎、東鄉、錫伯等民族均有梅姓。
始祖:梅伯。 遷徙: 梅姓發祥於今湖北黃梅一帶,後不知什麼原因,大批遷衍於河南汝南。據《姓氏考略》記載,早期的梅姓主要活躍在今河南汝南一帶,先秦之後才漸有梅姓人散見於史冊。秦有丹陽(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漢初有益陽(今屬湖南)人梅□,西漢中葉有南陽(今屬河南)人梅免,新莽時有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梅福。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大多梅姓移居相對富庶的中原一帶,其他梅姓則以黃梅為中心,呈放 射狀向四周擴散。魏晉南北朝時,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為昌盛,並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後逐漸發展成為梅姓歷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際見諸史冊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賾、梅陶父子外,還有吳興(今屬浙江)人梅蟲兒。可見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佈於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廣大地區。隋代末年,農民起 義軍四起,加之楊 廣窮 兵黷 武,中原一帶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 劫 難 逃,避居南方勢在必行,其中有一支遷居四川。唐朝中後期,安 史之 亂加藩 鎮割 據,閹 宦專 權,又加唐朝所請的援 兵回鶻 燒 殺擄 掠,黃 巢起 義又緊隨而來,社會激 劇動 蕩,梅姓在南方分佈更廣,今廣東一帶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際,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為最,可謂人丁興旺,名人輩出,並且此際梅姓已有人定居於甘肅。明初,梅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 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 居雲南。清代以後,梅姓在全國分佈更廣,並有渡海赴臺,僑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雲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為多。目前梅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三十六位。 郡望: 汝南郡 漢高帝時置。治所在平輿,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相當於今安徽潁河、淮河之間地區。 堂號: 宛陵堂 宋朝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任尚書都官員外郎。工詩,與歐陽修為詩友,著有《宛陵集》。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汝南。②自立堂號:華萼、績學、餘慶、悠永等。 字輩: 某支梅氏字輩:德步廣聯文,大有恆學成。
江蘇南通梅氏字輩:明照有周,廣叢德懿。
江蘇某支梅氏字輩:學德成家繼,廣明世尚巨集。
湖南益陽溈西梅氏一修嘉靖合修派語:勝賢修允,添伯紹繼。二修榮、華房支譜派語:庭國新天泰,必學德芝宗,志單然思孝,傳家國詩書。三修咸豐合修派語:教鍾源傑焯,培錦澤林炘。四修民 國支譜派語:文明竟進,積厚貽光。五修乙亥續修派語:盛世乾坤定,舉善振家聲。
湖北襄樊梅氏字輩:元貞運會,大道光昌,宗功祖德,長髮其祥。
陝西蒲城梅氏字輩:慶家端有永,顯聖振民邦。
哪裡人姓梅
梅姓起源參考之一
梅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時候有梅國,是殷的同姓封國。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於梅國(今安徽毫縣東南),後來太丁有封了他為伯爵,於是世稱梅伯。梅伯是位忠於國家、愛護百姓的王族,但後來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統治的時候,由於紂王的殘暴荒淫,導致國家敗壞,百姓苦難。梅伯關心民生疾苦,看到殷商如此,心急如焚。梅伯曾多次勸說紂王改邪歸正,而紂王竟惱羞成怒並因此用殘酷的刑法將梅伯折磨至死。後來周武王起兵,打敗紂王奪得天下,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為人,追加給梅伯的稱號叫忠侯,並優待梅伯的子孫後代。而梅伯的子孫為了紀念梅伯,就以封地為姓氏,並且世代姓梅。在古代,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 梅堯臣,北宋詩人,宣城(今屬安徽)人。他認為寫詩應注重政治內容,在寫作技巧上要重視細緻深入。他的詩歌大多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風格力求平淡,對轉變當時靡麗的詩風影響很大。
姓氏:梅
祖籍:汝南
祖宗:梅伯
郡望:汝南郡 華萼堂
分類:以國為氏
歷史名人
最早的梅姓名人就是十分有名氣的高士梅福,宋、明這際,較有地位、名聲的梅姓人士很多,如梅詢、梅堯臣、梅旋等人,都是備受後世推崇的文人學者;又如曾助岳飛討賊有功的梅成和,明初靖難之變時盡忠維護建文帝的大臣梅殷等,也是受人敬仰的人物。清代畫家梅清、天文數學家梅文鼎、古文學家梅曾亮等,都是很在影響的文人、學者
姓氏來源
根據明代宋濂所著的《梅府君墓誌銘》記載,梅姓出自子姓,始祖是梅伯,在殷商時被紂王所滅,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封梅伯的孫子黃梅,號稱忠侯,後代從此就以梅為氏。而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梅姓出自子姓,殷王太子受封於梅,稱為梅伯,後代以國為氏。另一支梅姓,根據《姓氏考略》記載,古代南蠻之地有梅姓,在魏志中記載,北狄族奠長中有梅姓。望族居於汝南郡,即現在的河南省汝南縣一帶。
【梅】梅 MEI
一、姓氏來源 梅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居136位,尤以雲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人口約佔全國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梅姓起源有三:一為出自子姓,是商湯的後裔。殷商時,商王太丁封其弟於梅(今安徽亳縣東南)為伯爵,世稱梅伯。到商紂王時,紂荒淫無道,梅伯數進諫均不聽,反遭紂王廢黜,後遭紂殺戮。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梅伯的後裔於黃梅。號為忠侯,其後世子孫遂以祖先封地為姓,稱梅氏。二為漢時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三為清滿族八旗姓梅佳氏者,改為梅姓。 梅氏的郡望為汝南郡,世稱汝南世第。汝南郡,漢高祖時設定,其地相當於今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區。 梅姓族人在全國各地均有居住。二、梅姓名人 梅蘭芳:現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出生京劇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唸白、舞蹈、音樂、服裝、化裝各方面都有所創造發展,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 梅派 。與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並稱 四大名旦 。代表戲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1961年逝世,終年67歲。 梅文鼎:宣城人,清代天文數學家。以學識為康熙賞識。他曾系統地考察古今中外曆法,指出《明史》歷志初稿謬誤五十餘處;又介紹歐洲數學,綜合研究中西曆算,對後世頗有影響。一生著作達八十餘種,富有科學價值。 梅堯臣:宣城人,國子監直講,北宋文學家。與歐陽修為同僚,切磋詩文,推動了宋初的古文運動。其詩平淡樸素,含意深刻。與蘇舜欽齊名,人稱 “蘇梅 ”。 梅詢,年少時即好學,尤愛詩詞,官至許昌知州。喜焚香,每日清晨必焚香兩爐,罩住香爐,灌香盈袖,坐後方開,濃香滿室,人稱梅......餘下全文>>
歷史以來姓梅的名人都有哪些?
例如漢代有列侯梅鍡,高士梅福,東晉有儒學家梅賾,宋代有文學家梅詢、梅堯臣,明代有經史學家梅鶚、忠臣梅殷、戲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畫家梅清、天文數學家梅文鼎、古文字家梅曾亮,京劇名家梅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