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盛傳於哪個朝代 清明節起源於山西哪裡?
清明盛傳於唐宋時代。清明約始於周朝,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唐以前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唐宋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盛行。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指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下文是關於“清明盛傳於哪個朝代”的具體介紹,對清明的發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清明概況
1、清明因“清明時節,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清明時節百花盛開,草木發芽、生長,氣溫逐漸回暖。
2、清明時期我國南北方開始忙於春種,北方仍然乾燥少雨,南方雨水開始增多,氣候溼潤。
3、清明的習俗有踏青、掃墓、放風箏、吃青團、吃艾餈、採螺螄、炒螺螄、吃饊子等。
4、清明掃墓的習俗起源於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的家族墓葬,掃墓可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思念之情。
清明節起源於山西哪裡
總而言之,上文是關於問題“清明盛傳於哪個朝代”的具體解答,清明在唐宋時期盛傳於全國。清明節起源於山西的介休綿山,介子推在重耳當上晉文公後帶母歸隱綿山,晉文公逼其下山而燒山,後介子推死於山上,晉文公將其葬於綿山,並修建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