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實驗心理學重難點簡述(2)?

  三.反應時法

  (一)反應時概述

  1)反應時的含義:不是指執行反應的時間,而是指刺激施於有機體之後,到明顯反應開始所需要的時間;

  反應時實驗的基本原則:準確--速度性權衡;

  反應時的開端: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提出人差方程:B-A=1.233 秒

  歷史研究:赫爾姆霍茲,成功測定蛙的神經傳導速度為(26m/s),人的神經傳導速度60m/s,將反應時正式引入心理學的是荷蘭心理學家唐德斯(ABC 減數法),之後斯騰伯格又提出了加因素法;

  因此,第一階段:以減數法為核心(ABC 時期)

  第二階段:以加因素法為標誌(新時期)

  2)反應時的種類

  A 反應時:一個反應僅對應於一個刺激,當一個刺激呈現時,就立即對其做出反應這種反應時間也稱作簡單反應時間

  B 反應時:多個反應,各自對應事先所規定的那個刺激進行反應測得的反應時間包含簡單反應時、辨別時間和選擇時間

  C 反應時:一個反應,僅對應於多個刺激中的那個事先規定好的刺激,對其他刺激的呈現不需反應測得的反應時間包括簡單反應時和辨別反應時

  簡單反應時

  簡單反應時

  辨別時間

  選擇時間

  辨別時間

  簡單反應時

  A

  B

  C

  (二)反應時的影響因素:

  分為外部因素與機體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分為:刺激方面的因素;環境方面的因素;實驗儀器的因素;刺激方面的因素:(1)刺激呈現的感覺通道的性質,一般而言:觸覺的反應時 <聽覺反應時<視覺反應時< p>

  (2)刺激的物理特性:刺激物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屬性都會影響反應時的產長短;

  (3)刺激的物理特性的複雜程度:刺激物體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等等,也會影響到反應時;

  (4)刺激呈現的位置:在顯示器屏幕的中間還是兩側,是視野中心還是邊緣;

  (5)有無線索提示,以及線索與刺激的相容性:當有線索存在時可能會加快刺激的反應速度;環境方面的因素:比如噪音的影響,光線,通風情況等都會對反應時造成影響;

  實驗儀器:實驗儀器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也會影響反應時的測量;

  主觀因素:感覺器官的適應水平;被試的注意和準備狀態;練習效應;被試的動機與態度;年齡因素及個體方面的差異因素;被試的身心狀態,比如藥物,疾病的作用;

  (三)反應時技術

  (1)減數法:

  減數法的原理:

  減數法的實驗邏輯:如果一個作業包含另一個作業所沒有的某個特定的心理過程,且除此以外兩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麼這兩種反應時的差即為此心理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減數法的應用:證明心理旋轉的存在;證明短視記憶的視覺編碼;

  (2)加因素法:

  加因素法的前提:人的信息加工過程是系列進行的而不是平行發生的;人的信息加工過程是一系列有先後順序的加工階段組成的。

  加因素法的實驗邏輯:如果兩個因素有交互作用,那麼它們是作用與同一加工階段的,如果兩個因素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即是相互獨立的,那麼它們作用於不同的加工階段;

  加因素法涉及的反應時實驗:

  斯騰伯格曾藉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時記憶信息提取過程的四個獨立加工階段,即刺激編碼階段(測試項目的質量)、順序比較階段(測試項目的數量),決策階段(反映類型)和反應組織階段(反映類型的相對頻率)。(刺順決反)

  (3)開窗實驗

  是由漢密爾頓(Hamilton)和霍客基(Hockey)提出的;從他們的實驗中可以看出字母轉換作業的三個加工階段:編碼階段(從按鍵看到第一個字母到出聲轉換),轉換階段(出聲轉換所需要的時間)和存儲階段(從前一個字母轉換結束到按鍵看見下一個字母);

  (4)反應時的新進展

  序列反應時:內隱學習的新的研究範式;

  內隱聯想測驗:是由格林沃爾德(Greenwald)提出的;

  內隱聯想測驗的各種變式:

  (1)Go/No-Go 測驗:採用信號檢測論的辨別力指數d'為指標;

  (2)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務:米爾克和克勞爾(Mierke&Klauer);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