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專業之人聲的共鳴作用?

播音主持專業關於人聲的共鳴是這樣的:人體有天然的共鳴機構,人的共鳴體有:喉腔、咽腔、鼻腔、胸腔以及頭中的"竇"等。其中喉腔、咽腔(包括喉咽、口咽、鼻咽)和口腔,是屬於可調節的共鳴腔,它們沒有固定的容積,形狀可以在大腦支配下受一些器官的牽動而改變。聲帶的振動而引起上述腔體的共振,就是人聲的共鳴。

  

大家知道,人的聲音分為高、中、低三個聲區,不同聲區使用的共鳴不一樣,低音是胸聲區,其共鳴以胸腔為主,口腔次之,頭腔更次之。中音是混聲區,其共鳴以口咽腔為主,頭腔次之,胸腔更次之。高音屬於頭聲區,它以鼻腔及其周圍的"竇"為主要共鳴器官,口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方法/步驟

合乎理想的共鳴效果,是聲音在通過共鳴腔時,步步得到共鳴的助力,到最後由口腔透出的時候,音量已顯著增大,音質也大大改善。合理的調節方法,是根據音的高低與當時呼氣強弱的情形,精密地調節各共鳴腔,配合音量與音色的需要。聲音白聲帶發出,到從口腔透出,在過程中遇到配合共鳴的地方越多,得到的共鳴的助力就越大,聲音就越洪亮動聽。

  

喉腔 喉腔是第一個共鳴腔,它的形狀對於整個聲音質量都有影響。喉頭一定要放鬆,不能擠壓。擠壓喉部,會使聲音變窄變橫,卡在嗓子眼裡,悶塞難聽。必須放鬆喉部,才能產生良好的共鳴。

咽腔 咽腔包括三個部分,喉咽、口咽、鼻咽。咽腔管子很長,容積很大,是聲音的必經之路,對共鳴有重要作用。咽部的活動還有控制氣息的作用。發音帶所發出的音起"基音"共鳴,而且還能利用它做呼氣的一種阻力,以控制氣息,使聲帶比較能正常工作。

  

口腔 口腔是非常重要的共鳴腔,它的形狀、大小、深淺都可以任意調整,因之對共鳴有重要影響。為了求得良好的共鳴,必須注意兩點:一是注意口腔開度。要求口腔要打開,開口度太小,閉著嘴講話,共鳴不可能好。口腔的打開是通過提顴肌、挺軟齶、開牙關、松下巴實現的。提顴肌。顴肌稍稍用力向上提起,可用微笑來體會。顴肌提起可使口腔前部有展寬的感覺,鼻孔也略微張大,同時使脣尤其是上脣能緊貼牙齒,增強脣的控制力量。挺軟齶。軟齶是上齶後部鬆軟的那部分,俗稱軟口蓋。軟齶上挺,擴大口腔後部的空間,可以使聲音寬厚、結實,同時把鼻腔關閉,可以避免鼻音毛病。注意,不可挺得太高,同時要根據不同的音節結構來變化,發鼻音聲母和收鼻輔音尾時軟齶還是要下來。可以用打哈欠來體會,但動作不要太大。開牙關。加大上下槽牙之間的距離,特別是兩側的上後槽牙始終有向上提起的感覺。這樣有利於豐富口腔共鳴,使聲音圓潤豐滿。可以用咀嚼來體會,可以通過帶"a"的音節反覆練習。松下巴。下巴自然放鬆,使口腔明顯打開。下巴不能向前"鏟",否則字音會扁,不好聽。也不能太向下後方縮,否則會壓迫喉頭,影響發音。一定要自然,很舒服地向下放鬆,略微後收。二是注意口腔形狀。我們說打開口腔,但並不是說開得越大越好,而是要適當,要造成一個良好的口腔形狀,英文大寫字母U倒放。

  

鼻腔 它的共鳴作用,一是由於腔內空氣的振動,二是由於骨骼的傳導。鼻腔屬於上部共鳴區,對於高音共鳴作用大。

  

頭腔 頭腔共鳴主要靠鼻腔周圍四對"竇",即:較大洞狀的額竇,蝶竇和上頜竇,以及像蜂窩狀的篩竇。它們有各自的管道與鼻腔相通,"竇"內充滿空氣,可以起共鳴作用。"竇"自然地長在頭上,它們自身不能改形狀,不會自發產生共鳴,它們的共鳴必須靠外力--加大聲波壓力,同時口咽腔作相應的變形,才能使聲波改道,由原來從口腔通道折射出去,改為(逼導)經由口咽尤其是鼻咽腔導向頭腔,引起頭腔四對"竇"共振。高音主要靠頭腔共鳴。

  

胸腔 下部共鳴。振動感覺是沿胸骨上下移動的。胸腔共鳴可使音量擴大,聲音雄渾有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