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應喚起社會新道德的審視?

金融風暴應喚起社會新道德的審視

《論語》顏淵第十二之第七:“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只要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戰備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人都難逃一死,但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什麼都談不上了。

孔子於2000多年的前的哲言,在今天更具意義。取信於民,已經不再侷限於國家的治理邏輯或政府的行政能力。“信用”已成為現代的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社會矩陣的萬有引力。

現代社會的經濟模式建立在貨幣銀行體系之上,這是以“信用”為基礎的。中央銀行以信用發行紙幣,老百姓因信任而使用紙幣,對銀行信任所以去存款,對企業個人信任所以銀行發貸款……一旦“信用”缺失,我們的經濟就無法轉動。

現代社會的行為模式建立在契約體系之上,這也是以“信用”作基礎的。簽訂契約,遵守承諾,履行義務。沒有信用,我們無法積極做生意,我們無法安心工作,甚至無法上街無法出門,無法生存。

信用已經是水和空氣,我們都賴以生存。

一場金融風暴,暴露出的是信用的危機。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華爾街的精英們把房貸提供給缺乏相應償還能力的人。為了利益,對償還能力的審核放鬆了,原本該是書面審核的,結果打個電話就算完事了。為了利益,想出各種優惠手段,比如把利息分段,房貸前2年的利息是3%的低息,到第3年跳升到9%的高利息。為了利益,把次貸打包,做成金融衍生物,創造出盈利計算公式,賣給投資人。風險在層層轉移下,變得模糊,危險卻在次次交易後威力倍增。

著名投行倒下了,但不意味著幕後老闆倒下了,這種左手賣給右手,棄車保帥的遊戲,真正上當的怕是像中國銀行這樣的境外投資客。2/3的美元在美國境外流通,意味著可以享受100%的收益,卻只要承擔1/3的信用責任。為什麼那麼多美國人對7000億的拯救計劃表示反對,因為拯救計劃是用普通百姓的良好信用去拯救那些雖高智商卻毫無道德可言的信用暴亂分子,所謂的華爾街精英們。

金融風暴下,有人希望通過恢復金本位來重塑現代金融體制,但更為緊迫的是在社會發展全面實現突破後,如何再造我們的道德倫理體系。儘管哈佛商學院MBA教材的每一章節後面都附加有道德討論思考題,但面對現實的利益,僅有說教顯然是微不足道。

同樣,我們雖然沒有直接的金融風暴,但我們一樣要面對信用考驗,要面對道德輪迴。“救房產,救經濟,救百姓”在時下有它的現實意義,但百姓擔心的是在現實意義理論包裝下,是否會又來一次信用的轉移支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