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閔的人有多少?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看看百家姓姓閔的人有到底多少?

有啊,挺少的,我同事就一姓閔的。

姓閔的人,閔字是什麼意思

閔(mǐn),1、憂忠,凶喪:~凶。2、古同“憫”,憐恤,哀傷。3、古同“憫”,憂慮。4、勉力:~勉。5、昏味,糊塗:~然不敏。6、姓。

閔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莊公之子子開,屬於以諡號為氏。春秋時期的周惠王姬

閬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魯國君主魯莊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啟繼位為君,是為魯湣公。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叔叔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因此諡號為

贊助廣告

“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藹炫亂”的年華,因此史稱魯湣公。春秋戰國時期,“閔”、“愍”、“湣”、“銼”等字義相通,都有在大門口弔孝、憐惜、痛

心之意,因此,魯湣公又稱為魯愍公、魯銼公、魯閔公,但是,絕不能寫作“魯泯公”,“泯”如果用作諡號,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閔馬父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閔馬父,

又稱閔子馬,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主要活動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後,他留有一句千古傳誦的至理名言:“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十年之後的

周景王二十四年(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鑄無射變法”、“庶孽之禍”、“王子朝之亂”等一系列政治內亂中,遭到了徹底的滅門之災,果然讓閔馬父說中了。

贊助廣告

在閔馬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馬氏、閔子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閔氏,世代相傳至今。 至於冉閔“姓冉或是閔”,爭論不已, 當前多認為冉閔姓冉。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弟子閔損之

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閔、騫,仲尼弟子閔子騫之後。”閔損,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魯國汶

上人(今山東魚臺大閔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在著名的七十二賢人之中排列第二。閔損後來追隨孔子去列國遊學,病逝於泰山腳下(今山

東長清)。閔損葬於何地尚無確址,但其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卻是人所共知。閔家寨的閔子祠面積約有二十餘畝,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餘通,正陽門三間,上

懸清朝乾隆大帝手書“篤聖祠”三個金光大字,今尚有遺址,是海內外閔氏族人續譜和祭祀之處。

在閔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氏、騫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宋國閔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閔邑,是夏、商時期的古有緡國所在地。有緡國君主為姚姓,是虞舜的後裔,屬於東夷族世系。在史籍《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記載:“椒舉曰:

‘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

在史籍《左傳·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晉國的叔向對韓宣子曰:“桀克有緡,以喪其國。”在典籍《韓非子·十過篇》中記載:“昔者桀為有戎之會,

而有緡叛之。”在史籍《史記·楚世家》中也記載:“伍舉曰:‘桀為有仍之會,有緡叛之。’賈逵注曰:‘仍、緡,國名也。’”

在齊桓公吞併了緡邑(閔邑)之後,留居故地的原宋國遺民(有緡國遺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閔氏,世代相傳至今,就是金鄉閔氏。

源流五

源於羋姓,出自西漢末期魯頃王劉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漢王朝的魯

國藩王族,發派祖名叫劉餘,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劉餘於西漢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漢景帝封為淮陽王,第二年改封魯王,建都

魯縣(今山東曲阜古城),遂從長安遷居曲阜,肇基劉氏宗室的魯藩王族。

只有末代魯王劉閔家族,在以後的歷朝歷代皆抬不起頭來,紛紛被迫改為他姓,如王氏、文氏、魯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氏,世代相傳至今。至於冉閔 姓冉或是閔,爭論,......餘下全文>>

姓閔的在中國有多少?

歷史來源「閔」源出:出自姬姓,據《左傳》所載,春秋時,魯莊公死後,其子繼位,不到兩年,被慶父殺害。號為「閔」,魯閔公後有閔氏。   家族名人閔子騫(前536 ~ 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淵以德行並稱。 分佈地區甘肅省東鄉,山東省泗水,山西省太原

閔姓的當代名人

閔學勝(1914-2003),湖北省紅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11師1團政治指導員、連長、參謀,第31軍73師279團司令部偵察股股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四次反“圍剿”鬥爭,湖北麻城、新洲和皖西獨山、麻埠等戰鬥,商潢、蘇家埠、潢光等戰役,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以及儀南、廣昭、強渡嘉陵江、綏崇丹懋、天蘆名雅邛大等戰役戰鬥,長征中三過草地。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營長、團參謀長,晉冀魯豫軍區386旅18團團長,河南軍區伊洛分割槽司令員,新四軍第5師3旅旅長等職,參加了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和百團大戰、太嶽軍區反“掃蕩”鬥爭。他隨部隊開闢中條山抗日根據地、豫西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立下了戰功。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參謀長,冀魯豫軍區獨立第3旅旅長,陝南軍區參謀長,第二野戰軍17軍51師師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戰役和進軍大西南、中原突圍,率部到豫陝邊洛南五里川、庚家河地區建立根據地,在歷次作戰中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軍事學院高階速成系學員,西南鐵路第二施工局副局長兼工程某師師長等職。抗美援朝戰爭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新建鐵路指揮局副局長,鐵道兵指揮所第一副司令員,組織指揮部隊搶修鐵路。回國後,任鐵道兵後方勤務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顧問,堅持高標準加強部隊全面建設。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3年3月12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閔鴻友(1913-1985),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赤衛隊,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73師218團連長、營長、團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6大隊分隊長,八路軍總政治部擴兵隊隊長,冀中軍區營、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1940年率部在河北定縣炸燬日軍一列軍用火車,受到八路軍總部通令嘉獎。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3旅17團團長,是許光達3縱有勇有謀能打硬仗的一位團長。在攻打清澗的戰鬥中,36團苦戰三天三夜,未能攻破一個叫“倒垂柳”的制高點,這個制高點有一條交通壕直通清澗城,是3縱理想的突破口。許光達痛下決心,重新組織攻城部隊。17團過去在高家堡攻堅戰和烏泥鋪打阻擊中都有出色的表現,這時17團已按計劃完成了攻取外圍據點的任務。許光達當即命令17團打增援。閔鴻友考慮正面攻擊效果不好,率部隊從側翼猛撲上去,拿下了“倒垂柳”。總攻開始後,許光達來到閔鴻友的團指揮所,閔鴻友實在不敢讓許光達呆在團指揮所,因為在高家堡戰鬥中,許光達也來到閔鴻友的團指揮所,在一堵高牆的豁口用望遠鏡觀察敵情,許光達剛放下望遠鏡離開,警衛員站了過去,一顆流彈擊中了警衛員,警衛員當場犧牲。閔鴻友好說歹說,許光達發火了:“我礙你麼子事!你指揮你的,我看看熱鬧都不行麼?”“有你一號首長在,哪有我團長說話的地方,要麼你親自指揮,要麼你離開這裡,你看著辦吧!”閔鴻友邊說邊摘下手槍,送到許光達面前,許光達只好離開了閔鴻友的團指揮所。閔鴻友後升任晉綏軍區3旅副旅長、第一野戰軍3軍9師副師長。中......餘下全文>>

姓閔的人,當過最大的官是什麼

閔損

(前536--前487)。字子騫,春秋魯國汶上人(山東濟寧),孔門“十二哲”之首,以孝悌聞,以德行稱。為人持重少言語,言必有中。為費邑宰(?)歷代追封“費侯”、“費公”、“琅琊公”、“先大賢”。

百家姓裡有姓閔的沒?

閔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源出姬姓。閔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陝西為多,閔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91位,人口約佔中國總人口的0.0002%,約26萬人。

閔姓氏的由來

閔姓——姓氏來源(聚集地、家譜、歷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因為周朝剛建立時,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魯地,建立了魯國。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黃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黃帝嫡傳後代。魯國的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當了國君,當時還很年輕,只過了兩年,就被人殺害了。後來王室追加封號給他,稱為魯閔公。閔,就是憐憫,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魯閔公已經有了獨生子,後來他的子孫,就取閔字作為姓。

二、遷徙分佈

上古周朝時,魯國的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當了國君,當時還很年輕,只過了兩年,就被人殺害了。後來王室追加封號給他,稱為魯閔公。閔,就是憐憫,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魯閔公已經有了獨生子,後來他的子孫,就取閔字作為姓。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因為周朝剛建立時,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魯地,建立了魯國。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黃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黃帝嫡傳後代。閔姓後來在隴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隴西望。閔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三、歷史名人

閔 貞:號正齋。清朝廣濟入。學繪事,追摹其父母像而奉把之。遠近稱為孝了。旁通繪畫山水花鳥,尤精於篆刻,朱鴛。翁方綱皆器重之。

閔子騫:名損。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他幼年喪母,受後母虐待,冬天後母所生的兩個孩子身穿絮著棉花的棉衣,而他和親弟弟衣內絮的是蘆花。他父親得知後,要把後母休掉,他勸阻說:“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父親聽從了他的勸告,後母因此非常羞愧,從此善待他們兄弟與自己的親生子一樣。閔子騫順事父母,友愛兄弟,被列為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魯 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隴西郡:秦代設定,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洮縣。據。《路史》記載:“魯後有閔氏”。一曰,周大夫閔子馬之後。望出隴西。

2、堂號(缺)

【閔姓宗祠通用對聯】

〖閔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姬姓;

望出隴西。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閔姓的源流和郡望。

蘆衣感母;

簡牘相夫。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幼時受後母虐待,冬天的棉衣裡被裝入蘆花,後母的親生二子則是棉絮。他父親知道了,要趕走妻子。閔損說:“母在一兒寒,母去三兒單。”後母聽了,感悟而悔恨,從此待三個兒子都一樣。下聯說清代錢塘人閔懷英,字畹餘,方祜俊的妻子,善寫筆札,曾在官署中幫丈夫管理文牘。又能詩,有《猗香樓吟稿》。

望隆五俊;

德列四科。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廣陵人閔鴻,與薛兼、紀瞻、顧榮、賀循號稱“五俊”(五個傑出的人)。初人京城洛陽,司空張華就嘆道:“此人是南金(南方傑出的人才)啊!”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也認為他是奇人,說:“此人不是龍駒,也是鳳雛。”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四科,指儒家評論人物的分類,包括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閔損被列入德行科。此聯另有版本上聯為“望隆五俊”。

英才獨秀;

純孝流芳。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閔鴻與薛兼、紀瞻、顧榮、賀循號稱“五雋”(亦稱“五俊”)。張華見而嘆曰:“此南金也。”二陸深奇之,曰:“此兒非龍駒,當是鳳雛。”下聯典指春秋魯·閔損事典。

德行世澤;

賢孝家聲。

——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魯·閔損,......餘下全文>>

閔姓人口數量 5分

這個的話歷史書上有記載 你去查下就可以了 書店裡幾乎跟這有一點關聯的書上都有的 呵呵 連小學生的課本上 都有關於姓氏的來源和數量

相關問題答案
姓閔的人有多少?
姓胡的人有多少?
姓田的人有多少?
中國姓蕭的人有多少?
姓魯的人有多少?
姓錢的人有多少?
姓魏的人有多少?
姓印的人有多少?
姓侯的人有多少?
姓雷的人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