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依據中央關於學校德育工作的有關檔案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大家都知道,馬克思主義有關法律、經濟、政治學、道德、哲學等方面有著很大程度的抽象性,有的需要用邏輯思維去思考,所以教師在講解思想政治知識的時候不能強行灌輸理論,而要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表述去教會學生學習和理解,這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點。但是,所有的理論最終將實現在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意識當中,實現在情感、價值觀的提升過程中。如果想要把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精神財富變成現階段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使他們自己能夠靈活運用,就不但要求學生對學習主動參與,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該形成一種平等、共享、包容的學習氛圍和互動關係。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積極主動的投入,而且使學生能夠加入和教師的感情交流中,培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對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有顯著幫助,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同時進行深層次的思想交流,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正確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單方面的事情,它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不但可以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這門學科的興趣,提升思想政治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  其次,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奠定學生從“知”到“信”的基礎,讓學生充分發揮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使學生知行的轉化。

  教師在課堂上真誠的付出和投入,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一種信仰,同時在課堂中一些學生對時事熱點事件的觀點和看法也往往會感染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激情和熱情。例如:對中國足球的喜與憂、對中日關係的激憤不平、對臺海問題的熱切關注等等。這些評說是師生之間溝通的一架橋樑,它看似時間短,但是對於師生之間培養感情、暢敘情懷卻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最後,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課堂中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共享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互相幫助、互教互學,形成學習共同體。學生要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參與教學,做到善於傾聽、敢於質疑、尊重其他同伴,在大家的共同學習討論中提高自己的行為方式。在這樣一種平等、友好、開放的課堂氛圍中,一些學生常常會發表不同於正常思維模式的“奇談怪論”,教師在這時候就要起到關鍵的模範帶頭作用,要以身作則,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也引導每一位學生都能尊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教導學生分析問題、從問題中聽取合理的地方。長期如此,教師與學生就會形成對話的模式,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達到積極有效的互動,也使師生雙方不僅共同發現和認識客觀世界,而且共同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