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創術用於:1、傷後6--8h以內者
2、傷口汙染較輕,不超過傷後12h者
3、頭面部傷口,一般在傷後24---48h以內爭取清創後一期縫合
工具/原料
無菌手術包、生理鹽水、肥皂水、無菌毛刷、3%雙氧水、碘伏及1:5000新潔爾滅溶液
無菌注射器、2%利多卡因
繃帶。寬膠布、止血帶
帽子、口罩、一次性無菌手套
有必要時準備備皮包
清創術方法/步驟
清潔傷口周圍皮膚,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剃去傷口周圍別的毛髮,其範圍應距離傷口邊緣5cm以上有油汙著,用汽油或者乙醚擦除(以上步驟有巡迴護士完成)
術者洗手,穿手術衣後戴無菌手套,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用肥皂水和無菌毛刷刷洗傷口周圍的皮膚,繼以生理鹽水沖洗,一般反覆沖洗3次,汙染嚴重傷口可涮洗多次,直至清潔為止。沖洗中勿使肥皂水流入傷口內。
清洗檢查傷口,術者不摘無菌手套去除覆蓋在傷口的無菌紗布,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並以海綿鉗夾無菌小紗布輕輕擦拭傷口內的組織,再用3%雙氧水沖洗傷口,待創面呈現泡沫後,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擦乾傷口內的沖洗液及傷口周圍的皮膚,檢查傷口內有無凝血塊及異物,並檢查傷口深度,有無合併神經、血管、筋腱及骨骼損傷,在此過程中若遇到較大的出血點應該給與止血。如四肢創面有大量出血,可用止血帶止血,並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此時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
皮膚消毒鋪無菌巾 ,洗手消毒後不帶無菌手套,以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巾,勿讓消毒液流入傷口內。
術者再次洗手消毒後戴無菌手套,用手術剪清除傷口周圍不整齊的皮膚邊緣1--2mm,已失去活力呈現灰白色或不出血呈紫色的皮膚應予以切除。若切口過小,應擴大切口充分暴露。一般從傷口兩端沿縱軸延長,深筋膜應當做相應的切開,徹底止血,小的滲血可以壓迫止血,較大出血應予以結紮,儘量取淨傷口內的異物,剪除傷口內失去活力的組織,由淺入深仔細清除,但不應將不該切除的組織一併切除,對於手、面部、關節附近的傷口應特別注意。脂肪組織易發生壞死、液化而至感染,失去活力的筋膜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均應予以切除。
去除失去活力的肌肉組織,凡夾捏不收縮,切開不出血或無顏色改變的肌肉組織都要徹底切除。汙染明顯與骨膜分離的小骨碎片應予以取出,較大的遊離骨片或與軟組織相連的小骨片應予以保留放回原位,以恢復解剖形態及功能。關節囊內的小遊離骨片必須徹底清除,並將關節囊縫合。
血管損傷的處理 不影響血液循環的斷裂血管可予以結紮。若主要血管損傷,清創後需進行動靜脈吻合術或修補。將損傷的血管近遠端剝離清楚用無損傷血管鉗夾住兩端阻斷血流,用小剪刀將血管外膜去除一端,將斷段修剪整齊後對合兩端,用縫合線在兩側做一褥式縫合,用放入少量肝素的生理鹽水沖洗管腔,以防凝血塊在凝固,將兩縫線牽緊,用連續縫合法縫合前壁,翻轉血管用前法縫合後壁。放鬆遠端血管夾,檢查吻合口是否嚴密,如無縫隙即去除近端血管夾恢復血運。
縫合傷口,遵循清創縫合的原則,完成符合要求的傷口。經上述被處理的傷口原則為清潔傷口,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如果手術無菌巾已浸透則應加蓋無菌巾。清潔傷口由深層向淺層按局部的解剖層次進行縫合,避免遺留無效腔防止形成血腫,縫合時鬆緊有度,以免影響局部血運。用間斷縫合法縫合皮下組織後,採用70%乙醇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再用間斷縫合法縫合皮膚。對齊皮緣,擠出皮下積血,再次用70%乙醇消毒皮膚,覆蓋無菌紗布,並妥善包紮固定。
傷口表淺止血良好,縫合後沒有無效腔時一般 不必放置引流物。傷口深,損傷範圍大且重,汙染重的傷口和無效腔可能存在有血腫形成時應放置引流物。
注意事項
清創術前需綜合評估病情,如有顱腦傷或胸腹部嚴重損傷,或已有輕微休克跡象者需及時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清創需徹底
術後給予破傷風,並根據病情給予合適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切除創面時由外向內,由淺入深,並防止切除後大的創面再度感染
引流物在24---48h後按分泌物的質與量決定是否取出、更換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