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綠松石的認識和利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段,相當於距今10000年一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初期和早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裴李崗文化發現一批綠松石器,主要有新鄭裴李崗遺址先後出土的圓形珠4件、飾2件③,新鄭沙窩李遺址出土的近正方形飾6件④,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飾3件⑤,郊縣水泉遺址出土的扁平圓形珠5件和扁平三角形墜1件⑥。主要特徵為:形制種類少,以片狀的圓形、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珠、墜等飾件為常見器形;器體較小,除裴李崗M67:8綠松石飾長4.5釐米,器形略大外,其餘各式珠、飾、墜直徑一般在0.7一3.2釐米;工藝簡單,磨製不精,有些耳飾有小穿孔。
第二階段,相當於距今7000年一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這時期出土綠松石器的遺址和數量增多,如江蘇灌雲大伊山遺址出土長方形墜2件⑦;大溪文化巫山大溪遺址出土梯形耳飾12件、方形耳飾3件及圓形耳飾1件⑧。黃河流域大漢口文化遺址出土1件梯形墜飾和一組由9枚不規則形的
綠松石片組成的串飾以及鑲嵌綠松石的象牙筒、骨指環⑨,鄒縣野店遺址出土17件圓形幾梯形、刀形及長條形、魚頭形墜叭仰韶文化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10餘件半球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和多邊形飾⑧,龍崗寺遺址出土74件鏟形、梯形、長方形、多邊形、圓形、橄欖形、三稜形墜飾和1件磺形佩飾@,浙川下王崗遺址出土23件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耳飾。,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魚
形墜、三稜形墜各1件叭馬家窯文化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29件綠松石器,有體形較大的長條形、橢圓形佩,也有體形較小的長方形、三角形、圓形飾。。樂都柳灣遺址出土綠松石飾達244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管狀,剖面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另一類是片狀,有長方形、三角形、梯形(斧形)、不規則形、鳥形等;另外,還有一些三五片成串地堆放在一起的串飾。,是出土綠松石數量和種類最豐富的遺址。此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阜新胡頭溝遺址出土2件魚形墜。,帕巖北溝
遺址出有長方形、扁平四邊形、三稜形墜9件⑩。
主要特徵為:形制多樣,除扁平各式墜、珠等小件飾物外,新出現了管狀墜飾、串飾及魚、鳥、鴿等動物形飾;器體明顯比第一階段增大,各式器物一般在1一4釐米,還出現了像龍崗寺M314:5這樣的大器;各類器物普遍比一期打磨光滑,工藝精細,有些施有紋飾。發明了骨器上鑲嵌綠松石的工藝,是這個時期的一大成就。
第三階段,相當於距今5000年一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出土綠松石器的遺址和數量比前段有所減少,但分佈範圍卻有擴大。東北地區小珠山上層文化的東溝縣徐卜遺址出土1件墜。,北票豐下遺址出土10件腰鼓形珠④。黃河流域山東龍山文化臨胸朱封墓地出土9件墜、1件由18顆珠組成的
串飾及1件鑲綠松石玉冠飾,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M202墓主頭骨左側發現980餘顆綠松石小薄片,大小隻有幾毫米,其中僅一件有孔,其用途目前不詳叱廟底溝二期文化武功滸西莊遺址出土2件扁平方形飾。,浙川下王崗遺址出土管狀珠2件叭客省莊二期文化寶雞石嘴頭遺址出有2件管狀
飾。;齊家文化樂都柳灣遺址出土圓珠形、圓管形、斧形、長條形、不規則形飾34件,其
中有的成組或成串地堆放在一起叭武威皇娘娘臺遺址出土32件珠,呈扁圓形或長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