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徐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姓許來歷

許姓出自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農氏是其遠祖,因堯舜時代的著名賢人許由而得姓。許由,一作許繇,字武仲,一字道開,是上古時代一位高潔清節之士。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推辭不受,逃於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帝又讓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些世俗濁言。後世把許由和與他同時代的隱士巢父,並稱為巢由或巢許,用以指代隱居不仕者。堯、舜禪讓的故事,作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範,成為千古美談,許由也因此成為古代隱士中最早名聲顯赫的一位。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後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

贊助廣告

晉皇甫謐《高士傳》雲:“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陽城槐裡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帶。許由死後葬於箕山,故箕山也叫許由山。《場記·伯夷列傳》中司馬遷就曾說過:“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雲。”而《太平御覽》引《西征記》雲:“許昌城本許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許昌市、禹州市、鄢陵縣一帶,沿潁河流域,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許由的傳說,儲存著大批有關許由的遺蹟。許由及其部族活動的潁水流域,正是一千餘年後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許國的所在地,這從地域上說明許由和文叔之間是有傳承關係的。所以,唐·顏師古在《急就篇·注》中說:“許氏,許由之後也。”南宋文天祥在《五雲夏造許氏初修族譜序》中說:“按許氏,自由隱許,遂以為姓。今許州箕山有由所葬之處,即其地也。”事實說明,許由是許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市鄢陵縣等地是許姓的祖居地。

贊助廣告

西周初年,周武王訪三皇五帝之後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後,四嶽伯夷的裔孫姜文叔,把他封在許地(今河南許昌東),建立男爵許國。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四嶽伯夷就是許由,文叔和許由一脈相承。春秋時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輾轉遷徙,前506年遷於容城(今河南魯山縣東南),到戰國初,傳至國君元公結時,被楚國滅掉(一說滅於魏),子孫為紀念故國,以國名為氏,又形成了一批許姓居民,這就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說的:“許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於許,後以為太嶽之嗣,至元公結為楚所滅,遷於容城,子孫分散,以國為氏,”的由來。這些許國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並不姓許,為了紀念故國,即以許國國名為姓,這成為早期許姓的又一個重要來源,是許姓的另一個得姓緣由。

由此可見,許姓得姓好象有兩個源頭,一是許由,系以人名為姓,一是文叔,系以國名為姓。而事實上二者是可以貫通的,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四嶽伯夷就是許由,“伯夷封許,故曰許由”,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此外許由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許國的疆域也大致相當。因此,可以認為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的始祖,只是許由早於文叔1100餘年,因此,許由則為許姓的開姓始祖,而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為許姓的祖根所繫之地。

"許"姓氏的由來

許 姓的歷史淵源

許姓起源參考之一

歷史來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封伯夷的後人文叔與許國,稱為許文叔。舊址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春秋時為鄭,楚等國所逼,前533年遷都葉,前524年遷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峽縣 ),前524年遷容城 ( 今河南魯山縣 )。戰國初為楚國所滅,其後代逐有「許」氏。

二 ; 傳說帝堯時許由的後代。歷史上並無證實記在此人,為神話人物。

家族名人

許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於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嶽。

許慎 (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性淳篤,少博學經籍,師事賈逵,專攻古文經學,時人譽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官至太尉、南閣祭酒。著有五經異義觸今已亡佚。又著有說文解字十四卷,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

許景澄 (1845~1900)字竹筠,清浙江嘉興人。同治時進士,授編修。光緒年間出使日、俄、法、德、義、奧等國,庚子時官至吏部侍郎。後因詆斥義和團,觸怒慈禧太后,被殺,後得昭雪,追諡文肅。著有外國師船圖表等書。

許世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功臣,傳少林寺出身。

地望分佈:河北高陽郡,河南汝南郡。

許姓起源參考之二

許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五,在臺灣排名第十一。許姓出自姜姓,許姓的始祖是許由,他是炎帝的後代。許由是帝堯時期一位十分有名的賢士,堯因為他的賢德而想要把帝位傳給他,但許由不肯,並且逃到箕山隱居。後來,堯又想邀請他做九州的長官,他就跑到□水邊洗耳朵,表示不願意聽。許由的後代,就世代居住在許昌。到周武王時,許由的後裔姜文叔被封在許,建立了許國,春秋末期,許國被楚國所滅,許國的國人就有一些用國名自己的姓氏,從此姓許。 發展和演變:許姓最初在河南發展,戰國時因為戰亂,開始向四周遷徙,發展到了山西,湖北,湖南,河北。到漢代,又擴充套件到安徽,山東,陝西,雲南,江蘇,浙江。唐朝初期,河南的許姓開始有人進入福建,到宋末,已經發展到廣東。明朝,福建許姓有人移居臺灣,更有一些,遷入湖南,廣西,福建等地,並且融入當地的少數民族,如侗族,壯族,土家族等。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許昌,容城,高陽,汝南,長樂,新城,善裡,安定,廬江,長安,昌邑,昆明,會稽,譙郡,安陸,晉陵,中山,太原,長沙等。

許姓起源參考之三

我們在地圖和很多書籍中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名稱是和一些姓氏的來歷有關的。比如蕭縣、上蔡縣,它們和蕭姓和蔡姓都有著直接的聯絡。今天我們向您介紹的許姓,它的發源地就在許昌,可以說,許姓的始祖許由和文叔,他們都在許昌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歷史的足跡。

在眾多姓氏中,許姓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姓氏。它的起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了。

說到許姓的起源,在《莊子逍遙遊》、《荀子成相》以及《韓非子》和《呂氏春秋》等眾多古籍中,都提到了許由其人以及有關他的傳說故事。

在上古的堯舜時期,有一位高士叫許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領,他以農耕而食,重義輕利,從而廣有賢名,堯帝知道後,要把君位讓給他,許由不願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隱居起來,堯又請他做九州長,他又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種話,最後堯才把君位傳給了舜,幾千年來,堯舜禪讓的千古美談,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在姓氏專著《急就篇》中,就把許由作為許姓的開山始祖。

據記載,許由帶領著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許昌市......餘下全文>>

徐氏的起源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賜他為嬴姓以外,還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給他,姚女後來生了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國。徐國曆經了夏、商、週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雲遊四方而經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於是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於他得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于徐,稱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後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

徐姓源流詳介:

早在遠古時期,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主要生活著四個大的部落群體。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黃集團,也稱華夏集團;東部的東夷集團;南部的苗蠻集團;東南沿海的百越集團。徐姓的遠古始祖就是東夷集團中的重要首領少昊。

東夷集團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群體。這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種鳥類棲息與候鳥遷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這兒的人,自然以捕鳥為食,以鳥羽為衣,處處依賴鳥類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最後發展到以鳥為圖騰崇拜。對於這一點,從夷字的本義也可看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夷,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由此可見,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這個群體是以射獵為主要的生存方式。隨著對鳥的圖騰崇拜的加強,逐步開始以鳥為氏族、部落的名稱和標誌,再慢慢發展成姓氏。如東夷集團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鳥)、鳳 (鳳鳥),大約就是由此而來。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寫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摯(也作質),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稱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窮桑氏”。從少昊的名字中,同樣可以看出其與鳥的關係。摯,即鷙,是一種猛禽。少昊的誕生,存在多種說法,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其中一種傳說是其母女節,也稱皇娥,夜夢流星人懷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時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族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至,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於曲阜,並將所轄部族以鳥命名,分為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五個部族,在這五個部族之外,又分祝鳩、鵑鳩、鸕鳩、爽鳩、鶻鳩五個氏族,以及鵲雉、鶓雉、翟雉、鵜雉、暈雉五個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個扈氏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位期間,修太昊之法,以鳥名為官名,設工正和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在他的帶領下,東夷集團得到很大發展。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關係,比如他就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及其部族,並決定自己去世後由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壽過百歲,也有說在位百年,去世後葬於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東4公里處,呈金字......餘下全文>>

徐姓的由來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賜他為嬴姓以外,還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給他,姚女後來生了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國。徐國曆經了夏、商、週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雲遊四方而經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於是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於他得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于徐,稱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後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

也有另種說法的是:

相傳夏禹封伯益的兒子若木于徐國(今安徽泗縣一帶),徐國曆夏、商、週三代為諸侯。周穆王時有徐君偃,他聰明仁愛,頗得百姓擁護,搐力日強。當時周穆王喜歡巡遊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幾年,國政無人管理,諸侯多有怨言。後來徐君偃在挖河時挖出一副紅色的弓箭,他以為這是天賜祥瑞,頓時產生代周為天子的野心。周圍的諸侯聽說他得了神弓神箭,紛紛前來歸附,於是他自稱徐偃王,率領36國聯軍向周都進攻。周穆王此時正在崑崙山上的西王母那裡作客,得到訊息後連夜動身,由造父駕車,一日千里,回到周都,點起大軍前去鎮壓。徐偃王沒想到周穆王回來得這麼快,眼見一場血戰就要發生,他審時度勢,不忍心讓生靈塗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徐州)一帶的深山中。由於他很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這座山後來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見徐偃王在當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公元前512年,徐國為吳國所滅,徐子的後代稱徐氏,這便是徐姓的由來。

徐氏家族的來歷 40分

徐姓起源參考之一

徐源出於嬴姓。夏朝時,嬴姓祖先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蘇泗洪縣及安徽泗縣一帶)。徐國曆經夏、商、周,傳至西周穆王時,有國君叫偃。徐君偃以仁義著稱,深得百姓擁戴。有一次在疏導河道時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紅色的弓箭,他認為這是天賜的祥瑞,就起了代周為天子的野心。周圍的一些諸侯聽說此事後,也紛紛趕來歸附徐君偃。徐君偃於是改稱徐偃王,率領擁護他的三十六國諸侯,起兵反周。此時周穆王正在崑崙山西王母那兒做客,得到訊息後,立即讓造父駕車返回鎬京(參見趙姓),發兵討伐徐偃王。眼看一場血戰就要發生,徐偃王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立即收兵,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的深山之中,結果徐國軍隊被打敗。

後來周穆王瞭解到徐偃王在當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兒子宗為徐子,由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宗傳位至十一世孫章禹時,徐國被吳國滅掉,徐國國君的子孫稱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東膠南南)人。他為迎合秦始皇迷信長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裡,希望能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應了。徐福便挑選童男童女幾千人,乘船入海,結果一去不返。相傳徐福後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參考之二

在浙江省蘭溪市生活著很多徐姓後人,僅在蘭溪市章林村一個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這個村的徐姓人家還儲存著自己的家譜。

在蘭溪市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天涯共此時》攝製組來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壽泉家看到了他們世代儲存下來的徐氏宗譜。蘭溪當地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對這些家譜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姓呢,它是春秋時有一個徐國。這個徐國的一個國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孫呢,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浙江應該是徐土,就是徐國的土地。這裡呢都是徐偃王的後代。那麼徐偃王是怎麼能夠到了這裡呢?因為那個時候,另一個國家(楚國)要消滅它。徐偃王他心裡不願讓老百姓犧牲,所以把許多人首先遷移到龍遊,然後繁衍到這裡的。那麼作為整個浙江來說呢,在之江旁邊,就是我們錢塘江,徐偃王的廟有30多個,來紀念他們的先祖。”

徐國被楚國滅亡之後,原來的徐國百姓便以徐為姓,這就是徐姓的開始。以後徐姓子孫四處遷移,逐漸遍及海內外。歷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時的徐福,據說他向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神仙,請得數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國時的徐庶,他因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及孝順母親而著稱。明朝開國大將徐達。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臺灣,有1895年率領檯灣義軍抗日的徐驤。徐姓的現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鴻等等。在蘭溪章林村儲存的徐氏家譜中,還記載著一位與臺灣有著密切關係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林呢,他是當初臺灣府,屬於福建省管轄的,他是在臺灣府當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爺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樣的。那麼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盜。雍正十三年,因為他的工作對臺灣人民有很多貢獻,(朝廷)給他一個表彰,獎勵中間有幾句話很關鍵的。躬恪慎,蒞事精勤。分雙旌五馬之榮,襄六典九條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為人民服務。所以這樣呢為臺灣的人民作出貢獻。”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還有不少徐姓人家從福建、廣東一帶遷入臺灣。因此,徐姓也成了臺灣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說:“根據家譜來看呢,徐林到那裡以後就再沒回來,沒有回來。從這一點上看呢,他的後人現在還在臺灣。”

胡汝明還介紹說:“徐姓應該說在臺灣也是個大姓。我認為恐怕總數在20萬以內。徐氏也有徐氏大......餘下全文>>

徐姓的來源 簡短

徐姓的來源(1)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徐氏為顓頊、皋陶之後。夏禹時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國。春秋時,徐國被吳國滅後,徐子的遺族以原國名“徐”為氏。(2)清代滿族姓氏。

徐氏姓的來源是什麼?

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但姓氏作為一個家族的標誌是在隋唐時期形成的。從遠古時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稱氏。姓是表示母系血統,氏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稱。當時姓氏是代表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所以只有貴族才可以有姓氏,平民和奴隸不能有。姓可以世襲也可以由國君賜封,人的地位是會變動的,氏號往往也隨著變化。戰國以後,一般稱氏而不稱姓,姓的使用機會越來越少,開始了姓氏合一。

姓氏是一種符號,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在原始時代,姓氏一分為二:男為氏,女為姓。氏又分貴賤,貴者有氏有名,而賤者則只有名無氏。自太史公始姓氏合二為一。在封建時代,姓氏是家族系統的符號,姓氏宗族色彩濃厚,同姓氏者稱同宗、老宗。

到了現代,姓氏的內涵起了不少變化,宗族色彩有所淡化。有的革命者進行革命鬥爭時,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迫害,改名換姓,革命成功後,改換的姓名已為組織或社會認同,便不再恢復原來姓名,其子女也按改換後的姓氏安名。筆者一位老領導,人們只知其姓何,卻很少人知道他原姓奚。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過山瑤的習俗是子女輪著隨母、隨父姓。

古代炎黃夷三族的聯盟,是由一百個氏族組合而成,所以屬於一百個氏族的人統稱百姓,這就是“百姓”一詞的由來,其實一百個姓是個概數,流傳頗廣的通俗讀物《百家姓》就不止一百個姓,而是有408個單姓和三十至七十個不等(各種版本不同)的複姓。大型工具書《辭海》共收錄了1024個姓氏,徐俊元等合著的《貴姓何來》(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中的《古今姓氏表》共收錄5093個單姓、複姓,這個數字遠遠不是我國姓氏的全部,有報載有個解放軍戰士專門收集各種姓氏兩萬多個。

我國的姓氏來源多種多樣,有以國、封地為姓的,和周、吳、趙、齊;有以技藝為姓的,如屠、陶、甄;有以動植物為姓的,如牛、馬、楊、李、桂等等。據說至今還有姓狼的,而且其人特別豪爽,逢人介紹姓名還特別宣告此“狼”非彼“郎”,真是可愛得可以!因為姓氏多多,就衍生出一些有關姓氏的故事。

有些姓氏,有其特殊讀音,如按普通習慣去讀,就會讀錯。如解讀懈(xiè)而不讀姐(jiě),查讀渣(zhā)不讀茶(chá),蓋讀葛(ɡě)不讀鈣(ɡài),尉讀寓(yù)不讀謂(wèi),覃讀秦(qín)不讀談(tán),單讀善(shàn)不讀丹(d

點選此處檢視原文

固定連結 評論(0) 引用 閱讀(4) 圈子 編輯 有獎舉報

中國100大姓氏最新排名 編輯 2006-03-03 22:22:55

1 李 2 王 3 張 4劉 5 趙 6 陳 7 楊 8 黃 9 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餘下全文>>

徐姓的來源是什麼

徐姓出自徐若木。若木被賜在徐國,除了若木這一支,還有徐國的國民,很多人都改姓徐。

還有一支是秦姓改來的,秦檜的族人不恥秦檜作為,舉族改姓徐。

其他的就是一些民族融合時少數民族改來的

起源就是徐若木。為徐姓始祖。

徐姓的來歷

徐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在中國臺灣列第二十位)。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3%。

baike.baidu.com/...oOaZmK

希望你滿意……

徐姓的來源

徐氏源遠流長,始於夏朝,是黃帝的嫡系後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纂》雲:“顓頊之後,嬴姓,伯益之子,夏時受封于徐,至偃王為周所滅,以國為氏。”根據考證,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賢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高陽氏的後代,而高陽氏是黃帝裔孫顓頊帝的後嗣。伯益娶妻姚氏,生二子:長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時受封於邳鄲,為諸侯,生子嬴調,襲父爵。調生子房,房襲父職,以昭其功。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啟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縣北)。徐地方圓五百里,以今之徐州為中心,南至長江,北至山東、河北中南部,西至河南偃城,東至東海。若木在這裡建立徐國(今安徽、江蘇交界處),傳至32世徐偃,為周所滅。周武王時,又封徐偃之子宗為徐子,仍屬諸侯國,後滅於吳國。失國後的子孫遂以徐為姓,奉伯益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華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東海郡”(現在山東兗州東南),堂號為“東海堂”,也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聯有:“東海伯益,南州高士”、“東海衣冠第,南閩禮樂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東海堂中萬派千秋共同注,南州庭上五龍八鳳復飛騰”。

秦始王時,若木60世孫徐福於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東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該,遠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隱居。至東漢桓帝時,徐該9世孫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譽稱。稚之子泊,泊生五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後。徐懋功30世孫徐績(若木96世)生二子:長子秉哲,登進士;次子處仁,任中書仕郎。秉哲之子電發,登進士,電發之子融,亦中進士。世人稱徐氏“公孫三進士”。

徐融之子鶴齡(徐稚33世孫),初居廣州,後遷江西石城縣,為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傳至三六一郎(徐黃),*馮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賴三共遷永定合溪,後遷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黃(徐)偕妻攜子,由江西石城經寧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舊縣陳東坑(即今藍田),為徐姓入杭始祖。傳至8世徐龍,*楊氏,生二子:長子有傳(九一郎),遷本縣湖洋壩尾,次子汝榮(九二郎),*吳氏,遷本縣臨城鎮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現已繁衍22代。幾百年來,他們固守家園,很少外出營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孫徐國華、徐清華同時遷至上杭城關。1949年,19世裔孫徐鳳林遷往臺灣,定居於臺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關、城北小坪村、

點選此處檢視原文

固定連結 評論(0) 引用 閱讀(17) 圈子 編輯 有獎舉報

徐氏歷史來源 編輯 2006-03-03 22:15:33

歷史來源

「徐」源出 ;

一:以國為氏。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佈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蘇省西北部和安徽省東北部)。周初,以今江蘇省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吳國吞併。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徐氏為顓頊,皋陶之後。夏禹時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國。從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擊敗。後又封徐偃王子宗為徐子。春秋時,徐國被吳滅後,徐子的遺族以原國名「徐」為氏。

二:清代滿族姓氏舒穆祿氏改為徐氏,如徐元夢,為滿洲正白旗人。

相關問題答案
姓徐的來歷?
姓徐的來源具體內容?
姓張的來歷?
姓鐘的來歷?
百家姓姓黃的來歷?
中國姓氏的來歷?
姓張的來歷有什麼意義?
關於姓王的來歷?
姓陳的來歷?
百家姓姓馬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