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賴的嗎?
百家姓中有姓賴的嗎?
賴昌星,
百家姓中有姓賴的嗎?
有的,記得以前有一個小孩子因救火而犧牲的,叫賴寧.曾經是小學生琺學習的榜樣.在最新百家姓中,"賴"排名第98
中國百家姓中姓賴的有多少?
當年廈門走私案,老闆賴昌星逃亡新加坡二十餘年。於2011年被遣回國。呵呵,怎麼會沒有呢
中國有多少姓賴的
賴姓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現在中國北方有姓賴的嗎?姓賴的都是漢族嗎?
姓氏源流 賴(Lài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遷徙分佈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穎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穎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賴姓有進入臺灣者,據載,賴雲從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從閩、粵遷往臺灣,進而移居海外者不絕。今日賴姓以廣東居多,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歷史名人 賴裴:江西省雩都(今於都縣)人,唐乾元年間進士,被任命為崇文館校書郎,未赴,退居鄉里,人稱其所居之地為“祕書裡”。 賴瑛:廣昌人,明永樂年間進士,以剛直敢諫,體恤民意而深受百姓擁戴,官至參政。 賴禮:南康(今屬江西)人,明代歷任武功(今屬陝西省)、沅江知縣,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廣受稱頌。 賴鏡:城西人,明代畫家,詩、書、畫俱精,時稱“三絕”。 賴和:臺灣省彰化人,作家。在白話文學運動中,反殖民主義、反封建傾向鮮明,其創作宗旨堅持“為人生”的寫實主義,後被日本當局迫害病死。 賴寧:四川省石棉人,在一次撲救山火的奮戰中,不顧個人安危,在烈火中奮戰四五個小時,為保護國家財產,英勇獻身,年僅14歲。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授予其“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號召全國各族少年向賴寧學習。 賴文政:荊南(今......餘下全文>>
世界上姓賴的有多少人?
我去公安部網站身份登記處查了下,有320782人
中共中央委員有姓賴的嗎?
賴傳珠 (lai chuanzhu, 1910年-1965年12月),別名賴鵬英。江西省贛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黨代表、支隊政治委員,第三十三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十二師參謀長,第三十團、三十一團政治委員,紅五軍團第十三軍政治部祕書長,第三十七師政治委員,紅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第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治委員,第一師政治委員,軍團組織部副部長,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六科科長,中共陝甘寧省委軍事部副部長、代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參謀處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政治委員,第十五兵團政治委員。
建國後,歷任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瀋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5年12月24日因病在瀋陽逝世,終年55歲。
姓賴的全國有多少人口,歷史上有什麼名人有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賴姓有240萬人口,排姓氏榜的第95位,在廣東的賴姓最多。
歷史上賴姓重要人物有:
西漢交趾太守賴先,唐朝光祿卿賴文雅、宋朝地理學家賴文俊,元代文學家賴良,清朝書畫家賴珍、賴鏡,太平天國賴漢英、賴文光,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將賴傳珠。
姓賴的來源起源地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出自姜姓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 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發源地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 歷史記載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早在明朝末年賴氏就出現在臺灣。由於大陸賴姓遷臺較早,數百年來,賴姓在臺灣得到了較快的繁衍滋長,成為臺灣省族人較多的姓氏之一。目前它已居臺灣諸姓的第十五位。追溯臺灣賴姓之源,同大陸的賴姓一樣,同宗於中原。他們是福建、廣東的賴氏先人之後移居去的,據臺灣<賴氏族譜>:“其由穎川繼遷松陽,自莊公始······莊之子遇,遂以松陽為君·····”;臺中賴羅傳宗親會的資料也載:“泊州世祖燦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陽,餘五子均遷江西,其留居松陽者,其後一部分......餘下全文>>
姓賴的中國有多少人
250萬左右,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