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位於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紫鵲界的背面,有萬畝金銀花基地,還有48座瑤人寨遺址等人文景觀,是梅山地城一處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工具/原料

上午:7:20 (從新化湘運車站出發),約9:50到達紫鵲界

下午:12:30(從奉家鎮出發),約1:30到紫鵲界,約4:00到達新化縣城

方法/步驟

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曆史,是中國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是一塊藏在深山人未識的旅遊黃金寶庫。紫鵲界的背面,有萬畝金銀花基地,還有48座瑤人寨遺址等人文景觀。據調查,這片梯田形成至現時的規模,已有上二千年的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個民族數十代先民共同創造的物質文明的偉大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文化遺存,也是梅山地城一處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地理位置

紫鵲界屬於雪峰山脈奉家山系的中部,海拔1236米,以紫鵲界梯田為中心,共有梯田56000多畝,其中集中連片的梯田在2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水車鎮錫溪管區,從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間,共400餘級。鄉村公路在梯田中盤旋17公里,並有4條石板大道翻越紫鵲界通往風車巷、報木、雙林、白水等地。紫鵲界梯田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錫溪管區和奉家鎮雙林管區,總面積約2萬餘畝,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餘公里,梯田遍佈於海撥500米至1000餘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美食摺疊

三合湯、罈子米粉肉、泥鰍鑽豆腐、糯米肉丸、餈粑、墩土雞、湖南臘肉、魔芋炒黃牛肉。 水車鎮:扣肉(跟廣東的扣肉不同,是用紅棗做料,豬皮入口即化,味甜)、魚凍(鯉魚加山泉水天然冰凍而成,鮮甜)、水車柴火臘肉、豬血粑、風乾板鴨、優質稻米――紅米、紫香米、黑米、黃米、土雞、厥菜等。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旅遊景區

長石梯田

長石梯田是紫鵲界最壯闊,層次最豐富,形態最美觀的梯田。漫山遍樑,層層重疊,每一層都是一道細碎精巧的漣漪,每一疊都是一片清淨如鱗的波紋;近看阡陌縱橫,仰觀梯田整齊如登天雲梯,俯視水面閃亮,田梗蜿蜒曲折,如潑墨山水畫。

白水梯田

白水梯田順著山勢彎曲或凹或凸、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明或暗,有的如彎月成疊,直至蒼穹;有的如長蛇狂奔,滿山遍野,一條條蜿蜒的田埂,曲折有韻,彷彿在神仙的畫筆下隱隱而出,繪成變幻的弧線。

金龍梯田

至丫髻寨之間,連續有12道山樑,起起伏伏,彎彎曲曲,山樑上開鑿的幾千畝梯田被稱作金龍梯田,這裡從上俯瞰的效果要好些。

石豐梯田

石豐梯田從靈公廟往下看,則是另一番景象,梯田盤繞於座座小山之上,尤如眾星捧月。若繼續往西前行即到黃雞嶺,再回過頭看石豐梯田,其形狀其壯美更讓遊人讚歎不已,而黃雞嶺300畝貢糧田,老莊梯田、龍湘梯田又無限地沿著山勢延伸。

瑤人衝梯田

在西部還有個瑤人衝梯田,這裡是一個瑤人居住的村落,現在高山上仍留有兩處瑤人巖屋和堆砌石屋遺址。瑤人衝梯田兩條山脊一個凼,形成一個“凹”字,西端的山樑,從山底一直延伸到山頂,多達200餘級。

國家4A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紫鵲界梯田

歷史文化

奉家山區紫鵲界的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兩漢時期,統治階級對居住在這裡的苗、瑤民族規定“只服徭役、不納田稅”,唐、宋時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多次頒佈有關墾闢農田的詔令,並積極鼓勵種植“高田”。新化建縣以後,“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的政策,推動了大量漢民的遷入,他們與當地瑤民一起開創了紫鵲界農耕文化的新紀元。龍普村瑤人衝,是紫鵲界梯田最壯觀的景點之一,面積達兩千餘畝,兩道山樑一條衝,橫斷面形成一個“凹”字,這片梯田的最終形成,便是當時居住在這裡的苗瑤同胞和後來遷徙而來的奉姓人家,愚公移山般父死子繼地連續開發了三十幾代,經歷近千年。迨至明初,在政府積極招徠流亡、獎勵墾荒的政策鼓勵下,紫鵲界梯田開發進入了又一個高潮。隨著梯田的開發,許多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公益設施相繼建設起來。單以紫鵲界靠錫溪一面的茶亭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澤潤亭、應息亭等十多座,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的繁榮興旺景象。

紫鵲界梯田起於秦漢,形成、發展於宋明,苗瑤民族是紫鵲界梯田這個人間奇蹟的始創者,多民族數十代人的不懈勞作,最終造就了這一撼人心魄的人類文明,連同他們在艱苦勞動中創造的梅山文化,留給了這裡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原籍新化的中國民俗文化資深學者陳子艾教授,走遍天下,年逾古稀重返家鄉,在考察了紫鵲界梯田後,深感震撼:“紫鵲界梯田,是我們各民族的祖先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經過世世代代的勞動才創造出來的,我們應從這個文化創造中感悟到我們的祖先那種頑強拼搏創造世界的精神,十分愛護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注意事項

雨天出行不便,山路溼滑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