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惠的名人?
姓氏惠的歷史名人
惠施(約前370年—前310年):華夏族,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背後世尊稱為惠子。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惠施與莊子二人友善,交遊甚密,曾發生過著名的“濠梁之辯”。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惠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惠疇:宋朝人,任常熟知縣。他勉勵農民勤於農事,發動人民學文化,表揚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閣子,丞相在上面題景言兩個字作為對他的旌表。宋代有太常博士惠直、高僧惠勤,元代有學者惠希孟。
惠姓的歷代名人
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合同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惠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惠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範》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龍,號研溪,清代經學家,江蘇吳縣人。父惠有聲以九經教授鄉里,,受業於時人汪琬,與徐枋善,故先生少從枋遊。幼即開敏,通群經章句。比長,復受業於汪堯峰,引為入室弟子。既冠,厄於貧,去學吏,遲頓試弁,孱徙而賈折閱。喟然曰:“命可回平!”閉戶十年讀,乃成通儒。康熙己未,舉鴻詞科,丁憂,本與試。辛未,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練習國書,改外,調直隸密雲縣知縣。邑當出關孔道,值北征過境,軍需旁午,致勞瘁卒於官。著有《易傳》二卷,《詩說》二卷,《春秋問》三卷,《三禮問》六卷。而說詩尤解人頤。博而不蕪,辨而不詭於正。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雜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僭。”其言率有依據。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惠棟:字定宇,號鬆崖(1697-1758)。他生在經學世家,家學淵厚,師有專門。《清史稿·儒林傳》說:“清二百餘年談漢儒之學者,必以東吳惠氏為首。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其創始者也。”惠英紅:滿洲正黃旗人,出生于山東,香港無線電視演員,惠天賜的妹。惠英紅憑電影《長輩》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2009年再以《心魔》獲得第 4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惠天賜:香港男演員,生於山東,滿洲正黃旗人。在家中排行老四,女演員惠英紅之兄。曾有兩段婚姻,均是離婚收場。首任妻子為亞洲電視前高層陳貝蒂,兩人育有兩女惠頌玲(藝名程茵)、惠鎧玲,後離婚。1996年與女藝人斑斑(原名黎小雯)結婚,婚後兩人育有一子,至2001年宣佈離婚。惠永昌: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蘆蒲鎮袁惠村人,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白志東的得意門生,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在數學方面很有建樹,在香港浸會大學高就。其表弟為網路視訊紅人錢倉頡,在江蘇無錫定居。惠鈞:江蘇無錫人。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他左手橫握球拍,發球刁鑽,進攻速度快球路活。1976年由無錫市業餘體校進江蘇省少年體校當乒乓球運動員,1978年入選江蘇省乒乓球隊,1983年進國家集訓隊。1983年獲第5屆全國運動會乒乓球比賽男子單打冠軍;曾獲第9屆亞運會男子乒乓球團體冠軍和男子雙打第3名。在出訪朝鮮、瑞士、瑞典、芬蘭、匈牙利、巴西等國的一系列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4枚金牌、1枚銀牌和1枚銅牌。84年第二屆亞洲盃乒乓球比賽中獲男子單打冠軍; 86年第10屆亞運會上獲乒乓球男子雙打冠軍,男子單打、混合雙打、團體3項亞軍,同年在......餘下全文>>
百家姓裡面有姓惠的麼?
惠姓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但也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300名以外。
中國有多少姓惠的
惠姓歷史名人
惠 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
惠 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合同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惠 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 棟:字定宇,號鬆崖(1697-1758),江蘇省吳縣人。他生在經學世家,家學淵厚,師有專門。祖父惠周惕,字元龍,又字研溪,是吳學派的開山祖師。《清史稿·儒林傳》說:“清二百餘年談漢儒之學者,必以東吳惠氏為首。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其創始者也。”年他少年傳其父惠有聲(字樸庵,明貢生,曾以九經教授鄉里,尤精於《詩》)之學,受業於時人汪琬,而與徐枋雅相友善,結為知己。工詩及古文詞,皆有規度。至於中年,為貧困所厄,於是遍遊四方,得與當代名士相交。當時已成為社會名儒的朱彝尊曾極口稱讚他的學問,因之文名益著。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儒科,因為丁憂,未得參加考試。康熙三十年(1691年),成為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因他不習國書,改任密雲(今屬北京)知縣,有善政,不久即卒於官上。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範》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龍,號研溪,清代經學家,江蘇省吳縣人。父有聲以九經教授鄉里,與徐枋善,故先生少從枋遊。幼即開敏,通群經章句。比長,復受業於汪堯峰,引為入室弟子。既冠,厄於貧,去學吏,遲頓試弁,孱徙而賈折閱。喟然曰:“命可回平!”閉戶十年讀,乃成通儒。康熙己未,舉鴻詞科,丁憂,本與試。辛未,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練習國書,改外,調直隸密雲縣知縣。邑當出關孔道,值北征過境,軍需旁午,致勞瘁卒於官。著有《易傳》二卷,《詩說》二卷,《春秋問》三卷,《三禮問》六卷。而說詩尤解人頤。博而不蕪,辨而不詭於正。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雜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僭。”其言率有依據。
姓“惠”的都是哪裡人?什麼地方的人?什麼族的人?
惠姓
【一、姓氏源流】
惠(xi)姓源出有三:
1、源於黃帝的後代,以祖字為氏。遠古時,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的第二子叫惠連,其子孫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稱惠姓。
2、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周朝時,有個君主叫姬閬,稱號惠王,於公元前676-公元前652年在位,死後諡號為“惠”,史稱周惠王。其後代子孫以祖上的諡號為姓,稱為惠姓。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萬姓統譜》的記載上考證,惠氏的家族歷史約在2600年左右。故惠氏後人尊周惠王為惠姓的得姓始祖。
3、出自滿族旗人和小數民族的改姓。根據民間傳說和有關料佐證,清朝年間,惠氏還增加過新的血液,這就是當時滿族旗人改姓惠。如富察氏——道光年間官拜陝甘總督的惠吉,滿洲鑲黃旗人;同治年間的廣西提督惠慶,出身於正黃旗。此外,瓜爾佳氏、薩爾圖克氏等也改成了惠姓。(這一點與民傳說的惠姓人與富〔音〕不通婚互相印證。)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佈】
惠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有的學者認為,惠姓是上古時期陸終的第二子惠連的後代。如果依照這種考證,惠姓中國人是更加源遠流長了。在過去2000多年期間,惠氏的活動地區主要是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長久以來在歷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幾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風,在今陝西平東南,全國惠氏老家便在這裡。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
[編輯本段]【三、歷史名人】
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合同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惠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
惠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範》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龍,號研溪,清代經學家,江蘇吳縣人。父惠有聲以九經教授鄉里,,受業於時人汪琬,與徐枋善,故先生少從枋遊。幼即開敏,通群經章句。比長,復受業於汪堯峰,引為入室弟子。既冠,厄於貧,去學吏,遲頓試弁,孱徙而賈折閱。喟然曰:“命可回平!”閉戶十年讀,乃成通儒。康熙己未,舉鴻詞科,丁憂,本與試。辛未恭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練習國書,改外,調直隸密雲縣知縣。邑當出關孔道,值北征過境,軍需旁午,致勞瘁卒於官。著有《易傳》二卷,《詩說》二卷,《春秋問》三卷,《三禮問》六卷。而說詩尤解人頤。博而不蕪,辨而不詭於正。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雜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僭。”其言率有依據。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
惠棟:字定宇,號鬆崖(1697-1758)。他生在經學世家......餘下全文>>
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有姓惠的嗎?
應該有,滿族漢化過程中,有以名作姓的習俗,如名臣鄂爾泰,本姓西林覺羅,他的子孫就以“鄂”作姓;如書法家啟功,本姓愛新覺羅,他卻以“啟”作姓骸慈禧她爹叫惠徵,她叔叔叫惠春,她還有個大爺叫惠什麼不知道,也許他們兄弟的後代就有姓惠的。
葉赫那拉氏改漢姓後,姓葉、姓那的最多,當代名人如葉嘉瑩、葉廣苓、那英、那威等都是。
“惠”在姓裡讀什麼?
惠:正確讀音應該是huì,陝西華縣一帶亦音xì。
【來源】有三。一是顓頊帝之裔,相傳為陸終第二子惠連之後。一是出自姬姓,周惠王支孫以諡為氏。三是滿族惠姓,金時女真人吾魯氏,漢姓為惠;清朝八旗姓氏中富察氏、瓜爾佳氏、珠魯氏等姓氏後裔均有改為惠姓者。四是蒙古族惠姓,清時蒙古八旗中的薩爾圖克氏後裔中有改姓惠姓者。五是清朝是嶺南夷人姓,嘉慶十三年歸附,十六年改流更姓,阿葉坪之夷人頭目有改姓惠者。六是回、影印件等民族亦有姓惠者。
【郡望】扶風、琅琊。
【分佈】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1%弱,尤其以山西、陝西等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惠姓人口的31%。北京,天津,河北之尚義、黃驊,山東之魚臺、昌樂、平度、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雲南之隴川、河口,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有分佈。
【民族】漢、滿均有。
【名人】惠施:戰國時魏國人;惠直:宋代人;惠希孟:元朝人;惠民,明朝滿城人,天順進士;惠士奇:清代吳縣人。
百家姓裡 有沒有姓 hui 地
宋《百家姓》中只有“惠 huì” ,荀羊於惠。
中國人的姓氏中有三海"hui"音的姓氏,即“回 huí惠 huì 輝 huī”。
惠姓來源與哪裡啊
一、尋根溯祖
周惠王之後,子孫以諡為氏。
【姓氏堂號】景言堂:宋朝時,常熟知縣惠疇,勉勵農民勤於農事,發動人民學文化,表揚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閣子,丞相在上面題上"景言"兩個字作為對他的旌表。 【郡望】 琅玡郡:秦始皇時置。相當於現在山東省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扶 風:漢武帝時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三、歷史名人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 惠 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 戰國時有哲學家惠施,宋代有太常博士惠直、高僧惠勤,元代有學者惠希孟。
[惠氏屬地] 琅琊郡,今山東省諸城縣。《百家姓》注居扶風郡,今陝西扶風縣東。 [惠氏來歷] 惠姓得姓時間久長,起源於周代,出自姬姓,是以諡號為姓的姓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朝有一位天子 名姬閬,他死後諡號為惠,史稱周惠王,其後世子孫就以先王的諡號為姓,稱惠氏。 清朝年間,有當時的滿洲族人改姓惠,這就為惠姓家族增加了新的血液
上蔡有個惠莊村嗎,村裡有姓惠的嗎,謝謝回答
王惠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