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分類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步驟/方法
睡袋分類:
1、從外形上分:
A、信封式:樣子就和我們平常用的信封差不多,只是封口由折面改成了抽繩;
B、木乃伊式:也叫媽咪式,看過《神鬼傳奇》的都會知道它是什麼樣的,保溫效果以這種為最好;
C、混合型:也就是信封式在頭部加了個帽子;
2、從填充的保溫材料上分:
A、棉睡袋:這是大家平常應用比較廣泛的睡袋材料,可用於春、夏、秋、冬四季。有一孔中空、四孔中孔、七孔中空之分,正常的使用壽命可達十多年!優點是在同樣的溫標時,價格比羽絨的要便宜很多,而且可以多次洗滌,維護方便。缺點是重量沉了點。
B、抓絨睡袋:可做為環境溫度15度以上的夏季睡袋使用,也可在棉或羽絨睡袋溫標不夠時套到裡邊提高5度左右的溫標。
C、羽絨睡袋: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透氣性很好,缺點是價格貴,而且維護比較麻煩,一般的壽命只有3-5年。
D、棉絨混合睡袋:據說是由國內的“天石”睡袋率先提出的理念,即在身體下用棉而在其它三個方面採用羽絨,沒用過,不知道效果如何。
睡袋的正確使用:
個人覺得,大部分情況下是對裝備的不正確使用造成的,當然也有體質的問題。
戶外經常可以看到1+1大於2的情況,以俺從04年就開始用的-5度極限溫標的凱圖四孔棉睡袋為例,最高紀錄是在05年元旦北京的司馬臺長城穿越中在通風透氣的烽火臺紮營抗過-17度低溫,類似的還有在04年聖誕泰山山頂-15度小雪環境中使用
很多朋友覺得買一個合適溫標的睡覺就行了,其實戶外裝備都是配套使用的,就和電腦DIY一樣,配的合理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可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低溫情況下有人用三季帳篷用羽絨睡袋配蛋槽防潮墊,不合適的裝備用到不合適的季節中當然冷了。
要想睡的好,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最常見的是睡袋的不正確使用,溫標低於0度的睡袋都會有一個胸牆,為的是把頭部收緊後再把胸口也收緊,這樣兩重保溫,但經常看到有的朋友用睡袋拉練不拉上,收繩也收不到住,睡到後半夜能不冷嗎?!
再有,睡袋回到家是不能老是在壓縮袋裡的,應該打開以保持它的厚度,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它的性能,每次用前最好能晒上一、兩天;
2、防潮墊有很多種,以上邊說的羽絨睡袋配蛋槽防潮墊為例,單獨來說,羽絨睡袋的透氣很好,而蛋槽防潮墊的設計思路是增加身體與地面的空氣厚度,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結果配起來一用呢?睡袋透出來的水氣迅速變成了水,而蛋槽防潮墊因材料的原因,吸水性比較好,所以越睡越冷……
3、帳篷分三季、四季,三季從內帳上可以看到其實就是個蚊帳,通風透氣的,低溫情況下的保溫效果可想而知……而四季帳呢?俺04年聖誕泰山山頂-15度小雪環境中使用得知,旁邊住空軍招待所的朋友房間都是兩層玻璃,結果一夜過後他們的1.5L的農夫山泉都結冰了,而俺們在帳篷裡的1.5L的農夫山泉一點冰也沒有結……
想睡得好的小竅門
A、冷會先從腳開始,因此可以用自己的抓絨衣或羽絨服,拉上拉練後把腳從衣服的腰部向頭部伸,再進入睡袋,可以保證讓你的雙腳暖暖的,一覺睡到天亮,甚至經常會有熱醒的!
B、找一個鋁水壺,外邊配一個彈力水壺套,入睡前燒一壺開水灌入,睡前放入睡袋,嘻嘻,第二天一早還有溫開水喝!
C、把脫下來的用不著的衣服,圈成長棍形,放到身體一側,增加睡袋與帳篷之間的厚度,可以減少溫度的流失速度。
D、找一個暖和的帽子,最好是抓絨的,帶上它可以讓你一晚上頭都是熱的,不會感冒。什麼?你要用打劫帽……夠狠!
注意事項
野外晚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