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容易就理解的道理。就是,如果高爾夫球杆過長,礙手礙腳的,揮杆的釋放就不會順暢,容易打在杆面跟部,這樣就容易出現往右轉的球路;鐵桿一樣的道理,會出現底角過高,球一直失誤到左邊的情況。所以,儘管球杆越長越能打出距離,杆頭越大越具有容忍度。但相對的,距離落差相當大,這些問題都是出在杆身的長度與硬度上。
方法/步驟
假使你勉強把開球木杆打好,相信其它需要在球道上打的球杆,你也一定非常糾結。因為,高差點人群如果拿到過長的球杆,他的身體設定動作自然會做調整,像是人站離球太遠,硬是將球杆壓低杆頭翹起來,或是上半身太挺起,這些不當的動作,註定揮杆過程的不完美。所以,建議高差點者,球杆的長度至少要適合你的身材,較短的球杆並不會打得更近。杆身硬度可以比你所需的偏軟一些,有助於做出順暢的揮杆。
我很納悶,很多人對量身定製的不屑,可能他們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它對於球手的重要性吧。關於量身定製這個觀念並不是中低差點人群的專用,高差點的人更是需要,只是所注重的方向不太相同。高差點人群很難打出杆身的特性,但不表示他們不需要量身定製。正如前面所述,杆身長度是否正確,是高差點人群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做量身定製的關鍵。
早些年,高爾夫球杆的杆身發展並不發達,在保證杆身彈性與扭矩的過程中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彈性好的杆身不穩定、扭曲度大;相對的,扭曲度小、較穩定的杆身,不是硬就是重,很難取得一個平衡。最尷尬的是,那些有點程度但力道不是很夠的高差點人群,幾乎只能選擇將就的球杆杆身,而這些人卻又是最需要杆身幫助的人。
這曾經是個杯具。但是,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如今,可以幫助球友的杆身,基本上都是重量輕、扭曲度中等、打感輕鬆的,且分得相當細,像是在挑選汽車的引擎,依照你的駕駛習慣、踩油門的方式、常開的路面條件,以換上適當扭力與加速性引擎,開起才來會得心應手。像Fujikura的Rombax、Graphite Design的Tour AD與Mitsubishi的Rayon Diamana系列,都是各大巡迴賽球員最喜歡使用的產品,重量從60到80公克都有。對於初學者而言,Sagar球具的杆身則更為具有針對性,能夠確保初學者在揮杆中感受到更快、更平順與穩定的作用。不管怎樣,球杆的量身定製適用於任何層面的高球愛好者,選擇對的球具,才能真正發現高爾夫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