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人們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中國傳統的臘八節吃什麼?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一、喝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贊助廣告

二、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三、醃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四、醃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贊助廣告

原料:黃豆、鹽、花椒、生薑。

做法:

(1)將黃豆洗淨,並撇除空皮殘粒,用涼水泡脹,撈出,加水下鍋(煮水要蓋過黃豆一寸),先用大火煮熟後,再用小火煮爛。

(2)把豆從水中撈出(煮豆水中放點鹽,儲存備用),攤涼放在布袋內,

(3)把布袋放在草編袋子裡或其它容器裡,用稻草或棉絮圍裹保溫,放在20攝氏度左右的地方。約2-3天后,黃豆發燙,發酵長出白黴,取出晾涼;

(4)然後把豆子裝在缽子(陶盆)裡,加入原來的煮豆水;再加適量配料,按每斤黃豆加食鹽50克,花椒2錢,適量加入鮮生薑碎,愛食辣者加辣椒粉5錢一起拌勻;拌時如鹹味不夠,可以新增些食鹽,最後加點白酒,拌勻。

(5)拿一個罈子,用白酒將壇內擦一下,把拌勻的豆料裝入壇內,封嚴壇口,10天后即可取食。臘八豆可配做多種菜餚,蒸、煮、炒炸均可;葷素食法都是佐餐美味。

五、吃臘八飯

原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乾40克,水發海帶20克,白蘿蔔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薑片10克,精鹽10克。

製法:

1、將臘肉洗淨,切成小塊。白蘿蔔、水發海帶、豆腐乾、白菜梗洗淨,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別淘洗乾淨。

2、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薑片,燒沸後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鐘後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乾、白蘿蔔、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幹米熟透即成。

提示:煮飯時,先煮臘肉,再放入海帶、花生米,略煮後再放入米、豆腐乾、白蘿蔔、白菜梗及調料,使其成熟一致。

特點:此飯配料豐富,味道鮮香,富有營養。

六、吃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七、吃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餘下全文>>

在春節人們經常吃什麼?

中國春節吃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年夜飯

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團員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係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 諧音) ;吃[蚶]與[胖]諧音 ,取其發福之意 ;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麵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少數民族春節食俗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裡,象徵著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餘,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徵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醃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餘錢餘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餘下全文>>

臘八節吃什麼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於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藉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糰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後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麼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為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雲豆、豇豆等),各種乾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 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群眾,都十分重視“臘八節”。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著為幼男幼女剃頭理髮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 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中國春節網)

臘八粥各地食俗

農曆十二......餘下全文>>

潮汕臘八這天有什麼習俗 30分

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

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保留此習俗,中國南方地區已偏少,臺灣等地則幾乎沒有。

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中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2] 臘八蒜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冷盤,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 - 習俗 祭祀臘八節獵獸祭祖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要活動,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

春節都吃什麼3種食物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這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中國人一向都很講究吃什麼。那麼春節要吃什麼呢?

1、臘八粥

春節要吃什麼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晒完畢,農閒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南北朝時,農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佈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2、吃年夜飯

春節要吃什麼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算盤聲和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3、飲屠蘇酒

春節要吃什麼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餘下全文>>

過完臘八,便是農曆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祭灶節民間講究吃什麼?

祭灶糖(也就是芝麻大糖)

東方尚英

( 心言 )

我們哪兒農曆十二月

(臘月)二十三 ,

祭灶節 ,民間講究吃甚麼

祭灶糖 ,吃餃子(水餃)

香甜合口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立春,立秋,都吃什麼民俗特色食品?

春節大年三十子時要吃餃子,元宵節吃元宵,清明節吃清明糰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臘八節喝臘八粥,立春吃春餅,立秋要貼秋膘(吃肉)

少數民族的人過節都會吃什麼???

餃子,打糕,魚,肉,雞,鴨等,還有酒

臘八粥的傳說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 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老北京春節如何吃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狗,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餘下全文>>

各種節日都吃什麼?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元宵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吃八寶粥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吃粽子、炸糕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吃“重陽糕”

相關問題答案
臘八節人們吃什麼?
復活節人們吃什麼?
重陽節人們吃什麼?
臘八節出生是什麼星座?
射手座的人愛吃什麼?
清明節應該吃什麼?
二八佳人代表什麼生肖?
二八佳人是指什麼生肖?
寒食節南方吃什麼?
臘月二十四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