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人帶孩子的利與弊?

現在,有不少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撫養和教育,我們稱之為隔代教育。實事求是地講,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儘管不同家庭所反映出來的利弊在程度上和內容上可能有不小差異,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少的普遍現象,或稱共通之處。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老人帶孩子的利與弊。

分析老人帶孩子的利與弊

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老人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這也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老人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

容易形成溺愛:

過分的保護扼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讓他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能力和責任感,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少祖輩往往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怕孩子吃虧就不願意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遊戲,怕孩子摔倒就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這樣做只會給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思想觀念陳舊:

不少老人不顧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仍用老觀點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的老經驗,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還有少數老人因為自身文化低、思想舊,無意識間給孩子傳授了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

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批評,還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教育意識的缺乏和教育方法:

不當容易使孩子錯失形成與他人合作、關心他人、熱心幫助他人等品質的良機。父母在幼兒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總是引導孩子如何與小朋友友好遊戲,與同伴發生糾紛時,比較冷靜,注意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而祖輩容易從自己孩子的“利益”出發,保證孩子“不吃虧”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長驕橫、霸道的不良習性。

孩子的父母如何“趨利避害”

不論你的工作有多忙,事情有多多,週末和節假日都應該儘量擠出時間陪陪老人,不能把孩子放在老人處就不管不顧、萬事大吉了。同時,應該幫老人做一些家務事,特別是一些重體力、需要遠途奔波和花費大量時間以及費腦筋(如上銀行存取和交費等)的活,以解除老人的後顧之憂,更專心地幫你帶孩子。

根據老人的知識水平,給他們買一些適合孩子學習和育兒方面的書籍,讓老人平時多給孩子讀讀書、講講書中的故事、做做遊戲等。這既是對孩子的教育和知識傳授,同時對老人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也大有幫助,這可比你跟老人家講大道理要強得多。事實上,這無形間給老人創造了一次再學習的機會,對老人和孩子都是大有裨益的。

父母應當儘量抽出時間單獨陪陪孩子。通過與孩子的交流和玩耍,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向和行為狀態,以利於針對性地加強教育,減少孩子在老人處受到的某些不利影響。與此同時,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增強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

提高與孩子相處的教育成效。既然父母都很忙,那就應該珍惜與孩子的每一次相處,提高它的含金量。父母在與孩子相見之前,最好在腦子裡想好動議,比如這個週末學什麼?玩什麼?

要達到什麼目的等,針對孩子最近反映出來的一些毛病和身上存在的弱點進行合理安排。打個比方,如果你感覺孩子最近浪費現象嚴重,你就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書,與孩子相處時通過給他講故事,教育孩子應當節約的道理;甚至可以帶孩子到田間地頭、工地廠礦,看看烈日下或寒風中農民伯伯和工人叔叔是如何辛勤勞作的。

如果發現孩子比較嬌氣,吃不得一點的苦,週末就可以帶孩子去公園、郊外,通過走路、爬山等,鍛鍊孩子的意志,改掉身上的毛病。總之,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時間裡,應該有的放矢,既玩得高興、學得好,還應該達到教育的目的。切忌與孩子相處時,就知道胡吃海喝、矇頭大睡。這一些,老人可能比你做得更好,也不是此時孩子最需要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