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星相學?
中國古星相學說,對於周天星斗都有何解釋?
二十八宿 〔中國古代天文學說之一〕
【簡介】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 亢金龍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馬 張月鹿 翼火蛇 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 婁金狗 胃土雉 昴日雞 畢月烏 觜火猴 參水猿;
北方稱玄武(龜和蛇):鬥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虛日鼠 危月燕 室火豬 壁水獐。
【二十八星宿傳說】
當天地初現之時,傳說天帝派下四獸守衛著人間,它們分別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獸完成使命獻身於人間以聖獸之血,血祭。從此四方之獸傳說開始,舉天下之間王者誰也?得四獸之寶物者天下。何為四獸之寶物?天下間無人知曉,然一本四獸天地書記載了四獸如何獻身於天地,以血祭祀,其中記載:天下四分五裂之時,天地意象,星相大變,人間四獸之靈重現。拖身於世間二十八人,身上現出二十八星宿字樣之人將開啟天地靈氣之門,得到四獸之寶物。
★【東方蒼龍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包括四十六個星座,三百餘顆星,組成的形象好似一條蒼龍。不少學者認為,《易經》乾坤“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正是描述的蒼龍七宿在春天時的天象。《石氏星經》稱:“角為蒼龍之首,實主春生之權,亦即蒼龍之角也。”《說文》稱“亢人頸也”,因此亢宿是蒼龍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蒼龍的胸。房宿為蒼龍之腹,由於龍為天馬,所以房宿又稱為天駟或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蒼龍之尾,按古代分野說(天上的星星各自對應著地上的某一區域),尾宿和箕宿對應著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魚星、龜星。箕宿也是蒼龍之尾,它附近還有糠星和杵星。
【角宿】
有星二,屬室女座(α,ζ),角宿一(Spica, αVir)即此座α,一等星,色白。史記天官書:『左角李,右角將。』星經:『角二星為天門。』又云:『左角為天田,右角為天門,中間名天關。』觀象玩佔:『角二星為天關,蒼龍角也,一曰維首、天陳、天相、天田,金星也。』
【亢宿】
有星四,皆室女座中三等星(κ,ι,φ,λ),禮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氐宿】
有星四,均屬天秤座(α,η,γ,βZubenescham),氐宿一(Zubenelgenubi, αLib)即天秤座α,禮月令:『 季冬之月,旦,氐中。』爾雅釋天:『天根氐也』注......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誰知道
中國古代的星象學不叫星象學, 有時看到什麼"夜觀天象"的,就是中國古代研究天象的人們乾的事了.
秦、漢至南朝,太常所屬有太史令掌天時星曆。隋祕書省所屬有太史曹,煬帝改曹為監。唐初,改太史監為太史局,嗣曾數度改稱祕書閣、渾天監察院、渾儀監,或屬祕書省。開元十四年(726),復為太史局,屬祕書省。乾元元年(758),改稱司天臺。五代與宋初稱司天監,元豐改制後改太史局。遼南面官有司天監,金稱司天臺,屬祕書監。元有太史院,與司天監,回回司天監並置。明初沿置司天監、回回司天監,旋改稱欽天監,有監正、監副等官,末年有西洋傳教士參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監事王大臣為長官,監工、監副等官滿、漢並用,並有西洋傳教士參加。乾隆初曾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後在華西人或歸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古迦勒底人創造了星區劃分法,這就是星座。我國古代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史記·天官書》中記載91個。《漢書·天文志》中記載說:“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 張衡所著《靈憲》中雲:“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佔未存焉。”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283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該星表、星圖早已散佚),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干(小)星官(或稱為星座),據《清會典》所載,甘氏、石氏、巫氏的劃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故曰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共合37個星座,附座 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它的天區大致相當於現今國際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北斗之南。約佔天區63度範圍,以五帝座為中樞,共含20個星座,正星78顆,增星100顆。它包含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約佔天空的57度範圍,大致相當於武仙、巨蛇、蛇夫等國際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個星官(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天市即集貿市場,《晉書·天文志》中雲:“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貨物、星具,經營內容的市場命名,如,《晉書·天文志》雲:帝座“立伺陰陽也”,斛和鬥“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體,鬥則用以量液體,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市場,市樓“市府也,主市價、律度、金錢、珠玉”等。
關於三垣的創始年代,尚無肯定的結論,從典籍來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為星官,首見於輯錄石申所著《石氏星經》的《開元佔經》一書中,而太微垣的名稱始見於唐初的《......餘下全文>>
古代的星象學
中國占星術的論命與推運皆以二十八宿為準。《果老星宗》卷三張果與李之問答有如下一例:“先生因取王勃命示之。勃命坐翼。水退朝陽於軫,木作援。又滋培奎壁之次。故其人秀而善屬文。以名立身,以名敗身。金曜鬥。行井木,對照受傷。孛羅一鋒一雙,互爭勝負,惡死無疑,子其待之。
這些恆星二十八宿,大多是暗星,只有角宿是一等亮星。根據近年來占星家的研究,發現對命盤作用最大的是那些亮度最大又接近黃道的恆星。每顆閃亮的恆星就像太陽一樣能自行發光。我們將肉眼能夠看到最亮的十幾顆星叫做一等星。這些亮星發出的光芒,對人的出生命盤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除了黃道以外,在北天極附近的三垣也有許多恆星。在紫微垣內的勾陳就是現代的北極星。值得一提的是坊間流行的“紫微斗數”,有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和破軍星。概括根據《中國天文學史》一書考證,這些都是梵文譯音,出自唐僧一行(張遂)譯述的《梵天火羅》。它們其實就是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北斗七星。根據翻譯的佛典,印度以北斗為鎮將之象,它們的名稱,順次為貪狼星(欲)、巨門星(家)、祿存星(祿)、文典星(文)、廉貞星(正)、武曲星(武)和破軍星(軍)。這些北斗七星與黃道近乎垂直,離黃道十二宮甚遠,因此在占星術中沒有作用。
恆星的作用,大體來說,是增強命盤上行星。舉例來說,命盤上木星若與軒轅十四同度,則益增其輝。土星若搐陵五,一生凶災連連。恆星同命盤,人運會暴起暴跌,可使人轉成鉅富,亦可使人妻離子散。公卿王侯、販夫走卒之別,就在於命盤的恆星。
中國占星術由於歷代戰亂紛紜,測候失傳,行星的觀測欠準,因此連推運也仰賴二十八宿的度,再摻雜一些神煞的迷信成分,如今幾近失傳。反之,西洋占星術掌握了行星的運動規律,以行星推運,既精準又靈驗。
有懂中國古代的星象學的麼
什麼是星象學?中國古代星象學經過長期的發展,到唐代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質變 ,星象學,亦稱占星學,是"天文學之母",是探討天體對生物與無生物的作用,以及它們對天體影響力的反映。星象學在人類最早期的史料中即有記載,一般認為星象學是起源於古代兩河流域的閃米特人、印度、歐洲或中國的河洛民族。星象學首先在巴比倫盛行,接著向東傳到波斯、印度、中國;向西由希臘傳到埃及、羅馬和西班牙等地。占星是人們對天文學最早的感知,曾經有一段長久的時日,它們是一體的,星象學星象學是最精深的天文學。
古代星相學
“箕”是星座嗎
箕:為東方七宿之第七宿,有四星,屬於人馬座,鬥在北,箕在南,又名「南箕」,
現存古代占星書主要有唐代李淳風《乙巳佔》、瞿曇悉達《開元佔經》、北宋王安石禮重修的《靈臺祕苑》以及明代的《觀象玩古》。
中國古代占星學和星相書籍有哪些
【乙巳佔】唐李淳風傳世的占星學代表作
求一些中國古代關於星象學的書籍~~~
開元佔經
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天文學明著。本書的全名是《大唐開元佔經》,作者是瞿曇悉達,成書時間約在718~726年之間。唐朝以後,《開元佔經》一度失傳,所幸在明末又被人發現,才得以流傳。本書共120卷,儲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曆法資料和緯書,還介紹了16種曆法有關紀年、章率等基本資料。在書中,各種物異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術語很多。本書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價值。
《開元佔經》,一名《大唐開元佔經》,清人又或名《唐開元佔經》,是唐代瞿曇悉達主編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瞿曇悉達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遷居中國。關於他本人的生平史料傳世很少。在《開元佔經》卷一中記載,唐睿宗景雲二年(711),瞿曇悉達奉敕作為主持人,參加修復北魏晁崇所造鐵渾儀的工作,並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在《舊唐書·天文志》中又記載有,瞿曇悉達於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奉敕翻譯印度曆法《九執歷》。這部曆法後來被錄入了《開元佔經》,至於瞿曇悉達何時編撰《開元佔經》,史無明文。但據今人薄樹人考證,瞿曇悉達大概在開元二年二月之後奉敕編撰《開元佔經》的,至於編成時間,則不會早晚於開元十二年。
《開元佔經》全書共一二?卷,其中前二卷是集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關於宇宙理論的論述;卷三至卷九集錄了古代名家有關天體的狀況、運動、各種天文現象等等方面的論述,以及有關的星佔術文獻;卷九十一至卷一?二集錄了有關各種氣象的星佔術文獻;卷一?三主要抄錄了唐代李淳風撰的《麟德歷經》;卷一?四講演算法,《九執歷》就錄在這一卷內;卷一?五集錄了從先秦古六歷到唐代神龍歷為止共二十九種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資料,卷一?六至卷一一?則是講星圖,不過書中並沒有圖象,而是用文字介紹今測恆星位置與舊星圖所載之不同;卷一一一至卷一二?是集錄古代各種有關草木鳥獸、人鬼器物等等的星佔術文獻。
那麼,《開元佔經》究竟有多少內容值得我們珍視呢?簡而言之,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一)《開元佔經》儲存了中國最古老的關於恆星位置觀測的記錄。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關二十八宿星佔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關石氏中、外官星中總共給出了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赤道座標位置(其中有六顆星的資料在今傳各本中已佚失)。這種赤道座標和現代天文學上所使用的赤道座標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上是一致的。這一百二十一顆星的座標構成了一份我國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為“石氏星表”。
(二)《開元佔經》中儲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衛星的肉眼觀測記錄。在卷二十三有關歲星(木星的古代名稱)佔中有一段甘氏的論述:“單于之歲,歲星在子。與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意思是說,在單于歲那年,木星運動到了這一天區,早、晚和虛、危二宿共升共落。這時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邊上彷彿有一顆小的紅色的星,這個現象稱之為“同盟”。甘氏的這個發現是在公元前364年,這比伽利略在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才發現木星衛星早了近兩千年。
(三)《開元佔經》儲存了石氏、甘氏和王鹹三家星官的原來面目。星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恆星命名形式。一個星官是一個恆星組合,其中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顆,多到數十顆。一組星起一個名字,如北斗(七顆星)、牽牛(六顆星)、天官(一顆星)、羽林軍(四十五顆星)等等。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有許多流派,大部分流派都有自己的星官體系,彼此略有差異。三國時代時有吳國的一位太史令陳單曾把古代主要的三家官體系——石氏、甘氏和王鹹的,並同存異,組成一個二八三個星官包含一四**顆星的完整體系。這個體系被後世接受,成為中國傳統的恆星命名系統。由於陳單綜......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的星相學說真的能預測一切嗎?哪些人是怎麼推測事件的發生的?
啥也不能預測。你看到的書,是現代出版的。你看到的《三國演義》,是明朝的人說漢朝的事。你看到的《水滸傳》,是元朝的人說宋朝的傳說。
作者把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或眾所周知的事情)巧妙地嫁接在一些不可考證的傳奇當中,以強調真實感,營造一種很逼真的假象引誘你去相信。統統都是馬後炮。從古至今沒有一本書能精確預測未來發生髮生的事情。無論是《易經》,還是《諾查丹瑪斯大預言》,都做不到。免強扯上點關係的,還模稜兩可,撫焉不詳。就像寺廟抽到的籤,怎麼解釋都有道理。達•芬奇說過,“不能用數字表達的東西,就不能稱為科學”。
我本來還例舉了一些書目和觀點,結果度娘說是不能發表,只好一刪再刪,刪成現在的樣子。不能怪我。
中國古代占星學, 還有氣象學的書籍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周易、乙巳佔,追問:還有嗎補充:步天歌、大唐開元佔經
中國古時的星座 都有哪些守護神是什麼 怎麼看星象 有什麼傳說
中國古時的星座: 沒有星座,中國古代稱之為"星相". 都有哪些守護神是什麼: 你說的守護神應該是"四象",指的是東方蒼龍(青龍)、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另外,麒麟,鳳,龍,龜,是為四靈 怎麼看星象: 星相學認為,天體,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種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預示人間萬物的變化。星相學的理論基礎存在於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大約600年間的古希臘哲學中,這種哲學將星相學和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天體“預兆”結合起來,星相學家相信,某些天體的運動變化及其組合與地上的火,氣,水,土四種元素的發生和消亡過程有特定的聯絡。這種聯絡的複雜性,正反映了變化多端的人類世界的複雜性。這種千變萬化的人類世界還不能為世人所掌握,因此,星相學家的任何錯誤都很容易找到遁詞。星相學對於神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宇宙完全是機械化的,他們對神的介入和人的自由意志這兩種可能性都加以擯棄。另一部分人認為,星相學並不是一門象天文學那樣精密的科學,它只能指出事物發展的趨勢,而這種趨勢是可以為人或神的意志所左右的。也有人認為,行星本身就是強大的神,他們的旨意可以通過祈禱來改變,而且星辰只對那些通曉星相學的人才顯示神的意志。後面的這種觀點和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思想很接近,他們主要是向朝廷預告那些即將來臨的福禍,這些福禍可能以氣象或疾病的形式來影響人類和動植物的生長,或是以某種形式來影響國家大事或皇室成員的生活,如此等等。但他們認為天體的預兆並不決定事物的未來,只是作為一種徵兆向人們顯示神的旨意。 占星術的最初目的,是根據人們出世時行星和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來預卜他們一生的命運。後來發展為幾個分支,一種專門研究重大的天象(如日食或春分點的出現)和人類的關係,叫做總體占星術;一種選擇行動的吉祥時刻,叫做擇時占星術;另一種叫做決疑占星術,根據求卜者提問時的天象來回答他的問題。 占星術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天體預兆。公元前18世紀到前16世紀的古巴比倫王朝,出現第一本分門別類論述天體預兆的鍥形文字的書。公元前6到前4世紀,天體預兆學說傳入埃及,希臘,近東地區和印度。後來經由印度僧人傳到中亞。公元前3世紀以來,有人把大小宇宙相對應的概念數學化。所謂的“小宇宙”指人體。他們還把黃道十二宮進一步細分,認為五星在黃道不同的弧段上的作用各有主次。某星對人的影響力按照其所處的弧段以及與其他敵友弧段的關係而定。十二宮又和人體的特定部位相應,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和人的性格多少也和十二宮有關。星相學家根據給定的時刻的日月五星座標和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複雜的幾何關係,算出行星的影響力,再利用占星天宮圖,找出上述各種因素與地上事件的對應關係,得出占星的結果。這種結果有時自相矛盾,這就需要佔星者根據求佔者的情況和占星者本人的經驗加以圓通。到公元1世紀之後,上述方法已經定型。 希臘占星術也曾經傳入印度,伊朗,進入伊斯蘭文化。17世紀後隨著日心說的確立和近代科學的興起,星相學失去了科學上的支援。但近年來星相學又在西方開始抬頭,有人還試圖將近代發現的外行星引入占星術中,並試圖找出行星位置和人類生活的統計關係。 有什麼傳說: 四方四靈,自古以來只被作為守護神,地位是不很高的。 第一,四靈與四神不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為四神,麒麟,鳳,龍,龜,是為四靈.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麒麟.按照中國古代的生物分類來說,將生物分為鱗\\羽\\介\\毛&......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