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服裝就是做文化:根基在國家民族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一直以來,我們談論服裝,談論設計,談論時尚,無非就是在談論如何更美地展示我們自己。我們談論是因為我們內心在追求美。 有時候我們喜歡一件衣服,

做服裝就是做文化:根基在國家民族文化

一直以來,我們談論服裝,談論設計,談論時尚,無非就是在談論如何更美地展示我們自己。我們談論是因為我們內心在追求美。

有時候我們喜歡一件衣服,一個品牌,或許並不僅僅因為這件衣服的設計多麼驚豔,剪裁多麼完美。更多的情況下,是在於我們自己,也可以說是自信。這種自信來源於一種認同感,對品牌的認同感,對品牌文化的認同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自信能夠強化甚至擴大這種審美和喜好。所以有這麼一句話:“自信的女人是最美的。”

當你接觸到一件你不瞭解的事物,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特點或者是美,吸引到你。你可能會產生好奇感和探索的慾望。但對這件陌生的事物持怎樣的看法,則是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就服裝而言,探索的渠道通常有兩種:品牌的自我宣傳和口碑。由這兩點,通過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斷,就會有一個大致的標準和期待值。

按照這個思路,可以聯想一下世界上備受追捧的大牌,你自己是如何認知他們的呢?你甚至記不起你是何時何地初次聽到類似於“阿瑪尼”“迪奧”“香奈兒”這樣的詞語,你或許不曾擁有過這樣一件衣服,甚至都沒有踏進這些華麗的店內半步,但這並不妨礙讓你接受這樣一些觀點,“這就是奢侈品,這些是最好的,應該值得擁有……”

為什麼?這就是文化的力量。當一個品牌的文化滲透到大多數人的心裡,它一定是一個成功的品牌。要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

我通常把時裝的品牌文化分成兩個世界,舊世界例如“Burberry”,典型的古典派時裝品牌。我並不是指Burberry的設計偏向古典,而在於它的品牌文化有一種歷史的積澱。新世界例如“AlexanderMcQueen”,它的品牌建立沒有很長的時間,但是卻依靠強烈的個人風格很快地樹立起它的價值觀。而在這兩個品牌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點——英倫。

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的傳統文化賦予Burberry的內涵,以至於Burberry成為了英倫的標準。即使是AlexanderMcQueen,也是深受英國的傳統文化影響後的反傳統體現,它也給英倫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我認為時裝的文化根基在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為什麼沒有被很好地融入到現代的時裝中來?

有一次我去美國,特意去考察美國西部的牛仔服飾風格,無意間接觸到了一些印第安風格的設計。這些被當地人稱作是NavajoPrint,因為Navajo是美國印第安原住民部落中最大的一個分支,後來的當地人就以這個部族的名字來命名幾乎一切與印第安有關的東西。儘管我看到的服飾都異常的精美,羊毛紡織的工藝也絕對稱得上是頂級的,但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讓我覺得這只是印第安元素的拼搭與堆積,這些衣服的靈氣是散的,懸浮在空中卻凝不到一起。或許設計師都不是印第安人,或者他們只是抓住了一些浮在表面的東西而沒有理解印第安文化的精髓。

那時我聯想到紅遍全球的中國風,彩繪、青花瓷、京劇臉譜、中國結……我不能說那些衣服有什麼不好,它們都很美,運用的元素也很巧妙。但是你要知道,在眾多妝容美麗的女孩當中,往往是最有氣質和內涵的越受到人的關注。服裝也一樣,氣質,內涵,文化根基。這也是為什麼郎世寧的毛筆畫只能做到神似,而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GianniVersace有一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是義大利的奔放和優雅成就了VERSACE。”人們提到現代時裝,首先想到的就是義大利、法國。有一些關鍵詞能讓你非常自然地聯想起這些國家或城市,奔放——義大利,浪漫——法國,自由——美國,嚴謹——德國,紳士——英國……而現在,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我,可以問問自己,中國的關鍵詞是什麼?其實長期以來,我和我的一些同行的大師們都在考慮這些問題,我們現如今的服飾中是不是很好地體現了我們文化的特質?是不是僅僅停留在神似?

我們做服裝,就是做文化。服裝是載體,設計是手段、是語言。承載的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底蘊。找到並把握住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中國文化國際化,這是我和Maryma一直不懈堅持的目標和動力。抓準並把握住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承並融合新的工藝和剪裁,為現代的國人設計出形意皆具的服裝。或許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服飾稱之為“華服”。不一定華麗,但卻一定中華。

作為一箇中國的時裝設計師,我希望能把真正意義的中華文化帶到世界,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欣賞和理解。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學做服裝設計?
怎樣做服裝銷售?
網吧服務員是做什麼的?
怎麼做服裝銷售?
服裝如何做連帶銷售?
現在開服裝店好做嗎?
做服裝需要哪些工具?
服務器是做什麼用的?
饑荒咕嚕怪皮毛怎麼的,就是做飢餓腰帶的。 ?
做雞頭還是做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