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神奇變身為紅木 誰是背後的主謀?
在紅木材質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白皮”經過巧妙掩飾,被當成了高價紅木賣。而利益驅動成了這一現象的背後推手。
白皮神奇變身為紅木 誰是背後的主謀
在紅木材質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白皮”經過巧妙掩飾,被當成了高價紅木賣。而利益驅動成了這一現象的背後推手。
記者暗訪了本地幾家鋸板廠和加工廠。儘管受訪者均表示,在下一個加工環節,工作人員會將“白皮”去除。但記者發現,直到最後環節,經過巧妙加工和掩飾,“白皮”依然存在。
什麼是“白皮”
“白皮”是紅木
《國家紅木標準》將紅木定義為“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紅酸枝為紅木中的黃檀屬,根據這一標準,紅酸枝只有中間“心材”是紅木,而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因此,包在心材外面的一層“白皮”應該在鋸板廠就去掉。
“白皮”如何掩蓋
記者在某企業的成品車間,發現一名工人正在修飾一張紅木書桌的背面,靠腳根部就暴露出兩處長10釐米左右的“白皮”。“這部分是在桌底下的,到時要用油漆蓋住。”這名戴著口罩的工人解釋說。
在東陽南馬鎮與永康交界處,記者找到了這樣一家加工基地。在車間內,一個工人正在調跟紅木色彩相仿的顏料,另一個工人正將顏料一筆又一筆地描到一塊“白皮”上面。
東陽一個知情者說,紅木傢俱廠家用摻“白皮”的“心材”,可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該知情者算了一筆賬:名貴紅木如紫檀、香枝木,原料價格每噸10萬元以上,而邊材每噸價格不過600元左右,價格相差百倍以上。
以一套價值5萬元左右的花梨5件套為例,椅子兩腿之間的橫樑、椅子背、側面的非承重隱蔽部位大約佔1/3至1/4。如果這些部位摻入1/10的“白皮”,做成傢俱起碼相差5000~7000元。加了“白皮”的傢俱與純粹紅木“心材”傢俱,成本可相差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