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袁隆平,是個什麼樣的人?

真的,

中國也有的,

只是你不知道,

知道的都是歷史上的。

小三語文雜交水稻之父中袁隆平爺爺是個什麼樣的人

《雜交水稻之父》文中的袁隆平爺爺是一個可親可敬、為科學事業執著追求和認真奉獻的大科學家。

袁隆平的人物評價

袁隆平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新華網評) 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他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新浪網評) 袁隆平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風範,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賈慶林評)

袁隆平是一個怎樣的人 30分

百度一下,就有。

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耽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不過並非世界首創,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於生產。

袁隆平是哪裡人 40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於北京,漢族,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親!滿意請採納!謝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袁隆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先鋒麼?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範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畢業後,袁隆平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9239.htm

袁隆平的人物經歷

1930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公曆9月7日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 1931~1936年,隨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贛州、湖北漢口等地。1936年8月~1938年7月,在漢口扶輪小學讀書。1938年8月~1939年1月,在湖南省弘毅小學讀書。1939年8月~1942年7月,在重慶龍門浩中心小學讀書。1942年8月~1943年1月,在重慶復興初級中學讀書。1943年2月~1944年1月,在重慶贛江中學讀書。1944年2月~1946年5月,在重慶博學中學讀書。1946年8月~1948年1月,在漢口博學中學讀高中。1947年暑假,讀高中一年級時獲漢口賽區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獲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1948年2月~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學附中讀高中(今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49年8月~1950年10月,在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讀書。1950年11月~1953年7月,院系調整,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續讀3年至畢業。1951年7月,在西南農學院報名參加空軍,體檢、政審合格,後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而未入伍,繼續留校學習。1953年8月,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服從中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2003年,袁隆平指導博士生開展遠緣物種基因組DNA導入水稻的研究,將一批外源DNA轉基因進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指導團隊研究人員通過穗莖注射法,將外緣基因組導入了雜交水稻親本品系。這項成果發表在《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6卷第3期上。 2006年,袁隆平指導團隊研究人員在《中國科學》(C輯 生命科學)36卷第4期上發表文章,公佈通過基因槍將抗真菌病的基因導入到雜交稻中,獲得了抗稻瘟病的材料。 1960年30歲的袁隆平根據一些報道瞭解到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應用於中國外生產中。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7月,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早稻田中,發現“鶴立雞群”的特異稻株。1961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植株,是“天然雜交稻”。他當時是一個安江民校的教師,但面對當時嚴重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1964年2月22日,與農技幹部鄧則結婚。 1964年開始,在中國首創水稻雄性不育研究。7月5日,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1965年7月,又在安江農校附近稻田的南特號、早粳4號、勝利秈等品種中,逐穗檢查14000多個稻穗,連同上年發現的不育株,共計找到6株。經過連續兩年春播與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在1964年到1965年兩年的水稻開花季節裡,他與科研小組在稻田進行雜交育種試驗。後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兩個春秋的觀察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較豐富的認識,根據所積累的科學數據,在大學畢業工作12年左右的他,發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學通報》上。1966年2月28日,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國家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同志,獲悉袁隆平發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後,引起高度重視,以科委九局名義致函湖南省科委與安江農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動,指出這項研究的意義重大,如果成功,將使水稻大幅度增產。 6......

相關問題答案
袁隆平是什麼樣的人?
袁隆平是什麼之父?
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小王子是什麼樣的人?
陳勝是什麼樣的人?
我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測試你是什麼樣的人?
測你是什麼樣的人?
廉頗是什麼樣的人?
陶淵明是什麼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