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餘的有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余姓,在全國有多少人?

余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六百五十六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1%左右。主要分佈在湖北、廣東、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福建等省。漢族主要得姓始祖有周攜王姬餘臣(黃帝直系33世孫),由余(姬餘臣孫)等。供數民族余姓得姓始祖有鐵木健(成吉思汗的五世孫)等。

姓氏主要起源: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宰相由余之後。由余,周攜王姬餘臣之孫,因避亂遷入西戎。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嬴任好賢德大度,遂留在秦國為臣。由余在秦國,為秦穆公謀劃了征伐西戎之計。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採用由余之計,率軍先攻佔北地郡和隴西地區,割裂了西戎諸部落之間的聯絡,之後逐個擊破,滅西戎十四國,拓地千里,使秦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賜封其為秦國上卿(即宰相)。由余的後代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一部分稱餘氏,一部分稱由氏。由、餘二氏同宗同源,史稱餘氏正宗。餘氏族人大多尊奉由余為得姓始祖。

贊助廣告

2,源於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3,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古蜀國褒餘之道,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難》中對褒餘棧道有明確的描述。世代居於褒餘棧道沿途之民眾工匠、驛站官吏、商家棧夥等,皆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褒餘氏、褒斜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褒氏、餘氏、斜氏,餘氏讀音作xié。

全中國姓餘的有多少人

如今,余姓分佈廣泛,尤以四川、廣東、江西、雲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余姓約佔全國漢族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余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一。

贊助廣告

中國大約有多少人是姓“餘”?

余姓約佔全國漢族余姓人口的77%。余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頂51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1%。

中國姓餘的有多少人

歷史上,餘氏基本上是一個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餘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咸陽一帶具體播遷情況因缺乏資料,故難以詳考。大致上講,余姓於漢時遷入安徽的歙縣一帶,並落籍此地繁衍發展。漢以後, 國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遷居浙江、江蘇、江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余姓已成為新安郡一帶的望族。又由於北方戰亂,余姓南遷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遷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後,余姓才迅速壯大起來,並形成東南一帶兩處望族。余姓遷入福建、廣東等地,始於唐末宋時。明清之際,余姓不僅已遍佈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望出新安的餘氏,在臺灣是第四十個大姓。新安,即安徽歙縣(徽城鎮)。余姓在福建的繁衍滋長,為後來移臺奠定了基礎。最初餘氏先人由福建移臺,是發生在清朝初年。這支餘氏先人由福建移臺,是由北方南遷來的。他們在宋代時,久居下邳的黃河之南,以後南遷入閩,移居安溪縣長埔鄉來蘇裡,其後代子孫於清時渡海入臺,成為臺灣的餘氏先祖。堂號“清嚴堂”:宋代餘元一,是朱熹最喜歡的門人,最講仁義理智信五倫,號“清嚴”。“忠惠堂”:宋時余天錫是宰相史彌遠的家庭教師。沂王無後,命天錫在王族裡找一個比較有賢德的幼兒作兒子。天錫給他找來了貴莊,就是後來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錫為奉化郡公,死後諡“忠惠”。

中國姓 餘 的有多少?餘的來歷?

現在的社會裡姓餘的也多:分別在黑龍江,江蘇,北京,河南,湖南地區:姓餘的也可以說不計其數,餘的來源是用於字和虞姓改造的:在古代時春秋時有一個諸候國叫虞國:然後姓虞的就誕生了:之後虞家在秦朝末年有了一名絕世美女,是項羽的夢中情人,虞姬,而於出現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於繪和于禁是著名的魏國大將!直到明朝時於和虞氏改姓為餘!

中國的姓氏哪一個最多?姓餘的有多少個?

姓餘我就不清楚了`全國最大三姓氏:李、王、張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經多年研究發現,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袁義達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計學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資料的。 根據袁義達的研究成果,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佈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約佔人口的9.9%,其次為李、張、劉;在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大約佔人口的10.6%,其次為李、黃、林、張;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第一大姓為李,大約佔人口的7%,其次為王、張、陳、劉。 袁義達發現,在我國每一個省區中,都有一些出現頻率比其它省區高得多的姓。如廣東的樑和羅姓,廣西的樑和陸姓,福建的鄭姓,臺灣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蘇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譚姓,四川的何和鄧姓,貴州的吳姓,雲南的楊姓,河南的程姓,甘肅的高姓,寧夏的萬姓,陝西的薛姓,青海的鮑姓,新疆的馬姓,山東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內蒙古的潘姓,東北三省的于姓。 袁義達說:“中國人的姓氏和分佈是中國一項特有的國情,它將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宗們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的分佈、當今海內外的尋根和國家的統一、今後人口發展趨勢等許多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www.nongli.com/item1_xs/ 世界三大姓氏如何統計 近日,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據有關專家最新研究統計的結果,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這三大姓氏的總人口數是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而中國人曾經使用過的姓氏已高達22000個。那麼,這些資料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在中國人的姓氏之中還有多少趣聞祕事可供我們解讀? 為了瞭解此次關於姓氏統計背後更多的故事,更好的解讀中國人的姓氏,本報記者專門對該課題的研究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進行了專訪。 ■姓氏可以用來探討一個國家的某些現象 據袁義達介紹,姓氏是一種標記。在生物學研究上,可以用它來探討一個國家的某些現象。但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能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關於姓氏的研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門邊緣學科,實際上它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16年前,也就是1984年,從北大生物系生化專業畢業的袁義達已經在中科院遺傳所工作了。這時,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名叫卡瓦利·斯福扎的教授向遺傳所建議共同合作開展對中國姓氏的研究。在當時的遺傳所裡,不少人都知道袁義達一直對人的姓氏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他的群體遺傳研究的專業背景,所裡決定讓他來進行這項研究。面對這個全新的領域,袁義達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中國人的姓氏,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中國人的姓氏是姓氏學最好的研究物件 對姓氏的研究是一門科學。而中國人的姓氏是姓氏學最好的研究物件。中國人的姓氏反映了中國社會幾千年進化的痕跡與傳遞的過程。世界上沒......餘下全文>>

中國有幾個姓餘名叫細華的人

中國姓餘名叫細華的人源源不斷,目前不知後多少

姓餘名文書的人有多少個?

通過全國14億公民身份資訊系統查詢,全國叫 余文書 的有:20人。

姓餘在中國歷史做大官

餘昭元

字君章,生於東漢三國時的中後期,魏國人;卒年不清,大約在西晉惠帝時。其先祖在東漢為官。餘昭元驍勇善戰,他東征西伐,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武帝司馬炎封鎮海大將軍。昭元公為司馬氏奪取曹魏江山,統一全國,建立西晉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因此敕賜姓佘。是佘姓公認的得姓始祖之一。

餘良

長茅餘氏始祖。良公,字寧仲,約生於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甲戌,卒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壬子,享年九旬有八,唐敬宗寶曆丙午進士,初任分林縣宰,德政彪炳,轉遷洪州刺史,理獄輒活數千人,封工部侍郎,後封工部尚書未任。宋時又贈刑、禮二部尚書。餘氏後人多傑出,“兩門六太守,四代十尚書”,“九子同登龍虎榜”等成為餘氏美談。

餘懃

(681-753年)字南澗,江西餘干大慈南鄉(今餘干古埠南塘村)人。歷任節度使、左廂兵馬使、持節刺史、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餘懃從小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傳說他在深夜讀書時為了防止打瞌睡,常以牧童的獨腳凳作坐具。每當睡意襲來,獨腳凳失去平衡,把他摔醒,便繼續發憤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一說是神龍二年)餘懃考中進士,次年,餘懃任饒州右教練使,尋訪山水時來到餘干大慈鄉南塘一帶,發現此地層巒曲水,修竹茂林,風景優美,便決定在此定居。餘懃居官期間,清正廉明,體恤民情,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深受百姓的敬仰。

天寶四年(745年),餘懃年邁不仕,以玄宗所賜安車輕騎,遍遊天下,後回到餘干南塘。南塘附近田園風光美不勝收,當時有所謂“八景”,分別為:前溪夜月,掩映雙橋,東嶺朝曦,南山橫瑟,北陂部鼓,梵閣鳴鐘,高石懸巖,洞門鳥噪。餘懃曾寫下《詠南塘八景》一詩:

南塘勝地古今稱,古樟喬枝聳翠青。

鐵嶺朝雲雲淡淡,金山夜月月明明。

雞籠精舍回光影,龍窟香泉水吐清。

黃畈農歌時作息,青崗伐木斧丁丁。

據《南塘餘氏宗譜》載,天寶年間,杜甫曾來餘干探望餘懃,並一同遊覽觀賞當地的美麗田園風光。

餘深

(約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一生兩次封相。《宋史》、《八閩通志》、《福州府志》、《羅源縣誌》皆有傳。名列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宰相全傳》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薦,故多遭時人非議,如《宋史》。但後人多給辯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統志》就將他列入“人物傳”中,並稱其忠諫。

餘靖

(1000~1064)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

(1135~1201)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玠

(?~1253)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姓餘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鄧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陸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祝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魏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榮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毛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顧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謝的有多少人?
中國姓危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