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在人的個體發展中已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元素。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減少孩子的依賴感,讓孩子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親自經歷各種問題,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即使犯錯,也在錯誤中獲得成長。
方法/步驟
放棄大包大攬的惡習,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我們經常性的把孩子自己的事情包攬過來,代替他們完成,總感覺是在“愛”他們。實際上,我們剝奪了太多孩子自己動手、自己思考、自己經歷、自己成長的機會,讓他們養成了懶惰、依賴、沒主見、不思考的不良習慣。大膽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們沒有想象的那麼脆弱,給他們動手經歷的機會,他們就會還給我們不斷的驚喜。
不要心不在焉,尊重孩子的努力。當孩子做好了一件作品,興沖沖的拿給你看,你卻輕描淡寫給了一句“恩,不錯”。然後就轉過身去做自己的事,只留下孩子失落的眼神。為什麼不多讚揚、多肯定一下孩子的勞動成果呢,你的漠視,不僅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更讓他們對自己勞動成果產生了懷疑,對以後是否還會自己努力造成消極的影響。所以,多鼓勵,多讚揚,多肯定,多親切,你就會發現孩子做的越來越好。
安靜,不要問太多的問題。孩子在專心致志的做他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安靜的呆在旁邊或去做自己的事情就好,給他們獨立思考、經歷的空間。這比問一大堆沒用的問題強多了。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會叫我們,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那就保持安靜吧。
不潑冷水,不要毀掉孩子的希望。希望,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有了希望,才會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才會有不斷努力的堅持。每當孩子失敗時,除了安慰,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希望,告訴他們事情沒有那麼糟糕,他們還完全可以挽回這種局面。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適當的給予一些幫助也是不錯的選擇。給予希望比“拆臺”要強得多。
不要太心急,也不要著急的告訴孩子答案。很多時候,明明答案近在咫尺,孩子卻發現不了,不知道。我們就覺得可著急了,恨不得馬上告訴他答案或者指給他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處在那個情況下,孩子一定是在思考,思考的方向對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經歷這種思考。你著急的告訴他結果就會打斷這種過程,讓孩子喪失了繼續下去的興趣,縱使獲得了正確的結果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耐著性子,靜靜的等待孩子自己思考吧。
每個孩子的獨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過不斷的磨練、不斷的經歷、不斷地掙扎、還有不斷的自我思考,才能得到不斷的成長。多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善於求助、善於合作,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學會勇敢的面對問題,明確的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的磨練和經歷來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