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的特點?
傣族有哪些特點
傣族簡介
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巨集州。臨興的耿馬、孟定,思茅的孟連,玉溪的新平等30多個縣也都有分佈。釘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代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有自己的歷法、語言文字,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傣族主要聚居在熱帶、亞熱帶的平壩地區,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四周田地肥沃,特產豐富。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
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只要瞭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他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製。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科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豔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門節、關門節、送龍節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則除了互相祝福外,還互相潑水為戲。節日裡還舉行堆沙、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屆時五洲四海的賓客雲集西版納和德巨集,熱鬧異常。
傣族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佈,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幹欄式兩種,幹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幹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慄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晒臺,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幹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餘下全文>>
傣族有什麼特點?
傣族是雲南獨有民族之一,全省傣族人口有110.67萬人(1998年統計數),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8.35%。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傣族有1142139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的西部和南部邊疆,主要聚居區有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臨滄、瀾滄、新平、元江、元陽、金平、華坪、大姚、祿勸、景東、景谷、普洱、思茅、騰衝、龍陵、滄源、江城、河口、西盟等30多個縣也有傣族散居或雜居。
傣族村寨多分佈在肥沃的河谷平壩。比較大的壩子有景洪、勐籠、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隴川、幹崖、勐卯、遮放等。這些壩子海拔均在500—1300米之間,地勢較低,灌溉便利,宜於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土壤多紅壤土、棕壤土、黃壤土;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1℃左右;終年不下雪,僅有輕霜期30余天;雨量充釘。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700毫米之間,多集中在5月—10月,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傣族聚居地區山川秀麗,資源豐富,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人所共知,森林覆蓋率佔全州面積的57.14%,德巨集州森林覆差率佔全州面積的46.02%。森林中楠木、柚木、黃慄、恍榔、鬆、杉、柏、檜等名貴木材,隨處皆有。傣家人喜植大青樹、貝葉樹、菩提樹、擯榔樹、椰子樹、芒果樹、牛心果、緬桂花、竹和黑心樹(薪柴)於庭園四周,使傣族村寨成為名符其實的花果園。此外,荔枝、龍眼、柑、橘、楊梅、橄欖、檸檬、西瓜、香蕉、菠蘿等水果種類繁多;天冬、乳香、紅花、砂仁、野三七、龍膽草等名貴藥材享譽中外。西雙版納還是亞洲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產地。銅、鐵、金、銀、鎳、鉛、錫、水銀等礦藏資源很早以來就被傣族人民發現利用。德巨集還盛產寶石、玉石、綠柱石和水晶等特種工業原料。
西雙版納是我國境內有野象出沒的地區,有250餘種動物生活在這裡,珍貴的有虎、豹、熊、麂、飛龍、穿山甲、長臂猿、金絲猴、獨角犀牛、白鷳鳥、長嘴犀鳥、雙角犀鳥、孔雀等等。
傣族屬於古代越人族屬,秦漢時期,傣族先民被稱為“滇越”和“撣”,並建立了已知的第一個政治組織“撣國”,公元1世紀撣人進入階級社會,撣國首領被漢王朝封為“漢大都尉”。唐宋時期,傣族先民因有飾齒文身習俗,被稱為“黑齒蠻”、“金齒蠻”、“銀齒蠻”、“繡腳蠻”、“繡面蠻”、“茫蠻”、“白衣”等等。明清時期,傣族被稱為“百夷”、 “佰夷”、“焚夷”、“擺夷”、“擺衣”。隨著元朝雲南行中書省的建立,傣族區域繼續納入中原王朝行政系統。元代將德巨集及其鄰近地區立為金齒宣撫司,分置六路總管府;西雙版納境建徹裡總管府。明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司制度,傣族地區都分別建置土司,任命傣族頭領為世襲土司。確立了傣族封建領主制的地方統治政權,傣族社會普遍向封建領主制發展。
1949年以前,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一直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封建領主制經濟形態;散居在元江、新平、景谷等地的傣族,由於受漢族的影響,特別是清代推行“改土歸流”後,他們較快地進入了地主經濟階段;而德巨集及孟連、耿馬等大部分傣族地區則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的過渡階段。1950年,傣族地區獲得解放。1951年雲南省內地傣族地區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1月24日和7月24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先後建立。1955年、1956年德巨集、西雙版納完成和平協商土地改革,至60年代初,整個傣族地區平穩地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1954年—1985年,雲南省先後建立了傣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實行區......餘下全文>>
傣族特點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景谷、新平、金平、元江、雙江等地,現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和竹樓、竹橋顯示出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節慶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服飾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傣族有什麼特點麼?
傣族(Dai),在民族鑑定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居於寮國的傣族Thai Lue為同一分支,與緬甸的撣族、泰民族(Thai,泰國主體民族)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文化和習俗也與泰國和寮國主體民族接近。傣族人口115萬餘人,主要集聚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等縣,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縣。傣族人信奉南傳佛教。
傣族說西雙版納傣語(傣仂語)、德巨集傣語(傣那語)等多種傣語,都屬於臺語支。
傣族人的特點
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
傣族樓房的特點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圍綠樹成林。金平還保留著傳統的幹欄式建築樣式。竹樓頂尖底方,以圓木為柱,樓板、牆壁均用竹片編成,樓頂用草排覆蓋,成“人”字形。上層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層關牲畜和堆放農具雜物。竹樓兩側各支一架梯子,各開一道門,男子從右門出人,女子從左邊出進。沿兩側梯子上竹樓,外有走廊、晒臺。樓上室內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婦女做飯和玩樂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閒談的場所;中格用來接待親朋。用竹籬圍成大房間,一家人分床蓆樓而臥,只以蚊帳相隔。
紅河沿岸的住房多為平頂土房,少數有樓,房頂作陽臺和晒場,盛夏炎熱時人們多在屋頂露宿。內分3格,兩側住人,堂屋用來接待賓客。自稱“傣倮”的建房,相鄰的戶不共牆,自稱“傣尤”和“傣尤倮”的鄰舍之間可共牆,房頂相連。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樹、紅皮果樹、黃木樹和五眼果樹等。元陽傣族稱紅椿樹為樹中之王,堂屋正中樑柱非用紅椿木不可,實在找不到紅椿木料子,即便是紅椿木栓也要用上一點,認為用了紅椿木,房子牢固,人丁興旺。
內地傣族多為土木結構的瓦頂樓房,與當地其他民族無異。
傣族地區水運交通比較便利。紅河兩岸的傣家設點擺渡,運送過往行人物資,現在主要運輸雖被汽車逐漸取代,但水運在其生產、生活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築是"幹欄"式建築,也稱高腳房屋建築,以竹,木,茅草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在潮溼炎熱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風,還可以御蛇、蟲和野獸的侵害。隨著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蘭村寨己出現了許多磚石、水泥現代建築材料建成的杆欄式建築,杆欄建築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雲南省內的出土文物已向我們展現了秦漢時期雲南杆欄式建築的真實風貌。至今,在中國南方,除傣族外,還有許多其它少數民族也是居住這種杆欄式建築的房屋。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4518.html
傣族穿著、習俗都有什麼特點。 40分
村寨多在平壩近水的地方。幹欄式建築和竹樓別具風格。飲食以大米為主,西雙版納等地的傣族愛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產食品。嗜酒,喜嚼檳榔。
男子服裝上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多用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西雙版納的婦女上著緊身內衣,大襟或對襟圓領窄袖衫,下身為花色長筒裙,結髮於頂,插梳子或頂花頭巾。德巨集傣族婦女婚前穿白色或淺藍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著對襟短衫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婦女多束髮於頂。
重大節日有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在傣歷六月(公曆4月)舉行,傳說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殺死了霸佔她們的魔王,但遭魔火燒身,眾人見此情景,皆潑水滅火相救,人們為了永遠懷念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潑,洗塵去汙,祝福在新的一年裡消災祛禍,身體健康。
禮節:老人受尊敬,村中紅白喜事都要專門送飯菜給老人;說話和氣,家庭、鄰里關係和睦,很少吵架;晚輩從長輩面前經過,要彎腰細步,以示對長者的尊敬;熱情好客,過往客人,都會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還備有專門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還漂亮。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其餘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餘縣。人口102. 5萬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後又相繼成立了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雲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雲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1955年10月16日)、雲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2日)、雲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漢代稱"滇越"、"撣",唐、宋稱"金齒"、"黑齒"、"白衣",元、明、清則稱作"白夷"、"擺夷"、"百夷"。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通常人們把內地和邊疆的傣族分別稱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漢族,吸收漢文化較多,稱為漢傣,訛傳為"旱傣",保持民族特點較多的西雙版納、孟連、瑞麗等地傣族稱為"水傣"。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傣那"、"傣繃"等。
傣族龍舟比賽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支。現通行的西雙版納和德巨集兩種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來。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傣歷年為陽曆年,而月為陰曆月,一年分寒、熱、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傣醫和蒙、藏、維一起,成為中國最為著名的四大民族醫藥體系。傣族地區流傳著許多敘事長詩,如《召樹屯與南木諾娜》、《蘭戛西賀》、《阿鑾的故事》等。傣劇有100多年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區的西雙版納橡膠增產顯著,"普洱茶"馳名中外,地方和鄉鎮企業發展很快,有采礦、機械、電力、化學、陶瓷、皮革、造紙等廠礦企業。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