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什麼時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5日

什麼時候三伏開始

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以三伏天是從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開始的,也就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哦。   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1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這是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三伏天有30天,有些年份有40天的差別。   如果“夏至”當天就是個庚日,那麼這年入伏的時間就早,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是這種情況,在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趕上“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離“夏至”最遠,那麼這年入伏的時間就晚,例如2006年和2004年就是這種情況。   今年的入伏也相對比較晚些,2012年7月18號入伏,中伏有20天,因此,今年的伏天比較長,有40天。天文專家特別強調說,雖然今年的伏天有40天,但這只是日期的一種安排,與氣候變化沒有關係。“伏天短了,炎熱的天數也會縮短”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反之亦然。

贊助廣告

夏天三伏是什麼時候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1、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從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時間。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

贊助廣告

2、特指末伏 。據《通書》、《陰陽曆書》和《萬年曆》查考可知:陽曆公元2005年【陰曆乙酉(雞)年】的“三伏”是:7月15日,陰曆初十庚子日為初伏(又叫頭伏);7月25日陰曆二十庚戌日為中伏(二伏);8月14日,陰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2005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從陰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後一天(陰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後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天開始進入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比如2005年。一般說來,“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天”確實是盛夏酷暑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

名稱 另稱 介紹 : 初伏 頭伏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三伏的來歷及時間

這事對於種田人,也不算個問題。什麼是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如何計算伏天?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的十天稱為‘末伏’。

2006年的夏至是陽曆的6月21日(陰曆的五月廿六),第三個庚日是庚戌日(陽曆7月20日),此謂今年的初伏。第四個庚日是庚申日(陽曆7月30日),此謂今年的中伏。今年立秋是陽曆的8月7日,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庚午日(陽曆的8月9日),到庚辰日(陽曆的8月19日),此謂今年的末伏十天。

怎樣應對伏天?

正如入冬有數九一樣,夏至也有個夏九九。只是各地稍有不同而已,長江以南多流行這個歌謠: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夾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北方地區多流行的歌謠: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溼透;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不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受涼氣;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吃素莫吃葷,吃少莫吃多,多飲莫用冰,多汗莫急降。此為春夏養陽之法。

夏季三伏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夏季三伏是按陰曆日期計算的;陰曆的每天由六十甲子的天干地支來記日,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寅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甲子、乙丑、丙寅、、、、、、,這個在農曆六十甲子納音表中可以查到,在農曆黃曆中查到夏至這天,然後按以上農曆每天天干地支的排列再查,從夏至往後數至第三個庚日即是初伏,每十天為一伏,這就是三伏的計算方法,當然,由於農曆閏月的關係,會出現某一年三伏會有四十天,一般二伏即中伏為二十天。

2015入伏是哪一天,三伏時間多少天?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2016年中三伏是哪幾天?

2016年三伏天:

具體時間: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何為三伏今年的三伏天從幾月幾曰算起到什麼時間結束?

2016年三伏時間:

7月17日,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5日,共40天。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摺疊編輯本段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中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會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011年三伏天:

7月14日頭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結束。由於中伏結束於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個伏天共40天。

初 伏:2011年07月14日 農曆六月十四 週四

中 伏:2011年07月24日 農曆六月廿四 週日

中伏加強 :2011年08月03日 農曆七月初四 週三(說明:由於中伏結束於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

末 伏:2011年08月13日 農曆七月十四 週六

正在載入三伏天

三伏天結束時間:2011年08月22日農曆七月二十三週一

2012 年三伏天:

具體時間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為頭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為三伏 10天(末伏)

2013年三伏時間:

正在載入三伏天

7月13日 農曆六月初六庚辰,是頭伏第一天,頭伏 10 天。

7月23日 農曆六月十六庚寅,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2日 農曆七月初六庚戌,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4年三伏時間:

7月18日是頭伏第一天,頭伏 10 天。

7月28日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7日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5年三伏時間:

7月13日交“初伏”。

7月23日交“中伏”。

8月12日交“末伏”。

8月22日“出伏”。

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三伏天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閏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時間請大家不要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氣逼出來。一年一度的伏天請大家珍惜!(溫暖傳遞)

相關問題答案
三伏是什麼時候?
申年三月是什麼時候?
陰曆三月是什麼時候?
三伏天什麼時候最熱?
清明三天是什麼時候?
初伏是什麼時候?
今年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今年三九天是什麼時候?
壯族三月三是什麼時候?
大伏天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