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有嗎?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後來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就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曹娥的故事,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溺死在江中,曹娥尋不到父親的遺體,就投江自盡,與父親一起團圓,因此端午節也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意思。
戰國時期詩人屈原,遭到奸佞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在農曆五月初五,悲憤難捱,跳入湖南的汨羅江而死,因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楚國人伍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告誡,受讒言賜子胥寶劍自裁,伍子胥死後屍體在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