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的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綵,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會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是喜慶的象徵。

燈籠的文化


燈籠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分,有宮燈、紗燈、吊燈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

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文化。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綵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裡,處處都有燈籠。

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相關問題答案
燈籠的英文 燈籠用英語怎麼說?
掛燈籠的英文 掛燈籠用英語怎麼說?
什麼的文化?
祭祖的文化意義?
怎樣對待不同的文化?
燈籠的寓意?
意大利的文化遺產?
什麼的文化填空?
春節掛燈籠的寓意?
元宵節燈籠的來歷 為什麼要掛燈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