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年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盲年呢?為何不能結婚?
去年(2005年)是農曆乙酉年,民間以無“立春”,稱為“盲年”,以為結婚不吉。有情者紛紛趕在有“雙春”的今年結束前辦喜事,酒家為之火爆,頗賺了一筆銀子。此俗何來?果然有理否?坊間有人撰文力言無稽,但語焉不詳,宜當細說。 歷史上使用過的歷法,有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盲年”是陰陽合曆某種“置正”安排的結果。 陽曆,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歷法,它根據太陽執行規律制定。古人以為太陽繞地球執行,轉動一週為一年——今日我們知道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但古人的認識卻相反。據學者考證,戰國時還有太陽曆,一年十個月,以天干為名,每月三十六日,分三旬,旬以地支為名,如此十個月三百六十日,加上五至六天不入干支的“廢日”,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日或三百六十六日。在那種情況下,節氣的安排首先有“夏至”、“冬至”,繼而又有“春分”、“秋分”,季節上的迴歸年先分春秋二季,後來再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以至二十四節氣。古代文獻《管子》中有這種曆法的痕跡,彝族和西南少數民族的火把節與之有關。嶺南民間至今還流傳“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就是民間對這種曆法的記憶殘留。古人確實曾經以“一陽更始”的冬至作為元旦。這種太陽曆的迴歸年,不會出現“雙春”和“盲年”現象。 陰曆是按月亮的盈虧變化來制定的。一個朔望月的週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長短只是月的整倍數,與迴歸年無關。月也與四季寒暑無關。希臘歷和回曆都屬於這種曆法。它的一年中,也不可能出現“雙春”、“盲年”。 陰陽合曆,是結合太陽和月亮執行的週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陽的執行分為二十四節氣,又按照月亮的執行分為月。小月、大月十二個加起來,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兩者相比,相差約十一天。為了協調二者,古人採取“設閏”的辦法來處置,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個月的。現在從商代的甲骨中還可以看到“十三月”的記載,就是設閏的明證。上世紀有學者報告,南方的瑤族還儲存著“十三月”的叫法。現行“十九年七閏”的制度起源相當早。我國的歷史,自《春秋》以下,就有干支歷日可查,足以為證。 但置閏月,未必就造成一年兩個“立春”,或沒有“立春”。這裡又涉及“置正”的問題,即以那一個月為正月。從歷史記載來看,這種“置正”比較複雜: 夏朝以寅月為正月,稱為建寅; 商朝以今十二月為正月,建醜; 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建子; 秦朝以十月為正月,建亥。 漢朝建立,初承秦制,以為得水德,亦建亥;後來到武帝時,經落下閎推算,又改成夏曆,以寅月為正月。 不同“置正”,就有不同的新年起點。例如建寅的,就以寅月的起點為元旦。這種辦法,自漢武以來,二千年中,雖經不斷完善,但大體沿用不變。 在各種“置正”中,以十月、十一月、甚至十二月為歲首的都不可能出現上文所說的“雙春”或“盲年”,只有以現在的正月,即“建寅”時,才會這樣。由此可見,“盲年”無春,並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什麼曆法都有的,它是人為安排的結果,與天無關,與運無涉。 但民間,又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盲年忌婚”的習俗,此俗何來? 此俗何時起源已不可考,至於忌諱的原因,則與農業和生育有關: 古代以農為本,立春為一年農事之始,是重要的節日,皇帝和地方官都舉行“勸耕”儀式,民間至今還遺留“舞春牛”之俗。這一天的天氣如何,關係到一年吉昌。河南民謠說“立春清明又和暖,農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穀不登人不安”。又說“晴則諸事吉,陰乃萬事愁”。不少地方還有立春的種種忌諱,可見重視程度。試想,一年中這麼重要的日子居然沒有了,那不是讓人忐忑不安嗎? 更直接的是古人將“立春”與生育聯絡起來。春天是生殖的季節,春不立,則生殖不旺。但這種忌......餘下全文>>
2015年是盲年嗎
2015年是盲年嗎
所謂盲年
指整年沒有“立春”的日子,通常“雙春”的下一年就是“盲年”。不過“盲年”亦有吉日,所以基本上盲年結婚也無不可。
接下來哪年是盲年
盲年
指整年沒有“立春”的日子就是“盲年”,俗稱寡婦年。是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與陰曆年對照而論的,也就是說在某一個陰曆年內如果沒有“立春”這個節氣,而“立春”這個節氣出現在上一年的臘月和下一年的正月中的話,因為此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故有人把這一年就叫盲年。關於“盲年”或“寡婦年”的說法有很多種,其中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是一種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
查一下近年的日曆,我們不難發現,陰曆的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都沒有“立春”,按照俗稱的盲年的標準,這些年份都是盲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盲年的頻率如此之高,從2000年到2013年14年中就有6個盲年,佔42.86%,而在現實生活中有這麼大比例的寡婦嗎?很顯然,盲年之說是經不起實踐的檢驗的。
究竟2015還是2016才叫盲年
2016,沒有立春的年稱為盲年。“廣東謂卵曰‘春’,曰‘魚春’,曰‘蝦春’,曰‘鵝春’,曰‘雞春’,‘鴨春’。”嶺南的“蛋”叫“春”。古代北方人叫“雞子”,嶺南人叫“雞春”。“卵”、“春”與“子”在這裡是同義的,而“卵”向來是生殖繁衍的象徵。“無春”,等於“無子”、“無後”,這是婚姻最大的忌諱。
寡婦年之說是什麼意思
寡婦年,又名滑頭年。民俗專家表示,“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以農曆2005年的雞年為例,立春在公曆2月4日,春節要到公曆2月9日,而2006年的春節則在立春之前,則2005年農曆全年(即上一個春節——公曆2005年2月9日到下一個春節——公曆2006年2月9日之間)不存在立春日,2005年就被稱為“寡婦年”。“寡婦年”只是農曆與陽曆的巧合,有無立春只是不同曆法的時間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響四季輪迴,更不可能波及個人生活。 “寡婦年”的來由農曆乙酉無“立春”,南方稱為“盲年”,北方則叫“寡婦年”,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古人崇信陰陽。一年之中,根據測景之術,分出了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和最短的“冬至”兩個日子。以為“夏至”是陽氣最盛之時,而“冬至”是陰氣最盛之時。一年自冬至起,“一陽更始”,陽氣慢慢回升,到“夏至”達極盛,而後陰氣又慢慢滋長,到“冬至”達到頂點,一年年周而復始。陰升為順,陰滋為逆。民間術數至今還根據這個道理來操作。 黃曆 [1]
陰陽,不僅是“氣”,而且是神,是造物主,是人類祖先。《淮南子.精神訓》說天地未闢,混沌一片時,“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期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
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於人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尚書》中有“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闕民析,鳥獸孽尾。”這些文字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觀察到了自然界的生殖規律,把它作為典章記載下來,傳給後人。春,代表著交媾、生育。“春生、夏養、秋收、冬藏”的觀念,歷史悠久。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識有關。
“立春”,是春天的啟始。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古人要做兩件事:一是送走寒冬,做成土牛,加以鞭打。土為陰,牛為醜,十二月是丑月,陰氣最重,鞭打土牛,像徵著驅趕陰寒離去。二是迎接春陽,而春陽是一個男孩。《後漢書.祭祀志》記縣邑地方的迎氣儀式:“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於東郭外。令一男童冒青巾,衣青衣,先在東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則迎者拜之而還,弗祭。”男孩出現象徵著東方、少陽,代表著春天來臨。
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於人,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
我們已經知道某年中無“立春”並非天道,而是曆法人為的安排,把它放到上年去了。“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有何可畏呢? “寡婦年”詳解“寡婦年”即所謂“啞年”,又叫“盲春”、“寡婦年”,就是農曆中全年沒有“立春”,立春出現在上一年臘月末和下一年正月初,比如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我國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傳統的農曆(陰曆)兩種曆法。節氣是根據陽曆,即地球繞太陽一週的軌道作24等分來確定的,陽曆每月有2個節氣,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每年的月數和天數不固定,全年的天數要比陽曆少11天,為順應寒暑的變化,與陽曆保持一致,所以農曆採用了19年7閏月的方法,每19年有7年為13個月(383天或384天),這就使農曆有閏月年的年份比陽曆年多約18天,故在其農曆年的一年中會有25個節氣,即含有......餘下全文>>
什麼是盲年?別人說盲年是不吉利的年份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嗎?
盲年是指一年之中沒有立春,多數出現在雙春年之後。每年的立春日大約在公曆 二月四日或五日,立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在術數界中被視為新一年開始之日,各方位的吉凶會在這日轉移。在玄學上,只要出生日已過了立春,即使未到年初一,也該以新一年的生肖作為計算。今年(乙酉雞年)的立春在公曆 二零零五年二月四日,但 農曆正月初一卻在立春之後(西曆 二月九日),而雞年的年廿九( 二零零六年一月廿八日)也在明年立春之前,整年也沒有立春,故是之為盲年。
中國傳統是以農立國的農業社會,春天帶來雨水令萬物盛放,故中國人十分重視立春之日。由於盲年之內沒有立春,古代社會認為流年有欠風調雨順,經濟收成欠佳,而古人多以豬羊馬等牲畜作為賀禮,在此環境下成婚,親友「人情」自然較少。此外由於立春代表生氣,所以有說盲年嫁娶不利生育難有小孩,也說這年結婚容易剋死丈夫,又稱之為寡婦年,這亦是最為流傳及讓人誤解盲年不宜結婚的原因。
盲年是不吉利的年份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
“寡婦年”結婚真的不好嗎
一、什麼是“寡婦年”
想必二十四節氣歌大家都聽過,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季有六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農曆的月份與實際季節可能有半個月左右的差異,這樣就導致“寡婦年”的出現。
例如農曆2015年臘月二十六(公曆:2016年2月4日)這天是立春,那麼意味著四季的交替已經完成了一圈,即從這天開始便是新的一年開始;但我們平時計算時間的歷法是陰曆,也就是說按我們的習俗而言是過了陰曆的2015年臘月大年三十的夜裡12點後(公曆:2015年2月19日)才算是新的一年到來。
所以在民間傳統文化當中把沒有“立春”的年份稱之為“寡婦年”,而在中南部地區則把“寡婦年”稱為“盲年”,意思大體相同,叫法不同罷了。
2016年“寡婦年”能不能結婚
1、寡婦年之說與周易命理不相干,更談不上符合周易命理。因為在所有的周易五行中,使用的紀年方法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且二十四節氣,因此,一年之中二十四節氣俱全,根本不存在哪一年有"立春"或沒"立春"的問題,周易命理中自然也就不存在"寡婦年"之說。所以2016年的寡婦年在周易命理學上是沒有立足的依據的。
2、我們知道,在陰曆年中存在著"無立春"、"單立春"和"雙立春"三種情況,倘若說"無立春"是寡婦年的話,那麼,"雙立春"是不是意味著就要結二次婚呢?假如"無立春"是寡婦年成立的話,那麼,倘若在寡婦年結婚會在什麼時候成為寡婦呢?其推算依據又是什麼呢?
3、查一下近年的日曆,我們不難發現,農曆的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都沒有"立春",按照俗稱的寡婦年的標準,這些年份都是寡婦年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寡婦年的頻率如此之高,從2000年到2016年16年中就有7個寡婦年,而在現實生活中有這麼大比例的寡婦嗎?很顯然,寡婦年之說是經不起實踐的檢驗的。
4、民間很多吉凶避諱的說法大多源自“象數思維”,所謂象數思維便是根據當前狀況或境地來判定所要做的事情的吉凶禍福。例如我們打算出門去談一個業務,當一出門的時候恰好聽見喜鵲在枝頭上叫,那麼我們則稱這種象為吉祥的象。
人們的一種聯想思維,認為農曆年裡面沒有經歷“立春”是缺失的象徵,因此為判定為“寡婦年”。這種將兩種不同概念的計時方式混為一談本身就沒有道理,因此寡婦年結婚不好這說法就是錯誤,是人們思維方式中的一種誤區,而這種誤區絕不僅僅是表現在寡婦年上,還有許多結婚典禮上的講究大多源於此。
什麼是寡婦年?2015年是寡婦年嗎?
寡婦年”是指在某一農曆年12個月中沒有立春。以2013年來說,立春在蛇年春節之前,而2014年的立春又在馬年春節之後,因此農曆蛇年出現頭尾“無春”的現象。“寡婦年”的說法比較普遍,南昌民俗中也有專門的解釋,這只不過是人們對“春”的一種崇拜和情節,認為在“寡婦年”結婚的女性“剋夫”,會成為寡婦,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明年是寡婦年
可不可以結婚,看自己信不信了
2016年是寡婦年嗎
寡婦年,又名滑頭年。
“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曆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以農曆2005年的雞年為例,立春在公曆2月4日,春節要到公曆2月9日,而2006年的春節則在立春之前,則2005年農曆全年(即上一個春節——公曆2005年2月4日到下一個春節——公曆2006年2月9日之間)不存在立春日,2005年就被稱為“寡婦年”。“寡婦年”只是農曆與陽曆的巧合,有無立春只是不同曆法的時間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響四季輪迴,更不可能波及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