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是歐盟中17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7會員國是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德國、法國、芬蘭、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耳他、斯洛伐克、愛沙尼亞。
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歐元的由來
歐元是由1992年為建立歐洲經濟貨幣同盟(EMU)而在馬斯特裡赫特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所確定的。成員國需要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標準,例如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60%,通貨膨脹率和利率接近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
歐元由歐洲央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歐元改革對經濟帶來的影響
儘管摩納哥、聖馬力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意大利里拉作為貨幣,現在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爾,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採用單一貨幣可以提高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並有利於歐元國家間的國際貿易。銀行將要承受相應的利潤損失。單一貨幣的第二個影響是各國的物價水平的差異將要減少。由於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由歐洲央行決定,各國將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其經濟。公共投資和財政政策將成為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幹預經濟的唯一手段。
也有的觀點認為雖然歐元區的面積和人口都和由美聯儲負責制定利率和貨幣政策的美國相似。但是與歐盟各國相比,美國各個州的自治權較小而經濟的相似性較大。而歐盟各國的經濟並非“同步”的,某些國家位於經濟週期的底部而另一些國家則位於頂部,不同的國家也面對著不同通貨膨脹壓力。由於歐洲國家間語言和文化的不同,歐元區之間勞動力的流動性也比美國低許多。
美元在國際上是處於統治地位的貨幣。在歐元出現之前,世界上80%的外匯儲備是採用美元的形式。儲備美元相當於對美國機構或美國控制的外國機構投資。這有助於緩衝美國特定地區的採用單一貨幣的影響。
如果歐元可以取代美元或者和美元一起成為國際主要貨幣,那麼一部分對美國的“補貼”就會轉移到歐元區,這可以有助於解決因為經濟結構不同而帶來的問題。
現時與歐元掛鉤的貨幣計有:彿得角共和國貨幣埃斯庫多波士尼亞及塞哥維納可兌換馬克保加利亞列弗法國海外法郎西非法郎及科摩羅法郎。
歐元挑戰世界貨幣體系的三大表現
從歷史上看,IMF在協調其成員國緩解1973年與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危害、救援1982 年拉美債務危機、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結構性改革並促進其經濟穩定增長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協調能力。但在特別提款權問題、南北貨幣關係問題、以及1MF的貸款條件等問題上,其協調能力卻引人質疑。
歐元的產生與運作,對美元在國際儲備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及SDRs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無疑將帶來嚴峻的挑戰。從經濟實力來看,統一貨幣後的歐盟國家GDP在1996 年佔經合組織的38.3%,而美國只佔32.5%,日本則佔20.5%,以這種經濟實力為基礎的歐元,在一定時期內有望在國際儲備體系中擠佔美元所佔的一部分份額,並可能在中長期內動搖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從而形成未來國際儲備體系中美、歐兩極強,日本一極弱的非對稱三級的局面。同樣作為信用貨幣,歐元卻在天然稟賦上優於SDRs
從貨幣的價值尺度的角度考察,雖然作為籃子貨幣的SDRs的價值也很穩定,但從作為信用貨幣其價值所必須依靠的信用源泉來講,統一的歐洲中央銀行的作用,顯然要比IMF在國際儲備貨幣創造上的作用大得多。從貨幣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結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歐元不但可作非官方結算貨幣,而且還可作區域內統一的流通貨幣,可以預見,歐元被非官方歡迎的程度將是 SDRs無法比擬的。至今未達到在其創立之初所設想的成為世界主要清償力目標的SDRs,在歐元的挑戰之下將會更加暴露出其內在缺陷性,從而動搖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
注意事項
匯率制度安排多樣化、黃金非貨幣化以及國際政策協調艱難,是目前牙買加體系之所以被稱為“非體系”的重要原因。歐元將以其匯率穩定、跨國界的協調及統一的中央銀行對這一“非體系”直接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