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餘”,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贊助廣告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贊助廣告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麵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吃餃子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圓,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裡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裡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中國春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餃子、春捲、潮汕滷水、釀豆腐、客家盆菜、圍爐或火鍋、蒸魚、年糕、餈粑

春節美食有哪些?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晒完畢,農閒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南北朝時,農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佈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

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麵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麵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餘下全文>>

春節傳統美食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晒完畢,農閒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南北朝時,農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佈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

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龔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麵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麵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

立......餘下全文>>

哪些春節的食物象徵什麼

1.玉米娃娃這道菜象徵著人的勤勞、樸實,同時也是豐收的象徵.

2.長壽麵這道麵食象徵著來年長長壽壽,平安無事.

3.芥菜這道菜象徵著中國先人們的飲食生活智慧。

4.湯圓這道麵食象徵著團團圓圓,家和萬事興.

5.年魚這道魚類食品象徵著年年有餘,過個好年.

6.抄竹筍牙這道菜象徵著來年步步高生,事業成功.

7.十香菜這道菜象徵著富有吉利,女的漂亮,男的帥氣.

春節食品有哪些

各地應該不一樣吧

我們家鄉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點心類食品有芝麻糖、紅薯片、糖醋姜、炒花生、葵瓜子、大片黑瓜子,這些幾乎家家都有的,還有的會買糖果、餅乾、水果類的。

新年裡的美食介紹

【盤點全國各地春節傳統美食介紹】

我國民族眾多,各地習俗不同,使華夏文明的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對這農曆新年第一餐非常講究,雖然吃法都不一樣,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山東:麵塑王國

山東是個吃麵食的大省,雖然沿海一帶越來越富裕,但是過年蒸麵食、吃麵食的習慣,一直沒改變。山東面食是以糯米麵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刀、剪、簪、花紋模等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山東面塑起源於菏澤,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成於瞬間,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浙江: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農曆年的應時食品。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河南:餃子煮麵

河南部分地區,大年初一家家吃餃子煮麵,名“金絲穿元寶”,也叫“銀錢吊金龜”,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而且是今年撈到明年,還不發大財?

廣西:粽子

廣西人過年家家戶戶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提前兩三個星期就要準備了,要備好料,年貨市場那是要去跑好幾次呢!綠豆要去殼,五花肉呢,要用生抽、鹽、酒、蔥姜醃上一整天,糯米和乾果有板栗、蓮心等等也要提前泡好。包粽子既是個技術活,還是個力氣活,要用上一整天的時間。那天,最好是找一個特大的鍋子,包好的大粽粑放在鍋子裡,要好好地煮上十來個小時,這樣粽粑裡面的東西才能如發生了化學反應般,各種香味兒融合在一起。煮好的粽子,可以用鉤子一個個勾起來,掛在屋簷下或陽臺上(不能太陽晒),隔三差五地還要用水煮煮透,這樣啊,整個正月裡都不會壞。在廣西,粽子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歷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僅是逢年過節的送禮佳品,廣西人賦予了粽子新的意義,廣西人更把粽子當作是一種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廣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圖的是一種吉利了。

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湖北人吃年夜飯講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雞、全鴨、全魚,“三糕”就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

重慶:梅菜扣肉

重慶:“扣肉”“灌海椒”不可少,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麵拌上佐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裡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北京:蜜供、沙琪瑪

老北京的“零食”除了年夜飯菜餚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琪瑪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東北:餃子

“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過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餃子。東北人也不例外。東北人性格豪爽,年夜飯也來得大氣,通常必須包括所謂的“四......餘下全文>>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寓意?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餘”,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麵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吃餃子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圓,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裡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裡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請寫出你熟悉的三種當地春節特色美食。

山東的

炸耦合 炸辣椒 炸酥肉 酥肉白菜 。。。

春節飲食的故事50字

餃子的故事

醫聖張仲景在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叫弟子搭起醫棚,架起大鍋,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 分給乞藥的病人。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

相關問題答案
春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白族有哪些傳統的節日?
藏族有哪些傳統的節日?
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壯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
漢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納西族有哪些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