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蛇之爭日趨明朗, 杭州樓市迎來新時代?

龍蛇之爭日趨明朗, 杭州樓市迎來新時代

陸則非

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的轉折點,“雖有鎡基,不如待時”,誰掌握時代的主旋律,誰掌控全局。

2013年,送走壬龍,迎來葵蛇。古語云“強龍不壓地頭蛇”,自從2005年萬科收購南都進駐杭城,8年以來,外來大鱷紛紛來杭競逐,與本土地產大佬之間的龍蛇之爭從未停息。或有人會說刻意區分外來與本土,頗顯八卦嫉憤之心態,但競爭就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若從中窺見行業發展的脈絡與城市生長的足印,倒也不妨來一戲說。

一、龍蛇之爭,決戰2012

2012年,杭州市區樓市總銷金額約1345億元,前十強企業中本土大佬、外來大鱷各佔5席。綠城作為杭州樓市無可爭議的老大,以110餘億元的總銷金額獨佔鰲頭,也是唯一的百億企業,濱江房產以約74億元總銷位居榜眼。綠城、濱江依然是杭州樓市的領頭大哥,但第二梯隊江山代有才人出,天陽置業在2012年發力,以約38億元總銷名列本土第三,德信、順發位列四、五名。

外來大鱷,萬科領銜,中海、世茂、金地、龍湖緊隨其後,咬得很緊。從05年萬科曲折入杭,到如今佔領近半壁杭城,外來大鱷的發展如猛龍過江,在2012年的對決中,本土房企TOP5以280餘億元暫時領先,但外來大鱷前5強的總銷金額超約200億元,顯示了強龍本色。

公司

總銷金額(億元)

公司

總銷金額(億元)

綠城

約111億元

萬科

約50億元

濱江

約74億元

中海

約45億元

天陽

約38億元

世茂

約38億元

德信

約32億元

金地

約37億元

順發

約26億元

龍湖

約30億元

小計

約281億元

小計

約200億元

表一:2012年大鱷與本土開發商銷售額對比(根據透明網數據、媒體公開資料整理,僅作參考,如有出入以實際為準)

二、土地紛爭,勝負已分?

在2012年的土地市場上,外來大鱷不約而同全面出擊,出手都相當闊綽。外來大鱷拿地前5強共出資約190億元用於購置土地,而本土前5強僅約80億元,完全不是一個等級。更讓人遺憾的是,綠城竟然未有出手拿地,不禁讓人對2013年綠城是否能繼續引領杭城心存疑慮。

在拿地前10強企業中,萬科的樓面價最低,宗數最多,可建面積最大。作為全國老大,萬科在戰略上一直是貪婪而精準。而本土企業在2012年土地市場乏善可陳,除濱江房產以外,傳統老牌企業消失蹤影,雖有天陽置業等後來居上,但難以匹敵外來大鱷。

公司

宗數

可建面積

金額(億元)

公司

宗數

可建面積

金額(億元)

濱江

4

約40萬方

約25億元

中海

4

約46萬方

約70億元

杭房

1 *

約10萬方

約19億元

萬科

5

約80萬方

約55億元

贊城

2

約24萬方

約12億元

嘉裡

5

約24萬方

約26億元

天陽

1*

約12萬方

約11.5億元

龍湖

1

約25萬方

約24億元

城建

1

約11.2萬方

約11.2億元

中鐵建

2

約16.5萬方

約13億元

小計

9

約97.2萬方

約78.7億元

小計

17

約191.5萬方

約188億元

2012年大鱷與本土開發商拿地對比(以杭州市、餘杭區(不含蕭山)國土網站公開資料整理,僅作參考,如有出入以實際為準)*包涵杭州濱盛置業的部分土地

三、誰將贏得未來,明天我們住在哪裡?

今天我們關心什麼企業會勝出,因為關係到明天我們大家住哪裡。2012-2013是強龍與地頭蛇的決戰之期。從目前的數據看本土企業暫時領先,但未來,大部分杭州人將住在外來大鱷的小區裡。

2013年初的樓市,風起雲湧,不單在開發企業,亦在房產媒體。杭州本土一家知名房產專業網媒發生大變故。而與此同時,搜房、新浪、搜狐、365等一批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媒橫掃傳播市場,其廣告營業額大有超過各大本地傳統媒體之勢。

這不是插曲,房地產業已不侷限於開發企業層面,已擴展至完善的、冗長的產業鏈,包含了諸如材料供應商、承建商、金融商、物業服務商、商務供應商、甚至傳播商。

縱觀近年來各房企表現,杭州本土企業的興衰值得深思,杭州樓市一路發展,但本土企業的總體份額逐步下降。本土企業雖年年有新秀,但真正建立起完善價值鏈者寥寥,反觀外來大鱷,其價值鏈不斷成熟。本土企業如何突圍,筆者有以下拙見:

“30億”是本土企業在未來三年必須突破的目標。年總銷沒有30億,根本無法在杭州市場繼續瀟灑玩下去的可能性。

“4個階段”的利潤模式轉型,從土地溢價,到產品溢價模式,到品牌溢價模式,到高週轉贏利模式的四重轉型。我們看本土大佬綠城、濱江的發展軌跡,可以清晰看到這4個階段。綠城桂花城之前的發展大約可歸結為土地溢價利潤模式,曾經的春江花月、新綠園大致是產品溢價模式階段,從深藍廣場之後綠城品牌溢價模式逐步成熟,而如今,綠城正懷著產品溢價的懷舊心態,身處品牌溢價與高週轉模式之間掙扎中,早想通早登千億俱樂部;濱江房產有類似之處,金色海岸是分水嶺,從土地溢價跨越到產品溢價,並開啟了品牌溢價模式的大門,濱江比綠城更接近高週轉溢價模式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濱江房產坐穩二把交椅的脈門。

“從追求極致利潤到追求市場週期均衡”,隨著市場周邊的加快,單項目的極致利潤追求已變得毫無意義,單個項目上賺太多的錢,很可能抵不過土地市場瞬間的爆發。天陽置業在2012年的興起就說明了這一點,從個盤看,天陽置業旗下物業並不出跳,但踩準了市場的脈動,天陽成為新星。

“建立獨特發展模式”,蓋房子已沒有多少祕密可言,唯有獨特的發展模式才是建立完善企業價值鏈的關鍵,就如同市場不缺手機,但缺iphone。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