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內衣並非保暖內衣 如何選購好的三點竅門?
據悉,目前國內企業多以吸溼發熱纖維作為原料,通過不同的配比和工藝,來開發製成針織面料,改變傳統保暖面料厚重臃腫的形態,使保暖面料具有了輕、薄
發熱內衣並非保暖內衣 選購發熱內衣三點竅門
據悉,目前國內企業多以吸溼發熱纖維作為原料,通過不同的配比和工藝,來開發製成針織面料,改變傳統保暖面料厚重臃腫的形態,使保暖面料具有了輕、薄、柔、暖的特點。
據瞭解,企業對纖維進行處理以提高其吸溼發熱效能的方法主要有四種:1.對纖維進行高親水化處理,分子鏈中引入氨基和羧基等親水基團,並進行交聯處理,得到強吸溼效能的纖維。2.通過增加纖維的裂縫、微孔等方式增加纖維的比表面積,從而增加表面能,提高吸溼性。3.將纖維素纖維與超細旦合成纖維組合在一起,紡出的紗線具有較高的吸溼性和毛細效應,能夠迅速吸收汗液並將其擴散。4.在纖維內部新增或在纖維表面塗敷某種物質,此物質吸收水分後,發生化學反應並釋放熱量。
發熱內衣VS保暖內衣
發熱內衣並非保暖內衣
邢志貴說,吸溼發熱與保暖內衣的機理是不同的,吸溼發熱是內衣具有吸溼、主動發熱的效果,而保暖是指內衣通過控制熱的傳導,達到保暖效果,兩者不可相互替代,但可以互補。
張毅進一步解釋:發熱內衣並不是保暖內衣,兩者概念和原理都不同。發熱內衣一般以吸溼發熱纖維為原料,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水分,主動發熱,即熱量由內衣主動產生。保暖內衣則為隔熱保暖,通過增加厚度,減少透氣性,減少人體熱量的散失,達到保暖效果,其面料自身沒有發熱功能,即熱能並非由內衣產生。
如今市面上銷售的保暖內衣有多種材質,如腈綸、棉、羊毛、天絲、莫代爾等,但無論何種材質,消費者稍加觀察便可發現,內衣大多采用雙層織物,其表面相對光潔,多用棉、羊毛、天絲、莫代爾等,而裡層是短絨,即腈綸起絨,這樣的構造是為了很好地“鎖”住空氣,儘可能增大纖維集合體的靜止空氣含有量,因為空氣的導熱性非常低,靜態空氣可以減少熱量的傳導、輻射等,從而減少人體熱量損失,達到長久保暖的目的。保暖內衣的織物越密、越厚實,其保暖效能相對就越好,但不好之處是內衣的透氣性一般比較差。
而發熱內衣並非只會“發熱”,吸溼發熱纖維更準確地講應稱為“空調纖維”,這種纖維能根據環境溫度作出調節,環境冷就吸溼發熱,環境熱就排汗散熱,並不能一直作保溫用。吸溼發熱內衣春秋季節也適合穿著,並非專屬冬季,所以說,一味強調“發熱”是商家為搶佔冬季內衣市場,吸引消費者的噱頭。
選購發熱內衣三點竅門
市面上的發熱內衣因其輕薄卻保暖的獨特功能吸引眼球,價格也高達普通保暖內衣的3~4倍。但由於對其的宣傳五花八門,真假難辨,為防止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發熱內衣時注意以下幾點:
看標識。看標識上是否註明廠家、廠址,衣服的材質,並檢視包裝盒上是否張貼有黃底黑字的發熱內衣標識。該標識明示了發熱纖維名稱、發熱效果和新增比例。
看標準。目前吸溼發熱內衣已經有了國家行業標準《吸溼發熱針織內衣》,產品質量應符合該標準的要求,因此購買時不僅要看商品名稱,更要注意吊牌上的執行標準編號,吸溼發熱內衣的標準編號為FZ/T73036-2010。
選品牌。購買發熱內衣,最好是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購買大品牌的內衣,並開具發票,一旦發生糾紛也能有所保障。
發熱內衣是否致敏因人而異
王智表示,對於面板過敏人群來說,並不能一概而論地斷定是否適合穿著發熱內衣,因為不同的發熱內衣其原料組成會有所區別,個人的面板適應能力有區別,不同的人過敏原也不同,比如有些人對化纖、腈綸等過敏,因此,有面板過敏史的消費者在選購發熱內衣時應注意商品標籤上的材質中是否含有自身過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