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我眼中的馬克思主義論文1500字

實事求是的意義是我們辦一切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從客觀存在著的規律出發.

解放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事例主觀偏見和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與時俱進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賦予創造性.

關係:①解放思想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實事求是.②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也只有實事求是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基礎,與時俱進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

實質:要以創新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去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三者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我們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搞好,不斷有所作為,開創新局面,取得新勝利.

黨的十六大把“與時俱進”增寫進黨章總綱,明確黨的建設的第二項要求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對於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以不斷創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論成果指導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客觀事物是不斷髮展的,人類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髮展的,與此相適應,人類對於客觀事物的規律和人類實踐的規律的認識,也是不斷地發展、上升和深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八十多年的歷史就是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正是由於對中國共產黨建設的規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規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規律的認識的不斷深化,才使我們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兩大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偉大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也只有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新的理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新的理論指導社會主義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我們的黨和國家才能興旺發達,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思想精髓和理論品質,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質,是貫串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論,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永葆指導思想的生機活力、永葆自身的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關鍵.客觀實際是不斷變化的.無論是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還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動態的和不斷變化的.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要永葆其先進性,就必須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地使自己的指導思想、路線綱領、方針政策與不斷變化的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理論,開闢新境界.在這裡,解放思想是統一思想的基礎.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加強全黨理論武裝和理論創新的必由之路.我們既要不丟掉“老祖宗”,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講新話,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從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出發,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談不上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不可能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就會陷入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我們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在實踐中勇於進行理論創新,使全黨思想在堅持和......

求一篇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下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辯證法和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實踐概念是它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容是把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

K.馬克思和F.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誌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鬥爭學說,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一、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

馬哲的誕生是當時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和哲學理論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

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資本主義已經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孕育成熟的無產階級,歐洲無產階級正從一個自在的階級逐漸成長為一個自為的階級,工人運動興起需要科學理論指導;這一時期自然科學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學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達爾文進化論)是對當時歐洲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對人類哲學思維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傳統的批判繼承與創造性的發展。

為馬哲的創立作了理論上的準備

直接理論來源:

以亞當 斯密和大衛 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特別是他們的勞動價值論;19世紀法國復辟時期的歷史學家基佐、米涅、梯葉裡關於階級鬥爭作用的論述;19世紀初以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的原則是馬哲的建構原則。

馬哲從實踐出發去反觀、透視和理解現存世界,把對象、現實、感性當作實踐去理解。

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對象規定為作為現存世界基礎的人類實踐活動,把哲學的任務規定為解答實踐活動中的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從而為改變世界提供方法論。

馬克思第一次把實踐提升為哲學的根本原則,轉化為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而創立了以實踐為核心和基礎的嶄新形態的現代唯物主義。

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機制。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而且是同舊唯物主義的分界線,並由此終結了傳統哲學。

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論 辯證法

......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3000字

走向21世紀的人類社會,正經歷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世界的發展、中國的發展都處於一個關鍵時期,相應地,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處於一個關鍵時期。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的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表明,每當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往往孕育著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新的發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紀即將到來的時代條件下,這種可能性無疑是大大地增強了。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新發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現實,將直接決定著馬克思主義以何種姿態走向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包括它的基礎和核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斷髮展著的理論,這並不是什麼新觀點,而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頁。)按照這種觀點,恩格斯曾告誡說:“以為人們可以到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變的、現成的、永遠適用的定義”是一種“誤解”(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是發展的理論,這是由其本性所決定的:其一,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實踐,特別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實踐是它的一切理論觀點形成和發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動力,正確的理論必須能夠如實、及時地反映實踐的發展變化,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另一方面,哲學誠然要解釋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為此,它堅持理論必須不斷地被運用於實踐,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接受實踐的最終檢驗。離開無限豐富、不斷變化的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走向自身的反面。其二,它的科學性。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總結、概括和吸收近現代科學的一切成就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又是一種科學的理論,不是什麼宗教教義,它嚴格地從“最頑強的事實”出發,而不是從某種先驗的概念、原則、公式出發來看待自己的一切理論觀點。其三,它的開放性。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不同,也有別於現代西方一些自命不凡的哲學,它從來都不主張自己已經結束了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誠然有它的體系,但這個體系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為後人不斷地豐富它、發展它留下了無限廣闊的空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上述特性,決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隨著實際生活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

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理論,當然不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是不穩定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及其後期,站在最先進的工人階級的立場上,所創立的哲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科學發展和人類歷史經驗包括以往人們在哲學思想上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並在後來的社會實踐中被證明是正確的。這些基本觀點包括:辯證而又唯物的世界觀、方法論;辯證而又唯物的認識論;辯證而又唯物的歷史觀等等。

這些基本原理之所以有價值,因為它們可以被有效地運用於實際。在後人掌握、運用這些原理的時候,當然必須從他們所處的具體實際出發。因此,即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必須不斷地以科學發展的新成果、人類社會的新經驗和新認識來充實和豐富它的內容,否則它就會成為僵死的教條。這已為中國和其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無產階級政黨在20世紀的發展實際所證明。

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曾經必須反對這樣一種錯誤觀點,即認為中國的國情是如此的“特殊”,以致於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社會主義理論是完全不適用的。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科學分析證明,這種“中國特殊......

馬克思主義論文 帶總結和摘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設置的核心課程之一,大學生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整體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對自我行動的指導。為提高該課程的教學實踐性,可從把握課程結構體系設置,加強實踐課程、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對原理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與提高教學策略等方面出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實踐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通過教學使大學生從整體上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把他們培養成具有人文素質、全面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本課程的教學提出以下思考。

一、把握課程結構體系設置,加強實踐教學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就是總體性問題,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藝術的整體”或“一整塊鋼板”。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可能”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①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就是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只有從整體上對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進行研究,才能真正把握。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實踐教學也有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能夠轉換教與學的關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其中學習理論知識、增強綜合素質,提高實踐能力等積極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界已達成共識。人們通常所說的實踐教學是在校內、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的,需要主管部門的專門經費支持的,由學生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的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比如寒暑假進行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增加社會閱歷,深化對原理的認識是非常有效的形式,應當繼續堅持和加強。但是這些實踐形式往往因為同課堂教學相分離、經費緊張等原因,其效果會受到影響。筆者認為,在運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外,還應該悉心探索以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為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

“原理”課旨在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念。分析起來,這個教學目標包括以下三個層次:一是知識層次,即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能力層次,即讓學生學會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理論思維的能力。三是價值觀層次,即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念。教學目標的這三個層次是密切聯繫、辯證統一的。如果說教學目標的第一個層次僅僅憑藉課堂教學就能夠較好地實現的話,那麼第二和第三層次的教學目標更多地應該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親自動手去做一件事的實踐中培養和鍛造的。參加社會實踐固然是很好的方式和途徑,跟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學生作業,以其簡便易行,更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小組合作作業這種實踐形式開展的前提是吃透教材、明晰主線、廓清重點。原理”課以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以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②

由此我們提煉出本科程應該關注的重點理論問題,如物質、聯繫和發展、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實踐和認識、真理、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資本主義新變化及其實質、社會主義的曲折發展等,要求學生自願組成小組,以社會調查、蒐集資料等方式聯繫現實,製作出PP......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論文?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