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曆和公曆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寫日期和農曆陽曆
正月一日 第二年第一天
正月十五 元宵節
臘月三十 除夕
二月十四 情人節
三月中旬耿 清明節
五月一日 勞動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
六月一日 兒童節
七月一日 黨的節日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九日 重陽節
十月一日 國慶節
陽曆中國所有傳統節日陰曆中國所有傳統節日。
中國公曆節日
1月1日 元旦 公曆新年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慶祝婦女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做出的貢獻
3月12日 植樹節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以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為紀念,
4月5日 節氣清明 清明節 掃墓祭祀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慶祝勞工運動為社會及經濟等作出的貢獻
5月4日 五四青年節 紀念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慶祝兒童福利的促進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建立紀念日 紀念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月1日 建軍節 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9月3日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紀念1945年9月2日日本與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9月10日 教師節 慶祝教師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10月1日 國慶節 紀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國農曆節日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6.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的順序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0424.html?wtp=tt
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與習俗丶時間(農曆)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二月二: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4.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6.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9.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10.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複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新增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餘下全文>>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各在農曆的哪一天?傳統節日的故事
主要節日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還有其它不主要節日或者少數民族節日.
1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2 元月初五,“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頗為壯觀。
3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4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傳說,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5 立夏節 少有所聞,各家燒炒蠶豆而食,認為可兆豐年。
6 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農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7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日期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13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14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28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3. 清明節——農曆二月廿一(公曆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1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1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2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16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絡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餘下全文>>
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名稱和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農曆節日:
* ●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 ●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 ● 寒食節 ( 清明節-公曆4月5日)
* ●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 ●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 ●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 ●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 ●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 ● 下元節 (農曆十月初一)* ● 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初八)
* ● 除夕 (農曆十二月三十)
農曆的國內的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農曆正月
正月初一, 春節,雞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豬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孫天醫(孫思邈)誕辰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正月初六,馬日,送窮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稱人勝節,送火神
正月初八,穀日,道教中閻王爺誕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誕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頭生日(祭石頭)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婦日,炒黃豆(老鼠眼),點百火,丟百病
正月十三,上(試)燈日,關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節,正燈日,道教上元節,是天官堯的誕辰
正月十八,落燈日
正月二十,天穿節,天穿節又叫補天節,“小天倉”,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這一節日又與“雨水”節氣相關。立春後的節氣是“雨水”。古人認為,是日“天一生水”,應節則下雨,故謂之“天穿”。神話與節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節這一民俗節日傳統。天穿節的主要習俗:煎餅“補天穿”、天穿射、亂飯扎針。
正月二十五,天倉節(填倉節),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農曆二月
二月初一,中和節,太陽生日
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佛教中濟公菩薩生日
二月初三,神話中文昌帝君誕辰
二月十二,花朝節(一說二月十五),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誕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嶽王誕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誕辰
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賢菩薩誕辰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農曆日期不固定(見清明)
清明,24節氣之一,農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後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內
農曆三月
三月初三 ,上巳節 ,姑娘回孃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三月十五,神話中趙公明元帥誕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誕辰
農曆四月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薩誕辰
四月初八 ,浴佛節(龍華會),佛教中釋迦牟尼誕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誕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
農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五月十三,雨節
農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六月初六,晒衣節,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得道
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神話中雷神誕辰,荷花生日
農曆七月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誕辰,佛教的盂蘭盆節,有盂蘭盆會傳世,儒家俗稱鬼節,道教稱中元節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誕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薩誕辰(地藏節)
......餘下全文>>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按順序標時間和農曆陽曆
春節 夏曆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湯圓)
元宵節 夏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慶團圓
清明節 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掃墓
端午節 夏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吃粽子
七夕 夏曆七月初七 又稱中國愛情節、情侶節,神話傳說中鵲橋相會之日
中元節 夏曆七月十五 又稱盂蘭節,俗稱七月半、鬼節,有祭祀靈魂等民間習俗
中秋節 夏曆八月十五 舉家團圓節,主題: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夏曆九月初九 敬老節,並有其他多種主題
古爾邦節 伊斯蘭曆十二月十日 宰牲節
1月1日 元旦節 公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慶祝婦女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做出的貢獻 婦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樹節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以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為紀念,1979年全國人大恢復 不放假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慶祝勞工運動為社會及經濟等作出的貢獻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節 紀念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不放假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慶祝兒童福利的促進 兒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建立紀念日 紀念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軍節 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紀念1945年9月2日日本與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師節 慶祝教師為社會做出的貢獻,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 小學、初中一年級教師和學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國慶節 紀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農曆新年 放假三天
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 賞燈,吃元宵 不放假
農曆二月初二 春農節 又稱“農頭節”,傳說“二月二、龍抬頭” 不放假
農曆節氣清明 清明節 掃墓祭祀 不放假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屈原(存在爭議),吃粽子,賽龍舟 不放假
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相傳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中國的情人節 不放假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又稱“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 不放假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 不放假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登高,老年節 不放假
農曆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祭祖先神靈,祈豐收吉祥 不放假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爺上天 不放假
農曆最後一個月最後一天 除夕 歲末,守歲 不放假
回曆10月1日 開齋節 又稱“肉孜節”,齋月結束,伊斯蘭教節日 不放假
回曆12月10日 宰牲節 又稱“古爾邦節”,朝聖次日,伊斯蘭教節日 不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