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的風俗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瑤族的民風民俗?

雲南瑤族民俗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瑤族共有213.4萬多人,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國南方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這裡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得天獨厚的植物、動物、礦藏等資源。如有“綠色寶庫”之稱的江華瑤山,號稱為廣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國、“杉木之鄉”的金秀大瑤山……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複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瑤族的自稱有勉、門、敏等63種,他稱有390種,如盤瑤、藍靛瑤、紅頭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瑤族婦擅長織染、刺繡,服飾花紋圖案精美,富於變化。支系稱謂大都以服飾而定,如頭飾內以板支託者,稱頂板瑤;穿靛藍衣服的稱藍靛瑤。瑤族語言支系複雜,有多種方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瑤族為了紀念先祖,農曆10月16日定為“盤王節”瑤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風神等,對生活和生產中的活動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靈。瑤族宗教信仰複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異。   【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嚐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制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裡,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在達山瑤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裡,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瑤族的習俗

瑤族民俗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瑤族共有213.4萬多人,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國南方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這裡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得天獨厚的植物、動物、礦藏等資源。如有“綠色寶庫”之稱的江華瑤山,號稱為廣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國、“杉木之鄉”的金秀大瑤山……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複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贊助廣告

瑤族的自稱有勉、門、敏等63種,他稱有390種,如盤瑤、藍靛瑤、紅頭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瑤族婦擅長織染、刺繡,服飾花紋圖案精美,富於變化。支系稱謂大都以服飾而定,如頭飾內以板支託者,稱頂板瑤;穿靛藍衣服的稱藍靛瑤。瑤族語言支系複雜,有多種方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瑤族為了紀念先祖,農曆10月16日定為“盤王節”瑤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風神等,對生活和生產中的活動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靈。瑤族宗教信仰複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異。

【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龔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嚐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制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裡,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在達山瑤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裡,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餘下全文>>

瑤族的習俗特點

瑤族風俗習慣

瑤族服飾豐富多采,不同地區和支系也有所不同。男女服裝主要用深青、藍土布製作,男子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一般束腰帶,南丹縣“白褲瑤”男子則喜歡著長及膝蓋的繡邊白褲;婦女一般著無領大襟上衣,以帶束腰,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著後長前短的過膝長農,在顯眼處繡以彩色花邊,現年輕人平時多著漢裝,只在慶典時換上民族裝。婦女頭飾式樣繁多,風格別緻,常戴耳環、手鐲、銀牌等銀飾,乘上彩色絲帶,大瑤山部分婦女頭上戴的弧形大銀釵,重量達1斤左右,從瑤族婦女的頭飾就可區分少女、未婚婦女、已婚婦女及屬於哪個瑤族支系。

飲食:瑤族飲食以大米、玉米、紅薯、芋頭為主,部分地區盛行“打油茶”,大瑤山瑤族喜歡醃製“鳥酢”、“獸肉酢”,並作為待客上品,有的則醃製薰豬肉、薰牛肉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居住:瑤族住房為竹木材料,一般一棟三間,長方形,也有的建成幹欄式樓房,多依山建造,聚族而居。

婚俗:瑤族未婚青年男女戀愛較為自由,利用節日慶典、集會和農閒走村竄寨,通過對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互贈信物,自主婚姻;也有的須經父母同意,請媒說合,方可成婚。瑤族招婿現象較為普遍,一般不與族外通婚,隨著經濟發展,與外界交往逐漸密切,族外婚也開始增多。

喪葬:農村瑤族喪葬以土葬為主,有部分地區和支系實行火葬、崖葬、掛葬。

禁忌:婦女生產滿月前不喜歡外人來訪;婚嫁日期不能選在父母的忌日;男女對歌時不能坐在同一張凳子;在婦女面前不能說粗口;堂屋內不許吐痰;男人忌諱坐在碗櫥前面。輩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稱,忌諱“姐夫”、“妹夫”等稱呼

瑤族人民豐富多采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瑤族人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歷史遭遇、衛生條件、生活方式、生產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是瑤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居家習俗

大山區瑤族住房多為“茅寮”,四壁用小木條紮成,俗稱“千個柱頭下地”。上蓋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為一棟三間,名曰“三間堂”。正屋兩側多用杉條另闢兩間,俗名“披杉”。東間堆放雜物或作畜圈、廁所;西間作伙房、洗澡間。瑤族習慣洗熱水澡,不論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種“吊樓”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勢坡度用樹木支架起來,上面居人,下面放東西,俗稱“瑤家吊腳樓”。現在,“茅寮”式房屋逐漸減少。

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磚木結構,上蓋青瓦、二層窗戶形式的“三間堂”樓房。樓上雖有窗戶,較矮,不住人,用作儲存室。中堂開大門,兩側有側門。

生產習俗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當時因地廣人稀,實行插標占地,刀耕火種,“種了這山種那山”。後隨著人口增多,封建統治勢力逐漸向大山區深入,瑤民的土地逐漸被侵佔,為了生計,被迫借土耕種。借土的條件:“種樹還山”。即瑤民在借種的土地上,播種作物時,要為“山主”種上林木;在護理作物時,要結合護理林木,待林木成長,土地不能再種作物時,才把土地和林木交還“山主”,再到別處借土耕種。造林,習慣“插條”和林糧間作。

糧食作物以玉米、紅薯、旱禾、小米、喬麥、山芋為主,間種油桐、棕片、茶葉、藥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質和燒墾的草木灰。生產工具主要是鋤頭鐮刀、斧頭,輔以竹木工具。運輸主要靠人力背、挑。揹簍是瑤民最習慣用的運載工具。勞動形式,以戶為單位,男女同勞動,需要請幫工時,被請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幫助。墾植大片山場,則採取按戶或按勞動力入股,秋後按股分紅的方式進行集體勞動。

打獵是大山區瑤族人民的生產內容之一。主要是打野豬,只要發現野豬危害作物,就集體進行圍獵,......餘下全文>>

瑤族的獨特風俗習慣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複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狀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瑤族以農業為主,兼營林業和狩獵,瑤族人民精於織染和刺繡。瑤族宗教信仰複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異。 習俗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嚐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比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必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有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農曆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瑤族一日三餐,一般為兩飯一粥一飯,農忙季節可三餐乾飯。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耙耙等。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 的粽耙、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蔔、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醃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調肉類一般用幹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餚,鮮肉或臘肉,先炸拷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廣西地區的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喲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 典型食品:瑤族人口較多,分佈較廣,各地均有獨具一格的風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耙;荷包紮。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嘎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處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餘下全文>>

瑤族都有什麼習俗

瑤族風俗習慣 瑤族服飾豐富多采,不同地區和支系也有所不同。男女服裝主要用深青、藍土布製作,男子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一般束腰帶,南丹縣“白褲瑤”男子則喜歡著長及膝蓋的繡邊白褲;婦女一般著無領大襟上衣,以帶束腰,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著後長前短的過膝長農,在顯眼處繡以彩色花邊,現年輕人平時多著漢裝,只在慶典時換上民族裝。婦女頭飾式樣繁多,風格別緻,常戴耳環、手鐲、銀牌等銀飾,乘上彩色絲帶,大瑤山部分婦女頭上戴的弧形大銀釵,重量達1斤左右,從瑤族婦女的頭飾就可區分少女、未婚婦女、已婚婦女及屬於哪個瑤族支系。 飲食:瑤族飲食以大米、玉米、紅薯、芋頭為主,部分地區盛行“打油茶”,大瑤山瑤族喜歡醃製“鳥酢”、“獸肉酢”,並作為待客上品,有的則醃製薰豬肉、薰牛肉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居住:瑤族住房為竹木材料,一般一棟三間,長方形,也有的建成幹欄式樓房,多依山建造,聚族而居。 婚俗:瑤族未婚青年男女戀愛較為自由,利用節日慶典、集會和農閒走村竄寨,通過對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互贈信物,自主婚姻;也有的須經父母同意,請媒說合,方可成婚。瑤族招婿現象較為普遍,一般不與族外通婚,隨著經濟發展,與外界交往逐漸密切,族外婚也開始增多。 喪葬:農村瑤族喪葬以土葬為主,有部分地區和支系實行火葬、崖葬、掛葬。 禁忌:婦女生產滿月前不喜歡外人來訪;婚嫁日期不能選在父母的忌日;男女對歌時不能坐在同一張凳子;在婦女面前不能說粗口;堂屋內不許吐痰;男人忌諱坐在碗櫥前面。輩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稱,忌諱“姐夫”、“妹夫”等稱呼 瑤族人民豐富多采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瑤族人民居住條件、生活環境、歷史遭遇、衛生條件、生活方式、生產發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是瑤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居家習俗 大山區瑤族住房多為“茅寮”,四壁用小木條紮成,俗稱“千個柱頭下地”。上蓋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為一棟三間,名曰“三間堂”。正屋兩側多用杉條另闢兩間,俗名“披杉”。東間堆放雜物或作畜圈、廁所;西間作伙房、洗澡間。瑤族習慣洗熱水澡,不論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種“吊樓”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勢坡度用樹木支架起來,上面居人,下面放東西,俗稱“瑤家吊腳樓”。現在,“茅寮”式房屋逐漸減少。 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磚木結構,上蓋青瓦、二層窗戶形式的“三間堂”樓房。樓上雖有窗戶,較矮,不住人,用作儲存室。中堂開大門,兩側有側門。 生產習俗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當時因地廣人稀,實行插標占地,刀耕火種,“種了這山種那山”。後隨著人口增多,封建統治勢力逐漸向大山區深入,瑤民的土地逐漸被侵佔,為了生計,被迫借土耕種。借土的條件:“種樹還山”。即瑤民在借種的土地上,播種作物時,要為“山主”種上林木;在護理作物時,要結合護理林木,待林木成長,土地不能再種作物時,才把土地和林木交還“山主”,再到別處借土耕種。造林,習慣“插條”和林糧間作。 糧食作物以玉米、紅薯、旱禾、小米、喬麥、山芋為主,間種油桐、棕片、茶葉、藥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質和燒墾的草木灰。生產工具主要是鋤頭鐮刀、斧頭,輔以竹木工具。運輸主要靠人力背、挑。揹簍是瑤民最習慣用的運載工具。勞動形式,以戶為單位,男女同勞動,需要請幫工時,被請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幫助。墾植大片山場,則採取按戶或按勞動力入股,秋後按股分紅的方式進行集體勞動。 打獵是大山區瑤族人民的生產內容之一。主要是打野豬,只要發現野豬危害作物,就集體進行圍獵,直至捕獲或趕走為止。圍獵時1~2人帶獵犬覓蹤,......餘下全文>>

瑤族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瑤人過年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買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肉豬,二十七殺現雞,二十八殺水鴨,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晚團圓酒。”

這是一乎描述瑤人過年的民謠。其實,早在臘月二十前的上半年就已開始“打主意”了,即使是春播一粒種,也是為的能過個好年,夏天採擷的黃花,秋天收穫的瓜子,都要留著過年才吃。不過,真正有過年氣氛的,當然是臘月二十一以後。那時節,平時看不見幾個人影的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就會充滿歡聲笑語。等雞唱頭遍後,出山趕墟選購年貨的山民們便高舉著松明火把,火龍般行進在趕墟的路上。天將黃昏,家中的人還得沿途去接。趕墟的人一天往返百來裡也不知疲倦。

留在家中的人便忙著磨豆腐,炸果子,包荷葉,清掃房前屋後,在門口貼上“淨掃寒門迎賓客,滿斟熱酒賀新朋”之類的春聯等待三十夜晚的來臨。

除夕是瑤人最隆重的節日,這天晚上的餐桌上擺滿了老鼠、鹿子、野豬、山雞、青蛙、墨魚、螃蟹、泥鰍等做的美味佳餚,還有荷包肉、釀豆腐、香菇雞等瑤家風味的食品,最後一道菜是門前小溪裡的鰱拐魚。有些人家裡太窮,做不出三、五道菜,但也要千方百計地做一道叫“魚”的菜,意為連年有餘。酒為紅薯酒或米酒。瑤人不善飲用白酒,也不飲啤酒,認為啤酒象馬尿。主食是不夾一粒苞米的紅米飯。

然後,隆重地請長輩坐在上席,三通鼓響,點燃了鞭炮,祭奠了天地國君師和列祖列宗後便開懷享用辛苦一年後的甘甜。席間免不了回顧一年來的種種酸甜苦辣和記掛著遠嫁他鄉和出門在外工作的親人。

晚餐過後,全家人就圍坐在灶前守歲,老人擺古,灶裡燃燒著專門供除夕夜晚燒的桐樹或棕櫚樹。有串門的來了,便殷勤邀人用茶,品嚐自制的南瓜籽,葵花籽,毛粟和糯米果子,偶爾也抽上幾口竹筒水煙,當然,如今富裕了,抽希爾頓、大中華也不是什麼希奇事。

正月初一是農曆的春節,雖然瑤人只興過年,不興過春節,但初一這一天卻是個極其重要的大喜日子。天剛矇矇亮,人們便爭先恐後地開啟大門,燃放鞭炮,叫做“出行”。只要有一家的鞭炮響了,整個寨子都一呼百應,噼裡啪拉地放起炮竹來。頓時,山谷震憾,群鳥驚飛。天亮後,便會看到家家的門上都插有一枝象徵吉祥如意、春到人間的白臘樹枝。小孩子們便挨家挨戶地去說些恭禧發財的吉利話。

早餐一律繼續享用昨晚的殘湯剩菜,不得另起鍋臺,重做佳餚,這大概也是寓意連年有餘的意思吧。

飯後,新的一年便算重新開始了,老人便出“一隻母雞孵小雞,從去年臘月三十孵到今天正月初一,一共孵了多久?”之類的算術謎語給小孩們猜,大人便去走親戚。除了女婿、女兒先回孃家婆家外,其他的親戚倒也沒什麼貴*親疏之分。

走親戚也就是去探望親朋。出門的人手提肩挑一些竹籃子,裡面裝上幾份豬肉、雞蛋、大米、黃糖、糯米粑粑之類的禮物,然後翻山越嶺地往親戚家去。

如果是帶著未滿五歲的孩子出門,遇到過橋時,還得一邊過橋,一邊禱告:“仔古啊,跟來跟去喲!仔古喲,跟來跟去啊!”生怕孩子的魂魄不敢過橋。

到了親戚家附近,便偷偷地點上香火或香菸,快到門口時,就點燃一串鞭炮報喜。這樣,主人聞聲而出,也趕忙點燃一串鞭炮將客人迎進正堂。於是噓寒問暖,互道相思,敬茶敬菸,燙腳洗塵,忙個不亦樂乎。帶有孩子的大人還得將孩子領到神龕前禱告一番,求神靈護佑,莫要驚嚇了孩子。

於是乎,一住便是三、五天,每日裡主人傾其珍藏用上好食品殷勤款待。瑤人喜愛猜枚子,六六順、七巧媒地熱鬧一番,往往是早、中、晚餐連在一起,一醉方休。

雖說瑤人是勤勞的,但他們也是最會玩的。有一首民謠叫做“耍正月,玩二月,做工就看三四月。”反正山高水冷,正月裡無事可幹,何樂而不為?

正月裡,更是......餘下全文>>

瑤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瑤族主要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瑤族風俗習慣很有民族特點,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區不同而產生服飾、飲食、居住的差別。

瑤族風土人情

瑤族的自稱有勉、門、敏等63種,他稱 有390種,如盤瑤、藍靛瑤、紅頭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閥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嚐後子孫才能受用。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男子則喜歡蓄髮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誌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習俗】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裡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有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

瑤族的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土特產是什麼

很多,你可以網上搜索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土特產。例如瑤山苦茶,豆腐乳等十多種

相關問題答案
瑤族的風俗習慣?
黎族的風俗習慣?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的風俗習慣?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
羌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