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是我國獨特的藝術之一,其利用石質的堅固不易損壞的特點,為我們保存了許多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為我們學習先人的書法藝術準備了條件。由此,拓碑臨帖也成了一項專門藝術。拓帖有許多方法,其優略各不同,要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區分。
操作方法
擦墨拓法。主要工具是細毛氈捲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緊縫密,手抓合適為宜,將氈卷下端切齊烙平,把溼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並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打刷按順序砸一遍。如石刻堅固,紙上需墊毛氈,用木錘塗敲,使筆道細微處清晰,注意不可用木錘重擊。待紙幹後,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勻,並往紙上擦墨,勿浸透紙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黑三遍即成。
撲墨拓法。傳拓用的撲子用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內襯兩層布,一頭綁紮成蒜頭形,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紮成大、中、小三種撲子。用水把撲包噴潮潤,用筆蘸墨汁刷在拓板上,用撲子揉勻,如用雙撲子,可先在下面撲子上蘸墨,然後兩撲子對拍把墨汁揉勻,再往半乾紙上撲墨,第一遍墨必須均勻,撲三四遍墨見黑而有光即可。
蠟墨拓法。用松煙子和蠟調合,做成餅狀大墨團,將幹紙貼在刻石上,用大蜡餅乾擦,又名為乾擦墨。在氣候嚴寒或洞窟潮溼地區,均可使用乾擦墨拓法。
鑲拓法。用小撲子先拓大字邊緣,然後再鑲補完整的方法。先把字邊拓好揭下,再全補上墨。摩崖大字題刻,多用此種拓法。
響拓法。摹拓善本碑帖,將透明薄紙平鋪在碑帖上,用筆雙鉤輪廓,然後用小撲子影拓。或在原碑帖上覆一層薄紙雙鉤填墨,也叫響拓。傳拓碑帖用墨,以晚清、民國初年碎墨最佳,將碎墨放入小罐內,加適量涼水,用木棍攪成墨汁,寫字不洇即可用。松煙桐油和香料製成的墨,或現在精製書畫墨汁,也是傳拓碑帖佳品。用煙子和膠做墨汁,或用煙子和蛋清做墨汁,必須在墨汁中加薄荷精、樟腦精等少許香料,可免去拓片的腥臭味。直接用墨煙子加水傳拓的最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