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由來?
壓歲錢,年節習俗之一,其本真來由無考,傳說是為了壓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是小兒新年最盼望的禮物。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在全國範圍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古代的壓歲錢有特製錢與一般通行錢兩種。特製的壓歲錢是仿製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方或長,錢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壓歲錢,有直接給予晚輩的,有的是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其床腳或枕邊。壓歲錢本來是祝福的意義。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傳說是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