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的姓氏的代表人物?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潘姓氏的由來

百家姓中,潘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姓氏。史傳商朝時,舜的後代在潘地建立潘子國,子孫以國為氏,因舜姓姚,故稱姚姓潘國。至商朝末期,周武王滅商,將潘地封與其弟畢公高之季子季孫,他們也以潘地為姓,是為姬姓潘國。兩姓潘國由於勢弱國小,均不見於經傳。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楚國佔領潘國,封為邑,子孫以潘為姓,即羋姓潘氏。楚國公子商臣之師潘崇為羋姓潘氏之始祖,今潘氏人群主要由羋姓潘氏組成。

除此之外,賜姓為潘、外姓改潘以及少數民族被漢族同化改為潘姓,也是潘姓由來的重要途徑。

一、潘姓遷變

歷史上潘姓並無大的變遷,先秦時期,潘姓最初活躍於陝西、河南、山西和湖北地區。唐朝以後,潘姓向甘肅、河北及山東等地發展。潘姓在南方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中原兩次南下移民福建之時。

贊助廣告

潘姓自立姓以來,名人不絕於史書,堪稱濟濟多士。古代有東漢尚書左丞潘勖,三國時代東吳名將潘、潘璋,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尼,北宋名將潘美,明文學家潘之恆,明清思想家潘平格等。而在近現代歷史上,潘氏家族更是名人輩出,如:著名心理學家潘菽、畫家兼美術教育家潘天壽、京劇演員潘心源、著名女畫家兼雕塑家潘玉良、哲學家潘梓年、社會和人口學家潘光旦和中國共產黨的先驅潘漢年等。

二、潘姓名人

風流才子潘安

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晉文學家,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長於詩賦,尤善哀誄之文,辭藻華麗,與陸機齊名,並有“陸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讚語。在晉代文學史上,他與潘尼並稱“兩潘”。潘岳的詩賦和誄作主要收集在《潘黃門集》中,其中詩歌有《悼亡詩三首》、《河陽縣作詩》二首等,賦有《秋興賦》、《閒居賦》等。

贊助廣告

潘岳的仕途並不平坦,曾因作《籍田賦》而招致忌恨,滯官不遷達10年之久。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後,回到洛陽。在這一時間,他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從古到今姓潘的偉人名人有哪些

中華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孫公,周畢公高之四子也,畢公高歷相文武成康封於畢,世子襲爵,季孫公食採潘地,從而得姓,是為潘氏始祖。[5]??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幹(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明代潘璋有別)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正夫:唐代駙馬,尚懿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歷事四朝。[6]??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仝:字會道,漢族,祖籍河南滎陽。宋朝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升祕書閣學士(一品)。[7]??

潘任:字肩巨集,漢族,潘仝之孫。宋景炎元年從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駕征討大將軍;宋祥興元年趙昺帝晉升其為兵部尚書。宋亡後絕食而終,明太祖朱元璋頒諡“忠節”。[8]??

潘良貴(1094—1150)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婺州金華(今屬浙觸)人。宋代官吏、學者,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祕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裡,十年不出,有文集。[9]??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進士。遷居杭州(今屬浙江)。[10]??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 有詩集《涉江集》。潘振承:福建龍海市白礁村人,廣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餘下全文>>

潘是百家姓中的第幾位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羋姓,[mǐ ]為春秋時楚國公族潘崇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及《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為姓,稱為潘氏。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來。

2、出自姬姓,為周代周文王裔孫伯季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讓其子伯季食採於潘邑(今陝西省西安、咸陽一帶),其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為潘氏。

3、出自姚姓,為上古舜帝之後,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姓氏》載,舜帝生於姚墟稱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後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北。商朝時,舜的後裔建潘子國,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裡大社(今臺灣省臺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如滿、水、京、蒙、土家、彝、瑤、仫佬、回、壯、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援太子商臣,併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遷徙分佈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為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濬,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為興旺,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祕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濬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如今,潘姓人分佈廣泛,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約佔全國漢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餘下全文>>

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姓歷史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其《閒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翼: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裡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11、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13、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鬆堂集》,遍誦藝林。

14、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

15、潘韜 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16、潘仕成 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報告,未被採納。

17、潘齡皋 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餘下全文>>

古代姓潘的故事人物

歷代潘姓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 嶽(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其《閒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 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 翼 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裡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11、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聖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13、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鬆堂集》,遍誦藝林。

14、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時著名畫家。

15、潘韜: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16、潘仕成: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畲。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於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鴉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申報,未被接納。

17、潘齡皋: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江蘇省寶山羅店鎮人。主要從事社會學、優生學、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勞動。1913—1922年在北京清華留學預備班學習。1922—1926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遺傳學,獲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吳淞政治大學......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季孫:中華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孫公,周畢公高之四子也,畢公高歷相文武成康封於畢,世子襲爵,季孫公食採潘地,從而得姓,是為潘氏始祖。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正夫:唐代駙馬,尚懿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歷事四朝。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仝:字會道,漢族,祖籍河南滎陽。宋朝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升祕書閣學士(一品)。

潘任:字肩巨集,漢族,潘仝之孫。宋景炎元年從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駕征討大將軍;宋祥興元年趙昺帝晉升其為兵部尚書。宋亡後絕食而終,明太祖朱元璋頒諡“忠節”。

潘良貴:(1094—1150)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宋代官吏、學者。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進士。遷居杭州(今屬浙江)。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振承:福建龍海市白礁村人,廣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澤:字惠昔,清代山東省東昌府冠縣(今山東冠縣)人,其祖先自山西洪洞遷來至此。

潘清:雍正四年間與翁巖、錢堅創立清幫,史稱青幫,為青幫三祖之一。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狀元。(1769-1854)清朝大臣。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歷史上姓潘的有名人士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幹(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下明代潘璋有別)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賜壽恩賞舉人。咸豐進士,光緒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禮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補禮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調戶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轉戶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銜,調刑部尚書。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詩無專集,《晚晴簃詩匯》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錄存二十餘首。輯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潘子忠:廣西岑溪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廣西百色起義,擔任中國紅......餘下全文>>

姓潘的歷史名人 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安(247年―300年),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潘安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潘安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併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北宋開國名將。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後,受到重用,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鎮守揚州、潭州,累遷防禦使。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攻滅南漢。後參與平南唐、滅北漢、雁門之戰等重要戰役,被封為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遼國失敗,導致楊業全軍覆沒,潘美被削三任,降為檢校太保。次年,又復舊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病逝。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武惠。

百家姓中,潘這個姓排在第幾位?

百家姓中,潘姓在宋《百家姓》裡排名是第43姓。在2007年4月24日公佈為當代中國第37姓,在2008年統計公佈列為貳36姓,共有620多萬人。

潘姓來歷和名人!

歷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潘璋:幹(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下明代潘璋有別)

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璋:字慄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緻。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賜壽恩賞舉人。咸豐進士,光緒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禮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補禮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調戶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轉戶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銜,調刑部尚書。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詩無專集,《晚晴簃詩匯》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錄存二十餘首。輯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潘子忠:廣西岑溪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廣西百色起義,擔任中國紅軍第七軍的基層幹部,隨部投入建立和鞏固右江革命......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潘的姓氏的代表人物?
姓氏所代表的生肖?
魔蠍座的代表人物?
雙子座的代表人物?
每個星座的代表人物?
天秤坐的代表人物?
雙魚座的代表人物?
射手座的代表人物?
巨蟹座的代表人物?
天蠍座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