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對中國有何重大意義 ?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朝鮮戰爭對中國有何重大意義

★朝鮮戰爭對中國有何重大意義

朝鮮戰爭即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它熱愛和平,但決不能容忍別人強加於自己的威脅和侵略。新中國誕生剛剛一年,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將軍事分界線重新推回到“三八線”,使舉世為之震驚。這個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遠東及世界局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是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付出重大犧牲換得的。

歷史資料: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帝國主義立即作出干涉反應,不僅針對朝鮮,而且也是針對中國。27日,公然宣佈武裝干涉朝鮮內政,接著組建所謂“聯合國軍”,侵入朝鮮,擴大侵略戰爭。與此同時,美國命令第七艦隊侵佔中國領土臺灣。不久,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東北安全。在此情況下,黨中央毛主席,迅即作出應急反映,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大的號召。10月19日夜,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經過五次戰役,到1951年6月,在朝鮮戰場上形成以“三八線”為界的相峙局面。7月,在蘇聯代表的建議下,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不久後移至雙方實際控制線上的板門店進行。經過兩年邊打邊談的局面,1953年7月,美軍總司令克拉克不得不同中朝方面正式簽訂軍事停戰協定。克拉克後來說:“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這場戰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帝國主義給我們的下馬威,美帝更是以二戰的“常勝軍”架勢,不可一世地發動了侵朝戰爭;說實話,連蘇聯都有所顧忌,生怕打出蘇美戰爭;況且,蔣幫掠走了人員裝置真金白銀,祖國大地,戰爭廢墟;但是,就是這麼困難的抉擇,毛主席黨中央領導剛剛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工農政權的中國人民,在尚未修復戰爭創傷的大地天空中,在一窮二白、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英勇迎戰了!蔑視金銀的勞動人民掌握自己命運了!與強大美國帝國主義交手。當時困難重重,毛主席作出入朝參戰的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他的英雄氣魄和膽略。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意義重大而又深遠。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愧為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它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信託,及其世界進步人民的期望,用自己的勇敢行為,頑強戰鬥,流血犧牲,打出了國威、軍威,長了自己的志氣,滅了敵人的威風,活現了美帝國主義外強中乾的紙老虎面目!美帝國主義入侵朝鮮、扼殺新中國的險惡用心經過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革命戰爭,轉化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良好開端;此事具有的重大歷史意義。

老美帝國主義一向推行強權政治,欺軟怕硬的反動本性不變。在當前,它仍然謀求世界霸權,對我國虎視眈眈。那種歌舞昇平,和平麻痺,忘戰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敵人磨刀霍霍,難道可以等閒視之嗎?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安全利益高於一切。因而,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維護國家的主權,是我們神聖的任務。

朝鮮戰爭給朝鮮帶來什麼影響

實事求是地說,朝鮮戰爭對朝鮮的意義是,讓朝鮮逃過了一次滅頂之災,之後被國際社浮制裁幾十年.,與中國的關係變的更加緊密。由於這場戰爭,金日成得以繼續統治朝鮮。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鮮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中國結盟,經濟發展創造了所謂“千里馬速度”,人民生活普遍優於韓國。但由於朝鮮的經濟是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環,結構單一,在198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失利之後日益艱難,人民生活質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鮮經濟崩潰。在金日成死後,他的兒子金正日權力鞏固。朝鮮人民的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不斷對朝鮮繼續經濟援助。

中美的朝鮮戰爭的真實意義

對於美國來說二戰結束後冷戰便開始了,而太平洋又是戰略的重中之重地區,畢竟是美國家門口的海,當然不會允許朝鮮淪落為蘇聯的小弟,當然戰爭是北朝鮮先動的手,什麼美國盜用聯合國旗幟都是虛假宣傳,當時聯合國已俯建立,北朝鮮就那麼蓄意的發起進攻視聯合國為無當然要教訓他一下,所以那是聯合國決定的事,而且美國也無意進攻中國,即便有也是麥克阿瑟自己(所以被撤職了),如果美國想打內戰時候就打了。而對於中國,保家衛國只是個幌子,蘇聯在蒙古囤積的兵是美國在朝鮮的好幾倍中國卻沒打過去,中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打一仗給蘇聯看看然後告訴蘇聯“咱是一夥的人了有啥事一起抗著”,畢竟當時中國剛剛建國沒多久。但誰知道後來中國有啥事蘇聯沒怎麼幫著抗。所以朝鮮戰爭對於中國的意義就是維護了蘇聯在遠東的利益,保住了金家,破壞了朝鮮統一,與西方樹敵,孤立了自己。

朝鮮戰爭蘇聯是什麼態度?

朝鮮戰爭中,蘇聯始終是兩面派的態度。

1、戰爭開始。斯大林縱恿金日成於1950年首先對韓國發動戰爭。斯大林唆使金日成向韓國發動戰爭目的有三個,(1)、給美國和西方國家一個臉色看。(2)、把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東方,從而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3)、把中國拖如戰爭,削弱中國的實力,迫使中國向蘇聯伏首稱臣。因為中朝一衣帶水,脣齒相依,中國一定會出兵。

2、戰爭打響搐,在阻攔聯合國出兵援韓問題上一反常態,態度消極。當朝鮮軍隊打到釜山時,美國利用聯合國的名義出兵援韓,當時,常任理事國有蘇聯、美、英、法、臺灣當局,斯大林怕事情鬧大,決定犧牲朝鮮,保全東歐,怕在聯合國大會上受譴責,不派代表出席聯合國大會,結果四票贊同,無一票反對,聯合國決定出兵援韓。

3、聯合國出兵後,斯大林拒絕出兵援朝,挑動金日成向中國求救。當中國決定出兵時,斯大林答應金日成蘇聯出空軍,金日成把此事轉告中國,但斯大林遲遲不出空軍。1951年,當他看到中國越打越勝時,才出空軍奪取勝利成果。

4、他不與朝鮮簽定合同,而是與中國簽定合同。表面上看,他好象是擡高中國,實際上他怕朝鮮還不起。(朝鮮也真的還不起)1959年赫魯曉夫向我國逼債,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援朝合同中的債務

為什麼會有人說抗美援朝最大的贏家不是中國而是蘇聯

實際上中國是輸了,死了那麼多人,就連毛澤東他兒都死了,這還不算輸麼?付出的代價非常大。整個朝鮮戰爭,最大的贏家應該是蘇聯(只是暫時的贏家,由於戰爭迫使西方再次認識東方,尤其是中國,冷戰就進一步升級,導致蘇聯的解體後來蘇聯也失敗了),最大的輸家,是北朝鮮。 朝鮮戰爭的結果是複雜的。 一、從政治和影響層面上講 對於朝鮮本身來講,分裂是他的惡果這一,但這個惡果,在大國眼裡,或許就是成果。對美國來講,戰後即成倍地加大了軍備開支,這也算是惡果吧?但對於他的對手來講,就是成果了,中國人通過朝鮮戰爭,在國際上豎立了一定的威信,幾百年來被人欺負的形象改變了,不能否認這是成果,但是中國失去了統一的機會,也使經濟發展延緩了,這是惡果,整個朝鮮戰爭,最大的贏家應該是蘇聯(只是暫時的贏家,由於戰爭迫使西方再次認識東方,尤其是中國,冷戰就進一步升級,導致蘇聯的解體後來蘇聯也失敗了),最大的輸家,是北朝鮮。 北朝鮮輸在哪裡呢?國際上資本主義陣營的制裁令他們失去了公平發展的資格,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令他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很多右憤說北朝鮮是白眼狼,中國對他們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他們反而倒打一耙,這樣的認識也是膚淺的,朝鮮要生存,必然會選擇周旋於蘇聯與中國之間,為了得到雙方的好處,必然會在雙方面前說點另一方的壞話,或者做一點不痛不癢的小動作,這不是問題的實質,問題的實質很簡單,朝鮮要生存。 北朝鮮的貧窮也是右憤們津津樂道的地方,他們用這個來證明中國的失誤,這多少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智慧了。歷史地看,北朝鮮的貧窮不是一夜之間造成的,剛才說了,貧窮的原因,固然大部分責任在他們自己,但國際上來自資本主義陣營的制裁與同盟軍的漸漸撒手不管也是不能否定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應該看看造成貧窮的過程,如果北朝鮮當初就會料到今天的境況,就像你今天看到的那樣,那麼,金大胖還會這麼做嗎?他當上首相伊始,應該是躊躇滿志的吧?無論於公於私來講,他都會努力使這個國家富裕起來是吧?但是事與願違,朝鮮經濟狀況與外部世界差距越來越大,他就像一個賭徒一樣,總抱著翻盤的幻想,結果,溫水煮青蛙,已經積重難返了。 一個賭徒,無論他之前有多好的修養,到了越陷越深,已經不可自拔的時候,就會成為一個歹徒,就會不擇手段。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賭徒也不是一天練成的,無論今天的北朝鮮如何,都與中國當初的行動無關了,當初的行動只對當初有意義,僅此而已。 二、從軍事層面上講 戰爭的勝負要從他的2個角度出發。首先是戰略企圖與圖謀,其次是戰術作戰的能力與體現。 在這裡我們先要來駁斥一下所謂“傷亡勝負論斷”韓戰中,美國擁有的先進武器,是中國軍隊當時情況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實際作戰中,美國並沒有那麼超前的殲滅與俘獲中國軍隊很多。而我們的內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達45%非作戰減員情況。則在後期我國文獻中也有相關記載。美國與我國的傷亡比例按照數字統計,公平說只有1:3-1:4左右。而美國自己的軍事報告聲稱高達1:10。這是很不切合實際。戰後撤退回國的中國軍隊約有38-41萬。而當時分撥次參戰的中國軍隊總數約有100萬。而美國大約俘獲他們約有12-18萬戰俘。因此我國的傷亡總數約在26-23萬人。總計約佔53%部隊損失。而美軍確切傷亡總數應該小於8萬人。因此可以推斷1:3到 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這並不能說美國就是因此成為勝利者。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全世界範圍內,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與人民傷亡總數約有1.2億。而法西斯軸心國以及服從國軍民傷亡總數2300萬。在歐洲戰場上,納粹德國當時損失平民與軍隊總和為960萬。而同盟國是3......

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果和歷史意義分別是什麼?

擊退美軍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也保衛了我國的安全,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在三年戰爭中,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滅敵人109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1.2萬多架,擊毀擊傷敵人坦克2690多輛,擊毀擊傷敵人其他各種武器以及繳獲各種作戰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氣,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年朝鮮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它的政治意義在哪裡?

共有16個國家參戰(美,英,法,比,澳,加,泰,菲,土,荷,希,哥,埃,南,盧,新等)。

原因:金正日想統一朝鮮,在初期戰鬥很順利,將李明博的軍隊達到38度線以北,在金正日即將統一時,李明博求助於美國,美國出於對社會主義的扼殺等原因出兵援李。麥克阿瑟率兵在仁川成功登陸,將金的部隊分割包圍,並越過38線,其空軍跨過鴨綠江對我實施轟炸,造成我平民死亡。毛澤東主席緊急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經六次會議,數個夜晚最終達成一致出兵援朝,後採納周恩來建議所有軍隊入朝期間統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目的在於幫助金,打退美國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展示實力,為我國即將開始的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

政治意義:幫助鄰國,防止脣亡齒寒的形式出現,打擊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至於為什麼會有多國參戰:一是聯合國當時被美國控制;二是向土耳其這樣國家想在朝鮮問題上取得利益;三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仇常。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還不是很完整,也可能有錯誤,建議你查一下。

參考資料:《特寫中南海》,《毛澤東選集》等

抗美援朝在中國歷史上有何重要的意義/

1.保家衛國,避免美國大兵直接威脅東北工業基地。得到了一個緩衝國和棋子(北朝鮮)。

2.保家衛國,蘇軍當時賴在東北不走互理由是幫咱們看家。抗美援朝單挑聯合國立於不敗,名正言順的歡送老大哥回家和伏特加去了。

3.雪恥,近代幾百年來我國對外戰爭戰無不敗,民族自尊心空前低落。而擊敗聯合國軍無疑是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從此我國竟然神奇的對外戰爭勝率10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中志願軍全殲了幾隻對方的王牌部隊,比如南棒子白虎團,美帝北極熊團,更為重要的是將英國唯一的“皇家陸軍”參與火燒圓明園的雙徽英全殲。

4.宣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海岸架幾尊大炮就能征服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中國東亞病夫的歷史徹底終結。共和國強大不可侵犯。

相關問題答案
朝鮮戰爭對中國有何重大意義 ?
從嚴治黨有何重大意義?
詩歌對當代人的精神生活有何重要意義? 10分?
國家重視教育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
中國為何參加朝鮮戰爭?
為什麼會有朝鮮戰爭?
朝鮮是不是中國的?
如果粟裕指揮朝鮮戰爭?
朝鮮核武是中國給的嗎?
朝鮮戰爭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