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有風險嗎收益怎麼樣?
在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悄悄的低調上線了餘額寶類存款業務,那麼之前瀟瀟已經詳細說明了這個餘額寶是什麼,大家一定會問餘...
餘額寶有風險嗎收益怎麼樣
在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悄悄的低調上線了“餘額寶”類存款業務,那麼之前瀟瀟已經詳細說明了這個餘額寶是什麼,大家一定會問餘額寶有風險嗎?餘額寶收益怎麼樣?餘額寶收益怎麼算?具體詳細隨中國品牌網小編一起來了解。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通過“餘額寶”,使用者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不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據其官方介紹,2012年,10萬元活期儲蓄利息3500元,如通過餘額寶收益能超過4000元。
“餘額寶”的“利息”實質上是使用者購買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是將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銷系統內建到支付寶網站中,使用者將資金轉入餘額寶的過程中,支付寶和基金公司通過系統的對接將一站式為使用者完成基金開戶、基金購買等過程,而使用者如果選擇使用餘額寶內的資金進行購物支付,則相當於贖回貨幣基金。整個流程簡單快捷、易於操作。“餘額寶”首期支援的是天弘基金的“增利寶”產品。
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產品有幾大看點:
看點一,阿里金融終於動手了。從2012年5月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業界對阿里如何金融化一直好奇。針對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的小額貸款是一步棋,針對支付寶沉積資金的“餘額寶”是第二步棋。此前,使用者沉積在支付寶裡的資金沒有任何收益,阿里巴巴備受質疑,這下使用者疑問應該可以消失了。官網資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寶註冊賬戶逾8億,日交易額峰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日交易筆數峰值達到10580萬筆。
看點二,阿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支付寶賬戶價值得到提升。幕後是,不是支付寶不願意發“利息”,而是現有規定並允許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利息”。根據《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備付金規模正在給支付寶註冊資本金帶來壓力。而推出“餘額寶”,使用者將錢從支付寶轉入“餘額寶”,是進行貨幣基金的購買,錢由基金管理,收益是投資收益,與支付寶有了區隔,可以降低支付寶備付金的比例。
看點三,阿里此舉將吸引更多閒散資金湧向支付寶。因為“餘額寶”內的資金能隨時用於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支付,其所獲收益又比銀行活期存款更高,阿里金融真正實現了平民理財,懶人理財。舉例,同樣一萬元,通過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元,而如果通過餘額寶一年的收益可以達到300元至400元左右,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看點四,網際網路金融成為基金公司的未來方向。證監會新規已放開基金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能更好地適應網際網路的基金將獲得優先發展。以這次和支付寶合作的天弘基金的為例,天弘“增利寶”是專為支付寶使用者量身定製的創新貨幣基金產品,產品募集額度逾兩億元,1元起購、可直接用於購物支付等創新條款是為適應網際網路使用者。
看點五,值得注意的是,“增利寶”並非保本產品,但作為貨幣型基金,從歷史上來看,貨幣基金虧損的可能性極小,其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對抗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綽綽有餘。“餘額寶是支付寶與基金公司碰撞一年多來設計的最佳方案。”支付寶人士稱。
馬雲曾在2011年9月的網商大會上演講,阿里所做的一些業務是在革傳統行業的命。今天,“餘額寶”類存款業務會和銀行搶生意嗎?
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
通過“餘額寶”,使用者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不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據其官方介紹,2012年,10萬元活期儲蓄利息350元,如通過餘額寶收益能超過4000元。
但是虎嗅指出,這種比較是不太專業的,因為“餘額寶”的實質是天弘基金的“增利寶”市場貨幣基金——一個T+0(即實時贖回)的貨幣基金。買貨幣基金與存銀行活期本來就是兩碼事,但是媒體上,餘額寶“搶銀行生意”的說法一時流行。
針對這樣的比較與說法,金融界人士、一直關注阿里金融的江南憤青在微博上評論道:
阿里金融就是個喜歡噱頭的公司,什麼餘額寶,跟銀行搶生意。扯淡麼。第一本質餘額寶是利用支付寶餘額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用這個跟銀行活期比利息?!有點腦子好不好!第二餘額寶的規模大小取決於貨幣基金的規模大小,阿里本身不能決定。而且最重要的對基金公司的流動性要求很高。會他X的出現虧損!
這兩天,在這條微博下的100多條評論裡,出現了不少有意思的觀點。
從中摘選如下觀點,幫大家更準確地理解餘額寶這款產品。
支付寶客戶清楚的知道貨幣基金的風險?
@江南憤青:銀行有風險跟投資基金有風險完全兩個概念。銀行存款有國家擔保,投資基金虧損,誰給你擔保。理論上賣基金必須提示風險。阿里的軟文不提示風險本身就是違法。
ciel_luna:貨基風險小,但還是存在風險。萬一出現了小概率事件,阿里如何去處理類似銀行的聲譽風險呢?僅僅是強調自己只是通道,不是代銷來規避嗎?恐怕是沒那麼簡單。拿具備強大兌付能力和信用保證的國內銀行穩定的無風險收益和阿里利用政策和貨基合作獲取大數定律下低風險收益,存在一定的認知上的混淆。
這是誰的創新?
有人不同意江南憤青的觀點,認為他是在為“反對而反對”。
陳桓-彼岸在望:第一,即使銀行理財產品也會跟存款利息比,貨基(貨幣基金)當然也能拿來比,至於風險,買的人自己清楚;第二,即使辦銀行也會有擠兌風險,管理其他t+0貨基也有風險,這不是新增的。創新的地方在於打通個人投資者購買貨基和商品的通道後的便捷性!金融產品的風險與生俱在,渠道創新又有何不可?
江南憤青:如果說本次是金融創新的話,也是天弘基金的創新。利用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特性針對性的進行了產品設計,支援了隨時可贖回購物的設計。其實銀行很多年前就有所謂的一卡通設計了。本質是一樣的。我感覺回到最後核心能力是天弘基金的管理能力。他媽的誰說貨幣基金一定能賺錢?!
阿里此舉目的、收益與監管風險?
評論中,一個叫@且狂且痴且醉在今朝的使用者貢獻了很多有價值的資訊。以下皆是他的觀點:
賣家對於淘寶是存量的,餘額寶頂多提供的是一個便利服務和獲得一點支付費用。個人覺得餘額寶應該瞄準的是天量海量的銀行活期存款,提高消費者粘性,與京東競爭。京東剛買了個支付公司,做到支付寶這樣還要段時間。
支付寶走的是直銷,沒有銷售費用和尾隨什麼的,只有一點從基金公司來的支付費用,不過貨基這塊好像很低還是沒有,但贖回當天的未付收益馬雲估計就可以撈進兜裡了:)另外,支付寶這次接入基金公司直銷好像全部走的後臺介面,沒有出現基金公司頁面,如果這樣,那就是踩監管紅線的。(注:有銀行人士對這段評論反評論認為:這絕對是胡扯。用自有資金直接應對贖回的,資金成本大致在萬分之二,這個成本不是基金公司出就是支付寶出,肯定不是掙錢的。)
淘寶沒有基金銷售牌照,但基金公司可以到上面開店賣基金,銷售主體是基金公司,和淘寶沒關係,淘寶只能收收基金公司的技術服務費,基金銷售手續費和他沒關係。快消品和金融產品的買賣不一樣的,金融產品是有風險的,銷售要監管要牌照的,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都是國務院直屬的事業單位。
如何看餘額寶這個新鮮事物?
1)餘額寶下一步應該是接入更多基金公司的t0貨基,做一個打包,能降低風險和提高規模。
2)有太多基金公司和三方在搞類似餘額寶的現金寶,只不過它們都沒支付寶那樣的快消平臺和生活繳費、線下pos等等的支援,所以它們只能叫做現金寶。
3)銀行應該想著怎麼跟上步伐,而不是抵制,微信就是好例子。
4)支付寶也別高興太早,第三方支付最適合做餘額寶,其中銀聯商務憑藉銀聯品牌和線下接入商家及渠道等絕對優勢,如果真肯做,那麼支付寶最後很可能也搞不過。
5)餘額寶的貨基t0是接入直銷,支付寶作為直銷支付結算的中間帳戶,不用墊資,是基金公司墊。而貨基的投資組成裡面,一般是銀行定期存款和國債。
6)現在支付寶要當心的是政策問題,證監會剛放風說要對短期持有的贖回交易強收高手續費,如果在貨基也成立,那麼它就只有下線餘額寶了。
7)一般鉅額贖回,基金公司不會讓它發生,支付寶也有強大的商戶資金做後備,關鍵在雙11這樣的日子,怎麼打好提前量很重要,靠大資料了。
8)還有,支付寶的錢,不是實時結算給接入商戶的,據我所知t+7都有可能,而基金公司的t0是真刀真槍快速打出錢的,所以更沒必要當心支付寶墊資了。
餘額寶的風險問題
針對中廣網“經濟之聲”對餘額寶風險的詢問,支付寶方面的回答是:“……這個沒有什麼風險的,是隨時可以把餘額寶轉出來的,隨時都可以把它輸出來。餘額寶轉入單筆最低金額是1塊錢,它需要是正整數,就不能有什麼小數點之類的,根據基金行業的經驗來說,存入300以上可能有較高概率獲得每日的收益,這個就是買一個基金而已,沒有什麼風險的。”
但《經濟之聲》也指出:不過仍有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抵禦流動性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基金出現大幅縮水或投資者集中贖回投資的情況,而基金手中所持流動性資產又不敷支出時,貨幣市場基金必將面臨嚴重的被動局面,這種情況在2006年就曾出現過。
而且查閱資料發現,天弘基金的管理規模在100億元左右,按規模在業內排名50名左右。業內專家分析,一般來說基金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相對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