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文化特色?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黎族有哪些特色?

黎族雖然沒有本民族文字,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其形式活潑,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世代相傳。主要包括故事、傳說、神話、童話、宗教家譜等。比較著名的有《人龔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傳說》、《甘工鳥》、《鹿回頭》等。既反映了社會歷史,總結生活經驗,傳播各方面的知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寄託了黎族人民的美好希望和追求。

黎族樂器

黎族樂器來源於生活

傳統的黎族樂器,無一不與生活息息相關。資料介紹,最早出現的樂器是獨木鼓,據黎族古民歌傳述,遠古時候因雷公擊倒大樹,燒樹木成洞,黎族祖先就擊木洞呼眾圍獵,後來人們用牛皮或鹿皮矇住大洞口,敲起來咚咚作響,以作招眾、祭祀和樂器使用。

贊助廣告

叮咚木也是較早出現的打擊樂器。古時,黎族人民砍山種山蘭,山豬經常在夜間出來糟蹋山蘭稻,為了保護山蘭稻,看山蘭的人,就在山寮吊起兩根木杆,打擊後就響起叮咚聲,以驅趕山豬,後來發展成為跳舞娛樂用的打擊樂器。

黎族樂器主要有八大件

歷史史書對黎族傳統樂器有著零星的記載,宋初的《太平環宇記》雲:“瓊州聚合推鼓歌樂。”據老藝人相傳,黎族傳統樂器以清康乾年間最為盛行。

黎族俗語:歌聲不停,笛音不止。這個俗語反映了黎族的民間樂器與民歌一樣歷史悠久。

據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會長符策超介紹,黎族樂器不少於40種,傳統樂器主要有:獨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嗶噠、口拜、鼻簫、灼吧等八大件。

贊助廣告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一直以來對黎族樂器有深入的研究,他說:“黎族傳統樂器取材於大自然中的各種竹木、畜獸皮原料,經過手工加工而成樂器,散發著原始社會的生活氣息。黎族樂器是人們崇尚自然的生動體現,是原生態音樂的遺存。”

baike.baidu.com/...kVUmnm

黎族的特點

主要分佈在海南省。使用黎語,屬漢藏語系 壯侗語族 黎語支。居住的地區不同,其方言也各異。由於與漢族來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曉漢語。1957年創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數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是中國一個古老民族,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與壯、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特別和古代百越的一支駱越的關係更為密切。在秦漢以前駱越的一支就從祖國大陸兩廣地區陸續遷移到海南島。黎族有許多自稱,如“孝”“岐”“美孚”“本地”等,“黎”作為一個族稱始於唐末,到11世紀的宋代以後才正式見於史籍,直至今天。

黎族婦女精於紡織,宋末元初時紡織家黃道婆就曾在海南島向黎族婦女學習紡織技術,創造出一套先進的紡織工具和技術,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作出了貢獻。黎族人民居住的海南島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溼、風景秀麗、四季常青、物產豐富,不但農業發達而且熱帶經濟作物如橡膠、甘蔗、水果、油料等都有較高的發展水平。

包鬃是黎族男子傳統髮式。流行於海南省保亭、瓊中兩個黎族苗族自治縣 黎族地區,以及東方、陵水兩個黎族自治縣和通什市等地。舊時,男子髮束結於額前,狀如犀牛角,貫以簪或小木梳1把,用寬約半寸的薄銀片或銅片掩之,外纏以黑巾。男上衣無領對胸開襟,下身有穿前後幅布的吊前襟。

黎族的女子一般多披繡花頭巾,上衣無扣對胸開襟,顯得自由舒展,下身穿的筒裙是由各種絲線製成的。黎族女子的衣裙圖案很多,一般都是帶有圖騰的性質,是同一血緣集團的標誌 ,也是民族內部支系團結的象徵。 “雙面繡” 多作為上衣的裝飾,如衣側花,後背花等。女子出嫁前文身和織繡衣繡中都編織有祖先沿襲下來的古老圖案。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和筒裙,常常嵌入金銀箔、雲母片、明片、羽毛等,也有的綴以貝殼、串珠、銅錢、銅鈴或流蘇等,一方面產生了有聲有色的特殊效果,同時這些裝飾是財富的象徵。

幼兒園關於黎族文化特色的主題

①有計劃、有目的舉有關“主題牆”的交流會,讓每位教師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意見和想法。尤其要請經常外出參觀、創新能力較強的教師講講他們對“主題牆”的看法,引導站在一線的教師正確認識到牆飾佈置的重要意義。②積極進取,求真務實。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早已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而當瑞吉歐提出“牆壁會說話”時,我們的焦點又再一次地集中起來,圍繞“主題牆”了各式各樣的評比活動,並尋找機會去參觀相近幼兒園的牆飾佈置。教師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實際的切實可行地計劃,切勿機械的照搬效仿。③端正自己的理念態度,進一步認識到主題牆飾與課程、教學、師生、家長之間的互動關係,充分發揮牆面所蘊涵的教育價值。

黎族人的性格特點

www.e56.com.cn/...zu.htm

黎族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黎族傳統住房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兩種,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紅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優質、堅固耐用的格木。船形屋是竹木結構建築,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構;金字形屋以樹幹作支架,竹片編牆。

黎家人的船形屋:黎村為適應自然環境,大多依山傍水。住房除了金字屋、幹欄式的之外,抬頭眺望,映入眼簾的均是一幢幢、一排排整齊的船形屋。相傳,黎家的祖先是從大陸沿海乘木船漂洋過海而來的。他們靠岸後,由於到處荒涼、沒有人煙,只好將船翻過來,覆蓋在地面上當住屋。他們的後人為紀念祖先,便模仿船的樣子建造自己的房屋。這種

海南最具特色的是哪個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土著民族,苗族也是海南的大族.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樸、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曆“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曆“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專案。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黎族女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水族的呢?

黎族人的相貌特徵 20分

現只是一些群眾儲存有黎族傳統服飾及生產、生活工具,棉麻製品有男女上衣、女筒裙、頭巾、木棉布料、麻布料、麻被、麻袋等。黎族婦女服飾主要有上衣、下裙和頭巾,黎族女上衣長61釐米,腰圍55釐米。麻布料長3.08米,寬25釐米,木棉布料長4米,寬17釐米,麻布料首公上衣,衣為灰色,仿銅紋,黑色淺綠,衣長76釐米,腰圍57釐米,衣袖通長115釐米。首飾品有銅耳墜、銀耳環、銀項圈、銅鈴、銀手鐲、銀質袍鈕釦、銀戒指等。生產、生活工具有木竹藤製品、織錦工具、獨木舂血,編壓斗笠工具、紡紗工具、園木平耙、藤籮、藤罐、獨木凳、捕魚工具、獰獵工具、籮筐、斗笠、獨木牛鈴、男女刀簍、陶瓷、陶罐等生產、生活用品。藤罐有一圓形蓋子,通體呈褐黃色,高16釐米,口徑10釐米,底徑12釐米;捕漁工具用麻的糾維織的,直徑58釐米,陶瓷是黎族自己制燒的,褐色,素面完整,肩部有7個乳針鈿,口徑23釐米,高38釐米,底徑22釐米。

女上衣、筒裙、棉質布料、麻質布料、頭巾、腰帶、綵帶等,其中頭巾的兩側繡有漢文字,巾長155釐米,寬23.5釐米。黎族女上衣衣的款式前下襬長,後下擺短,衣胸兩側繡花紋,長55釐米,腰圍40釐米,衣袖通長106釐米,筒裙長50釐米,腰圍38釐米,棉質布料綵帶長4米,寬20釐米,這個綵帶是黎族結婚時習慣繞在床頂邊。服飾式樣都顯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首飾品有銅耳墜、鉛手鐲、銀質鈕釦、珠子、耳鈴、腳鐲、項飾、髮飾等,銅耳墜頂部有一彎扣,下端一彎勾,橙黃色,鉛質手鐲:鐲身鍛成一簿鉛片圈,內平滑,外原兩凸起的鉛片彎勾而成,表面有繩紋,弦紋。生產、生活工具有藤箱、藤蘿、竹笠、魚籠、露兒葉席、狩獵工具、捕漁工具、多種獨木器物等。

黎族婦女的服飾有哪些民族特色?

黎族有五個方言區,方言區裡還分若干土語,那麼服飾就各有特色。

哈方言黎族服飾款式較多,有穿長筒裙和短筒裙。長裙長至小腿多折於右側 衣服有領有扣開襟。短裙遮住膝蓋。圖案多為人紋,動物紋,植物紋等。衣服有開襟無領無鈕無扣。衣服多為黑和藍色,衣服分為繡花和不繡花兩種。

杞方言服飾也分為幾款。有穿長裙和短裙,長裙多折於後邊,穿有開右襟的素色衣,結髮插銀簪帶銀項圈銀鏈。短裙長及膝蓋。織有各色花紋,衣服有對襟無領和有領繡花衣。服飾整體豔麗。

賽方言服飾。穿長裙折於後,筒裙下襬鑲入雲母片織花。穿高領右襟衣。頭綁黑色頭巾。飄於背後。結髮插銀簪。帶銀項圈銀鏈。

美孚方言區服飾,穿長裙折在前,織花。衣服為方領對襟上衣,衣邊繡花。頭綁黑白相間的頭巾。胸掛銀配飾。

潤方言服飾。穿超短裙裙長28釐米左右,有銀腰帶。織花。多為大人紋。衣服為貫首衣。衣邊兩側繡花多為龍紋鳥紋馬紋等。雙面繡德技藝高超。頭裹大黑頭巾尾部繡花。

我瞭解的特色民族特色是什麼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

黎族語言為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方言不同。在接近漢族的地區和各民族雜居的地方,黎族群眾一般都能講漢語(指海南方言)、苗語等,同時黎語也吸收了不少漢語的詞彙,尤其是解放後吸收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新詞彙就更多了。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建國後逐漸通用漢文。1957年曾創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相關問題答案
黎族文化特色?
羌族文化特色?
藏族文化特色?
瑤族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特色?
廣東文化特色?
黎族文化?
南京的文化特色?
壯族文化及其特點?
滿族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