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幸的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百家姓中有姓幸的麼?

有幸姓。

幸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在2013年全國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第393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賜其叔姬偃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周文王第四十七子、周武王之弟姬偃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周成王在壬戍歲(公元前1079年)賜其叔姬偃為"幸"姓,史稱偃公,其後裔子孫世襲父職並傳十三代。

源流二

源於古代帝王信任親近的倖臣,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據清朝學者張澍的《姓氏五書》記載,是倖臣的後代,以祖上為榮而取"幸"為姓或被帝王賜予"幸"姓而形成的。

贊助廣告

倖臣,就是君主最寵信親近的臣子。因此幸氏的家族理當興盛,所以,歷代幸氏的先人見諸史書記載的很多。在中國古代,幸氏的望族大多出於南昌郡 得姓始祖 偃公因鎮守朔北雁門(滄州)有功,被周成王賜為"幸"姓,史稱偃公,為幸氏之始祖。

百家姓有沒有姓幸的啊???

百家姓裡可能無提到

但系,只要是人能說出來的字,都有人姓

姓幸的人有多少?

辛姓發源於今陝西合陽,為夏時諸侯,夏傳至桀時滅亡。商時辛姓於史書鮮見,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時受封於長子(今山西省長子),其子孫遂開始在山西落籍。春秋戰國時,晉國有辛俞、辛寥,周國都(今河南省洛陽)有辛有,魯國有辛櫟,表明辛姓在此際已播遷於今河南、山東境內。兩漢之際,辛姓在隴西(今甘肅省臨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別是辛慶忌家族世代顯貴,更為後世辛姓隴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此際還有趙(今河北省一帶)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姓族人已經遍佈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隴西繁衍的辛姓已經族大人眾,枝繁葉茂,而且高官不斷,數量眾多,辛姓隴西郡望已經形成。另外,在雁門一帶的辛姓也勢頭很猛,並形成了辛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門郡望。此際,由於隴西郡望的帶動,辛姓在今甘肅蘭州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頗為輝煌。另外,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頗為興旺,並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當為辛姓入遷江南第一人。隋唐時期,隴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而且勢頭不減,並出現了辛姓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將。五代十國至兩宋,辛姓發展出現了新特點,隴西郡望尤在,但已失去往日光彩,在今陝、晉、豫、冀、魯等地辛姓發展迅速,尤其在今山東境內,辛姓繁衍的尤為興盛。隨著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現了更多的辛姓人家,並且已有辛姓入閩。元代,有辛姓遷居新疆。明初,山西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地。明代以後,辛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辛姓繁衍最勝。清康乾年間以後,河南、河北、山東之辛姓闖關東者甚眾,其中山東辛姓為中堅力量。如今,辛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省為最多,上述四省之辛姓約佔全國漢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 歷史名人   辛 甲:西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紂,曾獻紂七十諫,紂不聽,無奈投周。後任周太史,受封於長子。曾倡議百官群臣各獻箴言,勸王行善補過。今存“虞人之箴”。 辛甲畫像 辛 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父,尚書郎;兄,鑑曠;弟寶迅,皆以才識知名。秦雄為之語曰:“五龍一門,金友玉昆。”“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辛 祕:隴西人,唐代官吏。舉五經,歷河東司馬。任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時,開源節流,使澤潞之境收入大增,而其家卻無厚產,為時所稱。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散文家,祖籍宋國(今河南省),代表作品為《文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年)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 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班固等都認為文子是老子弟子,並說“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葛洪《抱朴子內篇·釋滯》認為“五千文雖出老子,然皆泛論較略耳”,“至於文子,莊子、關令,尹喜之徒,其屬文筆雖祖述黃老、憲章玄虛,但演其大旨,永無至言”。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李暹為文子作傳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曰計然。范蠡師事之,本受業於老子,錄其遺言,為十二篇。”杜道堅《通玄真經纘義·序三》說:“文子,晉之公孫,姓辛氏,字計然,文子其號。家雎之葵丘,屬宋地,一稱宋鈃,師老子學,早聞大道,著書十二篇曰《文子》。” 辛文字 辛慶忌:字子真,狄道(今甘肅省臨洮)人,西漢將領。初為右校丞,屯田烏孫赤谷城,戰退歙侯,拜為侍郎,遷校尉。後補金城長史,舉茂才,復遷郎中車騎將軍,又任光祿大夫、左曹中郎將、執金吾等職。後遷左將軍。 辛毗   辛毗,三國時魏國謀士,字佐治,潁川陽翟人。本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其先人東......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全國有多少個姓幸的?

20幾萬

姓幸的有多少

具體人數不知道。這有個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幸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在2013年全國人口普查姓氏排名第393位。

中國有多少姓辛的人

辛姓人的繁衍分佈與播遷■辛啟榮辛姓是中國當今人口排行第一百三十三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辛姓在其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許多郡望,主要有隴西、天水、雁門。辛姓發源於今陝西合陽一帶,至西周有落籍山西省境者。春秋戰國時,辛姓在今河南、山東亦有分佈。西漢、辛姓已廣佈於西北大部分地區。在今甘肅隴西郡的天水一帶形成望族,顯貴當地。魏晉南北朝時,辛姓在山西代縣一帶形成望族。且有河南辛姓徙居浙江紹興。隋唐時期,辛姓依然從隴西、天水,發展最為旺盛。兩宋,晉、冀、魯、豫、陝辛姓發展迅速,尤以山東為盛。同時,江南辛姓分佈也逐趨廣泛,且有入居閩地者。元代,辛姓有遷居新疆。明初,辛姓作為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居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地。清康、乾年間,冀、魯、豫之辛姓有闖關東,入居東三省者。如今,辛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省為多,上述四省辛姓約佔全國漢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自辛甲以後,由於人口的發展,辛姓人經歷了第一次較大的遷徙,主要是從陝西出發,漸次分遷今河南、山西、河北西北部一帶。遷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辛氏先人尚武的人數較多,從軍的人也就多。如秦將軍辛騰就世中山(今河北西北部)。到了西漢初。國家為了加強對西北的邊境的防範,曾從河北、山西一帶遷徙了大量人口到隴西郡(今甘肅天水一帶),其中就有辛騰的後人辛蒲。傳至辛武賢、辛慶忌以後,子孫繁衍,丁口漸增,至慶忌六世孫恩、殷時,以這二人為主幹,逐步衍分成七派十二支,漸次分遷到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西、福處等地,這就是辛姓人口的第二次大遷徙。恩的後人,以從文的多,其顯宦於魏晉南北朝時最盛。如前所述,隴西郡的天水確是辛姓人最早,最主要的聚居地。所以,前人稱辛氏為“隴西望族,山右名家”,還說“天下辛姓共一家”,就是這個原因。又據《姓氏研究會》資料記載:辛姓人初時以西北方各省居多。此後,由於任官調遷、戰亂及自然災害的影響,故而大批辛姓人西北遷至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東北諸省,南遷到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特別是在唐高宗時,又有部分辛姓人隨陳政、陳之光父子開闢福建漳州城,繼而又分支廣東、廣西各地。明末清初,開始移居臺灣。特別是隨著“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運動辛姓人演變遷移達到高潮。後來又有不少人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中國漢族人口占中國的百分之幾漢族主要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除大中華地區外,漢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分佈於各個省份;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漢族在新加坡、聖誕島(澳大利亞)、檳城(馬來西亞)也是當地的主體民族,分別佔總人口的77%、70%和56%。同時在許多國家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

有姓辛的人嗎

有姓辛的人:

1、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2、辛國榮,男,漢族,重慶市北碚區人,1963年9月生。經濟師,重慶市潼南縣委書記。

3、辛國斌,男,漢族,1965年12月生,黑龍江方正人,現任中共海西州委書記、青海省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黨工委書記。

4、辛桂梓,男,漢族,1956年9月生,山東萊陽人,現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5、辛振宇,現為廈門衛視《兩岸新新聞》主播6、辛維光,男,漢族,生於1954年7月,山東棲霞人,現任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辛姓,為傳統漢族姓氏。以地為氏,尊啟為辛姓得姓始祖。據《元和姓篡》記載:“姒姓,夏後啟別封於莘,子孫去草為辛,遂為辛氏。”

百家姓 的 姓辛的姓有幾種?

百家姓的姓辛的姓有2種(1)出自姒姓。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辛氏來源於莘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夏後別封支子於莘,啟子孫去草字頭為辛氏。古代“莘”與“辛”聲相近。(2)上古時,有莘氏居於山東省曹縣西北一帶。相傳揣禹之母修已就是有莘氏之女。又商湯娶於有莘氏。辛氏即為有莘氏的後裔。

古代有沒有姓幸的官

當然有

歷史上部分姓侯的名人

侯嬴(?—前257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前257年,秦急攻趙,圍邯鄲(今河北邯鄲),趙請救於魏。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他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因自感對魏君不忠,自剄而死。

侯霸(?——37年)字君房,東漢初大臣,河南密縣人也。侯霸在漢成帝劉驁時出任‘太子舍人’。王莽時,初為南陽郡隨縣縣宰。後來剿匪有功,被王莽提升為“執法刺奸”,後又升任淮平郡太守。漢光武為尚書令,後為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賴器重,對東漢初的政權建設多有建樹。建武十三年,侯霸因病去世。

侯安都(520~563.7.6),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字成師,出生於原曲江桂頭,現屬乳源縣管轄。封桂陽郡公,除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工隸書,能鼓琴,涉獵書傳,為五言詩,兼善騎射。卒年四十四《南史本傳》。

陳國公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固,唐朝閩縣人,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登進士第,在進士及第後官至廊坊靈武節度使同平章事。繼裴識出任朔方節度使的應為侯固,時間約在鹹通中。據裴識出鎮朔方的時間,可知鬱氏之說可從。由於資料的侷限,侯固出鎮朔方期間,朔方節度與涼州節度的關係不明。繼侯固出鎮朔方者為盧潘。

侯叔獻(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新豐鄉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專家。侯叔獻從小胸懷大志,刻苦讀書,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中進士。始任雍丘縣尉,改桐廬縣令。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奸吏、豪強斂縮。後調製置三司條例司任祕書丞,參與議法。侯顯是明代的一位傑出航海家,是鄭和船隊指揮部中領導人員,侯顯的地位排名第三,僅次於鄭和、王景弘。侯顯為創造鄭和下西洋這一航海奇蹟作出了傑出貢獻。

侯恂,(1589~1659)明戶部尚書。字大真,號若谷。河南商丘市睢陽區人。明萬曆丙辰年(1616)進士,授山西道御史。東林黨人。天啟年間因與閹黨魏忠賢鬥爭,父子三人曾遭罷官。崇禎元年(1628)再次啟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僕少卿。崇禎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禎六年(1633)任戶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開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獄。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謝絕任官,歸家隱居。任上為官清廉,不附會權奸,屢遭陷害,兩次入獄,仕途坎坷。

姓幸的人多不多

不多

相關問題答案
有姓幸的嗎?
有姓花的嗎?
有姓班的嗎?
百家姓有姓華的嗎?
有姓柯的嗎?
百家姓有姓藍的嗎?
有姓卓的嗎?
有姓雨的嗎?
有姓閻的嗎?
有姓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