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心理疾病?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心理疾病本質是什麼

傳統的醫學和心理學,將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劃分得越來越細,其診斷依據就是症狀,當你具備A、B、C、D、E症狀時,就是XX症。然後據此諮詢治療,這樣雖然便於醫生操作,但由於比較機械和流於表面,效果可想而知。其實,人們遇到各種困難,問題通常和內容無關,有關聯的部分在於思考方式即結構上,你無須聽內容,只要找出他的大腦程序是如何運作的。然後處理它就行了。比如我的兩個客戶,其中一個害怕獨處,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害怕。原來,只要當他一個人獨處時,腦內就會出現一幅畫面,畫面裡是一條深不見底漆黑的隧道,讓他害怕,我僅僅是讓他在隧道里裝滿電燈,統統打開,燈光通明,恐懼的心態就不復存在了。另一位恐高,則是源自於一次坐“海盜遊樂船”的經歷,恐懼的感覺同時來自那時的聲音和畫面,用NLP的相關技術將之抹去,困擾了多年的恐高症也就不藥而癒了。

所有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都是一種習慣,而且基本上都是學習而來的。當你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你有沒有什麼恐怖症、強迫症、抑鬱失眠的?你並沒有。只是某些刺激的出現,讓你學會了某種模式,並將之固定下來。其實這不僅是人,這也是所有動物的學習方式。問題就在於你喜不喜歡這種反應方式,你不喜歡又改不掉,它就會困擾你,成為你的負擔。成為你的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你喜歡愛情嗎?喜歡吧,自有文字以來,人們就在歌頌所謂“偉大的”愛情,但你不知道愛情的本質就是“強迫症”嗎?不是嗎?比如,當你愛上一個人,但人家卻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根本不愛你,你雖然也知道,但你卻控制不了“相思”之苦,這種“情不自禁”不就是一種強迫症嗎?但每個人都很享受愛與被愛的感覺,所以這並非問題。你不喜歡抑鬱、不喜歡焦慮、緊張、恐怖、失眠……但你還是被強迫著去抑鬱、焦慮、緊張、恐怖、失眠……。所以,你可以將所有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都看作是強迫症,它們的本質就是神經系統內的某種神經運行模式(神經鏈),這種模式越強,你就越受它控制,越難以擺脫。

人本來就是身患“強迫症”的動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工作狂”(或稱‘對工作充滿熱愛的人’、‘離開工作就不舒服的人’,固執的人,追求完善的人,快樂的天使)等等,本質不都是所謂的“強迫症”嗎?只不過你很享受這種態度,這種模式,所以這就不是病,不是問題。

那麼究竟是什麼強迫著你呢?是習慣。而習慣的背後,則是你經過長年學習而來的思想和行為的神經運作模式。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出各種問題的結構,即神經運作模式,然後去中斷它或修正它,使問題原有的“刺激一反應“機制被破壞、被取代,心身疾病自然痊癒。

對於NLP(神經語言程式學)和催眠來說,沒有所謂的“病人”,只有思想行為模式不適應環境的客戶。我們做諮詢或治療的目的,就是讓客戶學會新的治療模式以取代舊模式使問題得到解決,這也和傳統的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形成較大的反差,在大部份人眼裡,這些問題往往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痊癒的呀,怎麼才幾次就搞定了呢?這很簡單,因為傳統的心理治療往往作用在問題的表面上,而NLP和催眠作用在問題的本質上,猶如拆一棟30層的高樓,你可用傳統的方法,請一群工人從上到下一塊磚一塊磚地敲,一堵牆一堵牆的打,但不知道要拆到什麼時候,而NLP與催眠的方法則去找出這層高樓的承重牆,放包炸藥,“轟”的一聲,高樓就倒塌了。

雖然心理問題和心理病的本質就是強迫症,但是各種問題都有它不同的結構,恐懼症有它的結構,焦慮症也有它的不同結構,而且同樣呈現出恐怖症的症狀,但每一個患者的結構都不會完全一樣,這也是NLP輔導與催眠治療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的治療都會使你有所長進,有所收......

心理疾病是什麼意思?

心理疾病是指一種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感要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裡疾病也越嚴重,長期過度緊張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心理問題是什麼意思??????

對心理問題,可以有幾種解釋:

第一,心理問題是指心理學中的問題,如心理是什麼、心身關係、心理與實踐、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等等,均為心理問題。

第二,心理問題是指心理學中研究的問題或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的問題,如心理學研究什麼問題、心理學研究的課題、某心理學工作者正在研究什麼問題,均屬心理問題。

第三,心理問題是指人們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如情緒消沉、心情不好、焦慮、恐懼、人格障礙、變態心理等等消極的與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問題。

什麼是心理問題??

也稱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不存在心理狀態的病理性變化,具有明顯的偶發性和和暫時性,常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常有一定的情景誘發,脫離該情景,個體的心理活動則完全正常。   對心理問題,可以有幾種解釋:   第一,暢理問題是指心理學中的問題,如心理是什麼、心身關係、心理與實踐、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等等,均為心理問題。   第二,心理問題是指心理學中研究的問題或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的問題,如心理學研究什麼問題、心理學研究的課題、某心理學工作者正在研究什麼問題,均屬心理問題。   第三,心理問題是指人們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如情緒消沉、心情不好、焦慮、恐懼、人格障礙、變態心理等等消極的與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問題。(嚴格來說,心理問題無褒貶之意,既包括積極的,也包括消極的。)   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   根據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定義,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將教師心理問題的類型劃分為三類:發展性心理問題、適應性心理問題與障礙性心理問題。

心理疾病大概有哪些分類

一、軀體化障礙 表現:經常有軀體不適的感覺,常有頭暈、頭脹、緊繃等症狀,胃部不適較多,食慾不振、噯氣、胃脹,經常有心慌、心跳快,有時感到胸悶、呼吸急促,常有疲乏、虛弱感覺。 二、焦慮症 表現:經常有不明所以的擔心、緊張,無法掩飾的焦慮狀態,如心跳、心慌,常有出汗,手指輕微的顫抖,有時會感到坐立不安。 三、抑鬱症 表現:自我評價過低,情緒低落明顯,無愉快感,常常愁眉苦臉,興趣減退。有時會哭泣或有活得太累、生不如死的想法,失眠早醒,食慾不振。 四、疑病症 表現:擔心或相信自己已經或必將會患某種嚴重軀體疾病,反覆就醫,儘管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加上醫生的反覆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 五、強迫症 表現:重複做某一動作或某一件事,或反覆思考一些想法,無法剋制內心的衝動,伴有較明顯焦慮,一天中有數小時會做反覆動作或竭力思考等強迫行為。 六、社交障礙 表現:很少在生人面前多說話,表現為敏感、多疑且易害羞。對別人的講話比較留心,常擔心別人會議論自己,有時對別人有警惕心理狀態,做事小心謹慎。 七、人格障礙 表現:平時充滿敵意,經常疑心別人有意與他作對,內心對環境忿忿不平,常常有想叫罵,摔東西,常為小事與人爭鬥,終使之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八、恐懼症 表現:經常會採取某些逃避行為,主要是但心、缺少安全感,所以表現為不敢獨自一人留在家中,不敢去空曠的地方,強制去時有緊張、焦慮、手足出汗的症狀出現,也會有心跳加快、心慌的表現。 九、偏執症 表現:不信任別人,經常懷疑別人捉弄他,迫害他,為此去收集別人加害了他的依據,走在路上感到被跟蹤,看到報導認為在含沙射影針對他等,內心緊張,害怕,忿忿不平,經常影響工作與生活。 十、精神病性 表現:經常有幻聽,內容多為批評、責罵,有時與幻聽互相對誇、對罵,認為別人要害他,跟蹤他,伴有緊張情緒,有時認為自己的思維被別人知道了,還會播散出去。(完)

過度謹慎是什麼心理疾病?

看情況了,如果是突然起徵,表現強烈,可能只是最近遇到了什麼事情,屬於應激心理障礙。

嚴重了,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就考慮神經焦慮症大類。具體的要看情況而定,因為不論焦慮症、強迫症或者是恐懼症都有心裡過度謹慎的特點。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叫心理疾病?
什麼叫心理健康教育?
什麼叫重大疾病保險?
心理疾病吃什麼藥?
話太多是什麼心理疾病?
什麼是心理描寫?
什麼叫代理服務器?
什麼是心理品質?
什麼是心理定價策略?
什麼叫清理殭屍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