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濟蒼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陶淵明的理念: 1.人生無常 2.樂安天命 3.大濟蒼生 分別是什麼意思

人生無常------就是人的一生中所經歷的事情會變化無常,難以預料的,因為人在自然界是很渺小的,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樂安天命------與知足常樂的意思差不多,不能太消極,但是也沒有太大的爭強好勝的意識。

大濟蒼生------是說人在世上要奮發圖強,造福百姓。

"濟蒼生,安黎元"是什麼意思 具體解釋一下

"濟蒼生,安黎元"

蒼生是百姓的意思,黎元也是百姓的意思,就是說要大濟蒼生、安定天下。

應該是出自李白的詩歌。

“安黎元”---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

“濟蒼生”在李白詩歌裡有兩處

“濟蒼生”---李白《七古·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濟蒼生”---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詩歌裡對於“濟蒼生”可能比唐李白更早的出處。陶淵明《感士不遇賦》---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

僅供參考!

--------------------

附:詩歌

1.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

嘗高謝太傅,攜妓東山門。

楚舞醉碧雲,吳歌斷清猿。

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

餘亦愛此人,丹霄冀飛翻。

遭逢聖明主,敢進興亡言。

蛾眉積讒妒,魚目嗤璵璠。

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

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

猛犬吠九關,殺人憤精魂。

皇穹雪冤枉,白日開氛昏。

泰階得夔龍,桃李滿中原。

倒海索明月,凌山採芳蓀。

愧無橫草功,虛負雨露恩。

跡謝雲臺閣,心隨天馬轅。

夫子王佐才,而今復誰論。

層飈振六翮,不日思騰騫。

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夢釣子陵湍,英風緬猶存。

徒希客星隱,弱植不足援。

千里一回首,萬里一長歌。

黃鶴不復來,清風愁奈何。

舟浮瀟湘月,山倒洞庭波。

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

閒時田畝中,搔背牧雞鵝。

別離解相訪,應在武陵多。

2.李白《七古·梁園吟》

我浮黃雲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

訪古始及平臺間。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洪波浩蕩迷舊國,

路遠西歸安可得。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

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荒城虛照碧山月,

古木盡入蒼梧雲。樑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沉吟此事淚滿衣,

黃金買醉未能歸。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輝。

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李白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3.陶淵明《感士不遇賦》

諮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望軒唐而永嘆,甘貧賤以辭榮。淳源汩以長分,美惡作以異途,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奉上天之成命,師聖人之遺書,發忠孝於君親,生信義於鄉閭。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

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雲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獨祗修以自勤,豈三省之或廢;庶進德以及時,時既至而不惠。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愍馮叟於郎署,賴魏守以納計。雖僅然於必知,亦苦心而曠歲。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

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鑑,恆輔善......

濟蒼生與天下,為國富與民強什麼意思

"濟蒼生與天下,為國富與民強;恭請江山作證,贏得歲月典藏".這是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畢業典禮上畢業生誓詞中的一段。

“濟蒼生,安黎元”出自李白的詩歌,蒼生是百姓的意思,黎元也是百姓的意思,就是說要大濟蒼生、安定天下。

“為國富與民強”好理解。就是為了國定民族富強。

陶淵明“大濟於蒼生”的出處

《感士不遇賦》 陶淵明

諮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望軒唐而永嘆,甘貧賤以辭榮。淳源汩以長分,美惡作以異途,原百行之攸貴,莫為善之可娛。奉上天之成命,師聖人之遺書,發忠孝於君親,生信義於鄉閭。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

嗟乎!雷同毀異,物惡其上,妙算者謂迷,直道者雲妄。坦至公而無猜,卒蒙恥以受謗;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獨祗修以自勤,豈三省之或廢;庶進德以及時,時既至而不惠。無爰生之晤言,念張季之終蔽;愍馮叟於郎署,賴魏守以納計。雖僅然於必知,亦苦心而曠歲。審夫市之無虎,眩三夫之獻說。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乘危而幸濟。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

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鑑,恆輔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長飢,回早夭而又貧;傷請車以備槨,悲茹薇而殞身。雖好學與行義,何死生之苦辛!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何曠世之無才,罕無路之不澀;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廣結髮以從政,不愧賞於萬邑;屈雄志於戚豎,竟尺土之莫及!留誠信於身後,動眾人之悲泣。商盡規以拯弊,言始順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傾,胡害勝其乃急!

蒼昊遐緬,人事無已;有感有昧,疇測其理。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軒冕之非榮,豈縕袍之為恥?誠謬會以取拙,且欣然而歸止。擁孤襟以畢歲,謝良价於朝市。

大濟蒼生的杜甫例子

政治的黑暗,時局的動盪,流離的百姓,外族的入侵,致使中原疲敝,大唐傾頹。這一幕幕生生地撞擊著少年時那大濟天下的夢想,將他撞得支離破碎。 更悲慘的事,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曾寄去一字,不僅表明身世的孤苦,更說明了遠在江湖的杜甫無法得知時政要聞,無法為君分憂,一幕幕慘劇看得他撕心裂肺,可他卻只能徒然地看著,無能為力。於是日日夜夜生活在煎熬之中,想要吶喊,喊得驚天動地卻無法傳到京城,無法聞於君王之耳。於是只有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之中。

杜甫用縑緗秀墨寫下了自己的懷抱,他在這岳陽樓下無法做到范仲淹那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謂“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杜甫卻無法掩蓋鬱結於心的苦楚,於是直白地說:出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這眼淚不知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眼淚!那不得重用的俊士,不能為國效命的忠臣,遠宦離京的棟樑,千百年來何嘗不在譜著這樣一首不被世人賞識的高山流水之音,一同唐朝終將滅亡的輓歌,和著這首【登岳陽樓】,溶成這千年一嘆,晶瑩剔透,不含一絲雜質的淚水,滴於這洞庭湖水中。他們的美名也必將如同這洞庭湖水一般映照這日月的星辰,萬古流芳!

為什麼隱居田園,迴歸自然是陶淵明對理想的最追求,陶淵明的理想不是大濟蒼生嗎

呵呵,偶像麼,還是你對他很感興趣,很多詩人和詞人,都是因為政治上,也可以說仕途失意,當然也不乏有真正想隱居的。陶淵明有這個抱負很好,但是仕途不順,就選擇了隱居了。也算是迴歸了。

像孟浩然,儲光羲這兩唐朝的,還有謝靈運,還有很多呢,

蘇軾也沒有隱居吧,但是也有仕途不順的時候,江城子那個風華絕代的詞,就是在不順中寫出來的

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也是充滿了對不順的感慨,那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不知道寫出了多少人的心聲。現在人也能演繹出來雨打芭蕉之類的。

總之這些人給我們留下了經典。空空的寫一首詩,或者詞,對一個出口成章的詩人來說可能很簡單,但是要風華絕代的話,肯定中間傾注詩人自己的情感。

有人知道世外桃源是什麼意思嗎?他的另一個含義是啥?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陶淵明像(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é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划船,忘記走了多遠。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長達幾百步。(桃花林)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豔美麗,落花繁多。他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又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桃林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離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這類景觀。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能互相聽到。這中間,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就和外面的人一樣(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裡人囑咐他道:“(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都做記號。回到郡裡,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不再找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這樣,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諡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因此後來文學史上稱“田園詩人”。東晉漢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詩》《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

他被稱為什麼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性別男,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託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今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但是,兩種說法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詳細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於眠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裡,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的夫人是許氏,許氏死後續宗氏為妻。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

覺今是而昨非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教你要學會總結人生,今天的靜思是要總結過去所走過的路、做過釘事,為將來的人生定立方向。

覺:醒覺、覺悟、總結

非:對錯、是非、肯否

桃花源記中“問所從來”的所是什麼意思?

結構助詞“所”加上介詞“從”組成介詞性結構,可譯為“從哪兒”。

問所從來,就是“問(漁夫)從哪裡來”

相關問題答案
大濟蒼生是什麼意思?
天下蒼生是什麼意思?
萬物蒼生是什麼意思?
泣蒼生是什麼意思?
大專生是什麼意思?
大學試讀生是什麼意思?
大學預科生是什麼意思?
浮生蒼穹是什麼意思?
大女生是什麼意思?
糗百里再生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