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初二的孩子學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初二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稍有不慎就會走錯路,或者成績下降,對於成績下降同學們該怎麼辦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孩子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孩子的學習方法

  一、不要等到初三再發現你與同學的差距,到時即使發現了也沒什麼必要了。在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自己的學習狀態。不懂的就問,沒跟上的馬上跟同學討論,千萬不要想著等到初三去“查缺補漏”。

  二、有個遠大的目標,有個合適的計劃——嚴格管理時間,科學安排時間。大部分初三學生的時間真的是擠出來的,幸運的是我們距離初三還有一個學期和一個暑假的時間,把握住這段時間,我們的初三將會無比的輕鬆。

  三、有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做題習慣,這些習慣包括:

  1、培養怎麼處理審題與做題的聯絡。很多初三同學已知條件都讀不全、讀不懂,其實這是做題沒有思路的主要原因,你仔細體會一下,越是綜合的題目就越需要你從已知條件中去“挖”,去挖掘新的已知。所以這點就格外的重要,就需要我們在初二的學習之中努力克服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的不嚴謹的做法,要吃透題目的條件與要求,更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之後再去著手做題。

  2、培養怎麼處理“會做”與“得分”的關係。要將你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體現在準確、完整的推理和精確、嚴密的計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而這些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嚴密推理和精確計算——也就是過程的書寫,“會做”的題才能得分。這就需要我們在初二的學習中重視步驟的書寫,特別是我們廣大的可愛的男同學們,用心書寫過程,改變自己的“重思路,輕步驟,不計算”的不良學習習慣。

  3、培養如何高效的學習。習題整理,方法總結。做題好的學生有個非常相似的學習習慣:知識糾錯本,不僅都有個習題整理的本子,並且都視這個本子為寶。“題量誠可貴,整理效更高”——主動整理,經過反覆體會的整理。

  四、偏科!

  偏科相當的可怕,重理科的學生偏文科,語文總在90邊緣徘徊。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說了,可是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瘸腿”是多麼的可怕——原因很簡單,每科都在複習!

  中考表面上沒有高考那麼嚴重,但從長遠上來講,他的意義要比高考重要百倍!

  初二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

  1.初中的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很多孩子不能完全適應。

  小學期間,孩子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基本課程。老師的教學方法也以重複教學為主,便於孩子理解和記憶。但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目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經學過的科目,由直觀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到了初二,物理、化學等科目也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些科目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說,都必需要掌握,這就使孩子學業上的負擔大大增加了。而且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了,除了要求孩子記憶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使得很多還處於小學學習思維中的孩子無法接受,因此學習成績只能是大幅下降。

  2.到了初中,孩子的成績與所下的工夫已不再成正比。

  每次考試成績公佈之後,總會有孩子這樣向我抱怨:“老師,我每天都在認真的學習,而XX學習並不是很認真,他好像整天都在睡大覺,為什麼每次考試時,我的成績卻不如他呢?”是的,我曾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初中的孩子,他們學習很刻苦,但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理想,而那些看起來並不很用功的孩子,卻次次都能考高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也許大多數的家長會說,這兩類孩子的智力有差距。的確,智力的差距確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很多教育學家的教育研究結果表明,因為智力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大約只佔總因素的5%。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兩類孩子之間成績的差距呢?

  ——是學習方法的不同。初中與小學的學習方法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小學時,只要孩子認真去學、認真去記,僅靠重複記憶就可以取得好成績。但到了初中卻完全不同,它不僅需要孩子記憶,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絡、把握知識之間的規律。因此,有些孩子由於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顯得輕鬆自如而依舊學有餘力;而有些孩子還在套用小學時的學習方法,所以越學越吃力,最後學習變成了孩子的負擔,學習成績只能是越來越下滑。

  另外,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在初一,孩子所學的科目比小學時多出幾門,在學習方法上就處於一種“爬陡坡”的狀態,“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階段的學習就會得心應手;沒有“爬”上的孩子在初二階段的學習就會力不從心,並且會因此受挫而失去學習的信心,造成學習上的惡性迴圈。

  3.很多孩子不能改正小學時不良的學習習慣。

  在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襲了在小學時的不良學習習慣。就拿考試時做題的速度來說,小學高年級考試內容用120分鐘完成,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寬鬆的。因此孩子在考試時不會緊張,他們會慢慢地做題;而老師和家長也要求他們慢慢做,這樣孩子就養成了“慢”的習慣。一到初中,考試時間同樣是120分鐘,可是考試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很多孩子都還不適應,到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試題才做了一半,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會有多差。其實孩子的這種“慢”的習慣不僅僅表現在考試中,在平常的學習中也會有很明顯的表現,比如做作業慢、記筆記慢……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隱患。另外,孩子在小學時沿襲下來的粗心、邊學邊玩等壞習慣,也將成為孩子學習的障礙,促使孩子的成績下滑。

  提高初二孩子數學的方法

  每天一題強化基礎

  顏女士的女兒也是初二。顏女士的數學水平不低,但當她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女兒解題時,女兒總聽不進去,因此她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幫助孩子。許多家長都有與顏女士相同的苦惱,方老師認為,家長的解題思路與孩子的有很大差別,孩子不能接受家長的學習方法是正常的。家長在幫助孩子時,要研究孩子的思維特點、心智水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

  方老師建議,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數學吃力的話,可以在課外幫助他們——每天給孩子出一套數學題。如果是基礎比較差的孩子,家長可以從課本上選一些基礎題,將題目和圖形一起寫下來給孩子解題;如果是基礎較好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課本的知識點從課外書上找題目給孩子做。只要堅持一天一題,孩子的進步就會很快。

  要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

  至於該不該給孩子請家庭教師補課,方老師建議家長,還是要尊重孩子的建議。因為初二學生正處於心理叛逆期,家長做什麼事情,最好都要跟孩子溝通。

  此外,方老師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記者,學生知道自己存在問題,有目的地讓家長請老師來輔導的,學生的進步就明顯;如果是無目的的,家長請來了老師他就聽,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的學生,課外輔導的效果就不明顯。

  因此,家長可先通過每天出一道題給孩子做,如果孩子幾乎每天在做基礎題的時候都覺得吃力,家長就應該及時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學習上有困難。這時候再談請家教的問題,孩子就不會牴觸了。

  每週重做一次錯題

  “其實初二數學的學習還有其他好的方法”,方老師介紹道,“初二數學更需要認真預習和複習。”

  學生預習的時候,在一遍課本後要問自己:“我究竟知道了幾個知識點?”要通過預習能大概知道這一章節大概講什麼。複習時,學生要用“放電影”的方法,先回憶老師在課堂上講過什麼、學到了什麼新方法、有什麼新問題,然後再做習題。

  家長在督促孩子預習和複習的同時,還可以幫孩子準備一本“錯題本”,把孩子作業和測驗做錯的題目抄下來,在週末選半天時間讓孩子重做一遍。如果孩子基礎較差,錯題較多,家長不要全把全部的錯題都抄下來,應該挑基礎題來給孩子做。方老師建議,一般試卷的最後一題都比較難,家長可以不挑最後一題。幾何題中,家長應挑選基本證明題、選擇填空題的最後幾題***選擇填空錯得多,說明孩子對概念理解不行***;代數題中,家長應挑計算題,強化孩子的運算能力。

 

1.家長寫給初二孩子的信範文

2.初二家長給孩子的信怎麼寫

3.初二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怎麼寫

4.初二家長給孩子一封信

5.初二家長給孩子的信

如何講述學習養成習慣的方法
孩子上初二了還不知道學習怎麼辦
相關知識
如何幫助初二的孩子學習
初二的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
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學習
父母如何輔導三年級孩子學習
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學習
如何教育固執的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早戀的孩子
如何教育愛哭的孩子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做好溝通
家長如何與十幾歲的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