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聖誕燈飾必備三腳架選購攻略?

  經常會有人問道,選購什麼樣的三腳架才合適。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真的要較真來選的話,需要注意的事項還真不少。攝影界有句關於三腳架的名言:當你購買第三隻三腳架,你才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這裡我就談談自己關於三腳架的一些看法,希望對於大家有用。如果文中有任何不妥之處,煩請大家指正,,萬分感謝。

拍攝聖誕燈飾必備三腳架選購攻略

步驟/方法

1、先看看手中相機的“斤兩”(腳架承重能力)
  三腳架一般都會有一個最大承重數值(MaxLoad),是指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能承受的器材重量的上限。如果我們手上的機器總重3公斤,那就需要選購承重能力超過3公斤的腳架,否則就會產生不穩的情況。
  而三腳架的承重能力一般也會分成三腳架承重以及雲臺承重,我們選擇的時候應該以數值低的那個為標準。例如一個三腳架和雲臺組合,腳架承重12公斤,雲臺承重8公斤,這個組合的承重能力就是8公斤(短板道理)。如果選購的時候是腳架與雲臺分開選擇,那就應該把腳架承重定得比雲臺承重高15%-30%,因為腳架承託的不只是相機器材,雲臺自身也有一定分量的。
  最後,就是一個“器材前瞻性”的問題。假設我現在擁有的是一款重0.9公斤的機身,以及一款1.5公斤的鏡頭(以最重的組合來算),但我不排除以後會購買到更重的機身或者鏡頭,所以現在選購三腳架時,最好還是預留30%-50%左右的承重能力。
  

2、腳架自重也很重要
  理論上,承重能力越強的三腳架,肯定會是越穩定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問題:三腳架的攜帶。畢竟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會有交通工具乘坐(自駕遊放車上的除外),很多時候我們都要自己背上腳架去攀山涉水,相比大家都不想負擔太大吧?
  以我自身的經驗,如果是偏向攜帶效能的,腳架自重(連雲臺)就不應超過2公斤,否則在長時間揹負時會相當痛苦。這時候就可能需要犧牲一點承重能力,更多可能是犧牲下面說到的腳架高度。
  

3、腳架最高高度、不升中軸高度、最低高度
  腳架高度取決於腳管的長度、節數以及其他一些設計。腳架高度一般有三個指標:最高高度(提升中軸時)、不升中軸高度以及最低高度。
  最高高度很容易理解,就是腳架所有腳管都展開,並且中軸提升到最高點,整個腳架能達到的高度上限。一般拍攝使用,最高高度能滿足以下要求即可:平地站立拍攝時,腳架能支撐相機到達肩膀高度,稍微彎腰即能使用光學取景器拍攝。一般的拍攝使用,沒有必要追求更高的最高高度數值。
  但是提升中軸的時候,腳架的穩定性會降低,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出現搖晃震動的情況,所以這裡也要注意腳架不升中軸時可達到的最高高度。一般不升中軸高度會比最高高度低20-30釐米,但如果想不升中軸高度也達到眼平取景的要求,腳架自重將會很高(就算是碳纖維材質也會超過2.5公斤了)。
  最低高度相信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如果沒有特殊設計(中軸橫置、分段式中軸、雲臺倒轉安裝等等),腳架的最低高度將取決於中軸的長度,一般腳架最低高度大概30、40釐米。如果腳架最低高度過高,在微距拍攝、低角度拍攝時相機就不能貼近地面,拍攝效果自然會打折。像曼富圖的一些系列,擁有中軸橫置功能,可快速地將中軸橫置於腳架上,可達到的最低高度便比一般腳架低很多。
  

4、摺合後總長度
  我們注重腳架展開的高度,但也不能忽視摺合(收起腳管)時的長度,這個指標代表了腳架攜帶時的體積大小。如果你需要把三腳架放在行李箱中帶上飛機,你就需要考慮到這個數值。
  眾所周知,民航託運的過程都是比較“顛簸”的(搬運人員的動作比得上私營快遞)。就算腳架不怕跌撞,領取托執行李時的混亂場景以及機場人員檢查不力,也很容易讓你單獨託運的三腳架以外“丟失”,單獨託運三腳架確實應該儘量避免。
  而要將三腳架塞進空間有限的行李箱,最重要一點就是縮短腳架摺合後的總長度。舊款的腳架通常會採用“多節腳管”來縮短折合長度,4節腳管摺合長度會比3節款式短。
  

5、腳管節數
  一般三腳架的腳管都是一節套著一節,多節式組成,其中3、4節腳管最為常見,某些追求輕便小巧的腳架甚至會使用到5節腳管。腳管節數越多,腳架展開高度/摺合長度的比例便越大,相同最高高度的腳架,節數多的摺合後總長度就越小。
  但這裡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節數多的腳架,最下面那節腳管直徑就會變得很小,削弱腳架的強度。這時就需要動用更好的材質來彌補強度的損失,比較經典的例子應該就是捷信的碳纖維5節腳管型號,最下面的腳管直徑不比筷子大多少。另外,一般來說,規格差不多的3節與4節腳管,後者會稍微貴一點。
  

6、材質
  常見的三腳架一般以鋁合金或者碳纖維材質打造(不鏽鋼材質的已經不多見,主要是一些大型或者舊款腳架才會使用)。鋁合金和碳纖維都可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獲得輕量化的效果,其中碳纖維由於強度更高,所以一般會比相同規格的鋁合金製品更輕一點(但重量差距沒有想象中的大)。貌似碳纖維的抑震效能更好一點。
  大家在選擇腳架時,大可遵循以下要點:想要價效比,選鋁合金;想要好效能,選碳纖維。
  

7、不同種類雲臺的選擇
  常見的攝影用的三腳架雲臺分為“球形雲臺”和“三維雲臺”。球形雲臺利用緊鎖裝置控制一個連線著相機的球狀物,達到任意方向轉動的效果。三維雲臺有三個緊鎖裝置,分別在俯仰、傾側、水平旋轉的方向上控制旋轉。球形雲臺由於其單一緊鎖裝置即可控制任意方向旋轉的特性,可獲得更加靈活的使用效果,適用範圍較廣,另外體積也較小。三維雲臺因為可以單獨控制一個軸向的旋轉,所以可獲得更加精確的控制效果,常見於風光拍攝領域,或者“充當”攝像用雲臺(攝像雲臺僅需要兩維轉動,即俯仰和水平旋轉),但體積上普遍比球形雲臺大。
  而比較不常見的攝影雲臺,其實基本上也是從上面兩種雲臺演變而來。例如外形很像手槍手柄的“槍形雲臺”,其實是利用一個手柄來控制球的緊鎖。曼富圖專利的齒輪雲臺,基本上也是一個三維雲臺。攝像用的液壓雲臺,是省掉傾側旋轉的二維雲臺,並加上液壓阻尼裝置。其他諸如全景雲臺等等的,這裡就不作討論了。
  中高階的三腳架都是可以腳架、雲臺分開選購的,適合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以我自己的經驗,好的雲臺,比好的腳架,更能帶來更好的使用手感,所以我一般會在雲臺部分稍微多下一點本錢。
  

8、附加功能(中軸橫置、腳管反向摺疊、三腳架變獨腳架等等)
  三腳架技術越來越成熟,特殊材質的運用都比較普遍了,廠家轉而開發一些附加功能來吸引使用者。
  曼富圖很早之前就開發出將中軸橫置的裝置,可快速地把原本縱向佈置的中軸,轉變成橫向佈置,在低角度拍攝時十分有用。
  部分廠家為了達成“更短的摺合長度”的目標,開發出腳管反向摺疊的功能。一般腳管開啟時,都只能開啟到接近90°,這時腳架基本上就是“趴”在地上了。而具有腳管反向摺疊功能的三腳架,腳管可以開啟180°,直接翻到另外一邊,包住伸出的中軸和雲臺部分。這樣的摺合長度比普通的摺合狀態短了很多,更能塞進更小的行李箱或者攝影包裡面。
  而出於“一物多用”的理念,不少廠商又開發出三腳架變獨腳架的功能。將原來三腳架其中一隻腳管拆出來,配合原來的雲臺,即可變成一款獨腳架。這樣的功能其實無需多花什麼物料成本,但能讓使用者多出一個產品來使用,確實不錯。
  而最新的三腳架技術,可算是“平板腳架”了。一般三腳架在摺合狀態時,三隻腳管還是維持“品字型”的佈置,腳架比較難放置在狹窄的地方。平板腳架的意思,就是腳架在摺合時,三隻腳管呈“一字型”佈置,整個腳架變得很平整,方便了擺放。最早的平板腳架生產廠家是思銳,後來百諾也推出了平板腳架產品。
  

9、關於附件(快裝板、螺絲、腳釘等)
  選購三腳架時,很多人都會忽視附件的問題。雖然大部分三腳架在購買後都可以馬上使用,無需另外購買附件,但有些時候也會出現損壞、丟失附件的情況(後者較為常見),這時候我們便要購買對應的附件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廠家對自家附件的定價都不同,選擇使用通用型附件的三腳架,會令附件購買變得相對輕鬆。
  比較坑爹就是雲臺上的快裝板了。一般雲臺都會採用快速裝卸的設計,利用一片鎖定在機身上的快裝板與雲臺進行快速連線。一般廠家的雲臺快裝板都是自成一格的,不過也有部分廠家採取相容大廠快裝板的設計。如果你想為第二部相機添置快裝板(這樣就不用經常裝拆快裝板了),或者不幸丟失了快裝板,而剛好該廠家的快裝板設計是不相容其他廠家的,那麼可能就只能被坑了。我之前購買過一款700元的三腳架連雲臺(算是比較低階的產品了),使用的原廠快裝板竟然要100多塊錢。當然,如果你使用的三腳架是7000多元的貨色,那麼這100多元可能也不成什麼問題。
  螺絲方面應該不成什麼問題,各大廠家幾乎都是使用國際標準尺寸的螺絲,另外配上不難。腳釘(用於沙質或鬆軟地面)就基本上也是各大廠商坑錢的玩意,購買時不附送也就算了,另外買還要上百塊……所以購買時附送腳釘,或者原本腳架就有橡膠/腳釘兩用轉換功能的,可以看成是一個優勢。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