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沙棘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

沙棘可以起到涵養水源、固土保肥和淨化空氣等作用,對於生態脆弱區的環境具有很好的恢復效果,因而被林業工作者作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快速恢復植被的生態樹種,其生態效益極其顯著。因其果實、葉片中的營養成分和藥理成分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和醫療功能,從而成為營養學家和醫藥學家的寵兒,為林農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隨著沙棘資源建設的加強和沙棘產業的不斷髮展,栽植地區生態環境大為改觀,山區農村產業結構得以優化,林農收入不斷增加,為乾旱半乾旱地區社會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沙棘是一個系統問題,人們對它的認識過程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迴圈過程。

工具/原料

沙棘

方法/步驟

一、沙棘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對立統一

沙棘的生態效益是指沙棘依靠自身生態學特性對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環境所起的改善作用,由此而引起的環境收益。主要的評價指標是涵養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淨化大氣效益。

1、沙棘的樹種特性決定其生態效益

沙棘的樹種特性包括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前者主要指沙棘的形態、解剖、生理和生長髮育特性,包括沙棘的速生性、枝葉茂密、根系發達、固氮能力強等;後者主要指沙棘對環境的適應特性,包括耐乾旱、耐瘠薄、改良土壤等特性。生物學特性是生態學特性的基礎,突出的生態特性又使人們更加深入的瞭解它的形態特徵。沙棘葉片表面鱗毛能阻擋陽光直射,減少蒸騰和避免幼枝幼葉灼傷,決定了沙棘可以在次生裸地上作為R對策樹種;沙棘枝葉茂密能緩解雨水撞擊地表的速度、並能產生大量枯枝落葉,改良土壤,決定了沙棘作為水土保持樹種;沙棘的根系發達,根櫱能力強決定了沙棘可以作為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樹種。

2、沙棘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二者之間的辨證關係

沙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對矛盾,二者相互聯絡、相互轉化,對立統一。

沙棘資源建設的數量和質量決定其生態效益。沙棘的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通過系統的觀點來認識。資源建設過程可以分為苗木繁育、森林營造和森林撫育三個階段。苗木繁育主要有嫩枝扦插、播種育苗、組培育苗等多種育苗方式;沙棘林的營造分為造林地選擇和整地、沙棘品種選擇、造林密度和配置、混交方式、造林方法等;沙棘林地撫育又可以細分為林地撫育、林木撫育。沙棘的經濟效益的實現主要有沙棘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新產品的研發等環節。產業開發和銷售環節是主要環節。沙棘的資源建設系統與產業開發系統又共同構成了更高層次的系統。以上所述的每個階段每個層次又無限可分,我們只有充分認清每個階段、每個層次之間以及同一層次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絡,才能保證各個環節的協調發展,才能保證其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即保證沙棘資源建設的數量和質量。使它的生態效益最大化,併為沙棘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進而為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提供可能。

沙棘的生態效益的實現主要以沙棘的資源建設為依託,經濟效益可以以產業發展狀況來衡量。沙棘的資源建設與產業開發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產業的生存與發展極大的依賴於沙棘原料的持續穩定的供給;沙棘產業的健康發展又會進一步促進沙棘資源數量和質量的提高,提高沙棘的生態效益。相反的是沙棘資源建設滯後使沙棘企業陷入“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使企業因為缺少原料而倒閉、破產。如遼寧省建平縣近3.9萬hm2沙棘人工林大面積死亡,迫使許多相關的加工企業因為缺少原料而倒閉,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生態損失難以估計。反之,如果沙棘產業開發滯後,經濟效益低下就會制約林農栽植沙棘的積極性,從而對沙棘的資源建設帶來消極影響。沙棘資源作為聯絡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紐帶在二者之間起到關鍵作用,使二者有機的聯絡在了一起。沙棘資源作為生態效益實現的主體,同時又為沙棘產業提供原材料,促進沙棘產業的發展,進而提高經濟效益,體現了普遍聯絡和全面發展的觀點。

二、沙棘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論

列寧說過:為了解決社會科學問題,“最可靠、最必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絡,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歷史上怎樣產生,在發展中經歷了那些主要階段,並根據他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

1、沙棘開發利用的背景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兩大熱點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國家之一。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區域性的乾旱、半乾旱和高寒山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水土流失嚴重、風沙肆虐。在遼寧西部地區人們長說“一年刮兩次風,每次刮六各月。”惡劣的生態環境嚴重製約了這些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並對全國的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從那時起無數的綠色工作者在三北地區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困難立地環境改造與治理實踐活動。偉大的勞動人民在環境治理的道路上曾經作過無數次的實踐與大膽嘗試,從早期的刺槐、山杏、楊樹、榆樹等喬木樹種到紫穗槐、檉柳、沙柳、檸條等灌木樹種,再到紫花苜蓿、沙打旺、紅豆草等草本植物,這些物種有的不能適應極度貧瘠的生境,有的不能鬱閉成林,有的病蟲害嚴重,有的經濟價值低,這些限制因素制約了這些樹種的大面積推廣,有的甚至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是在人類認識困難立地植被重建規律過程中的必要嘗試。規律的認識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每否定一次我們就向客觀規律走進一步。在無數次的實踐後人們終於選擇了沙棘——一種能在被稱作“環境癌症”的砒砂岩地區生長的神奇植物,從此沙棘憑藉它廣泛的適應性和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登上了乾旱、半乾旱地區困難立地恢復與重建的舞臺上來。至今,沙棘的栽植區遍及西北、東北、華北等地區,在我國大部分生態脆弱區域都能見到其身影。

2、二者對立統一歷程

人們對二者的認識是一個從低階到高階、從區域性到整體、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漸進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生態效益的優先階段

沙棘開發利用之初,主要是作為生態樹種出現的。當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惡劣的生態環境限制了當地的農業發展,人們生活十分貧困。要解決當地的民生問題首先就要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於是沙棘以其突出的生態效益在眾多的生態樹種中脫穎而出。隨著沙棘資源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們對沙棘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引種、育種、苗木繁育以及沙棘營林技術逐漸成熟,這些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進一步促進了沙棘的資源建設。近20年來平均每年營造人工人工沙棘林8萬hm2,使原有的沙棘面積增加了一倍多,現在全國總面積達到200萬hm2,這大大改善了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人們沙棘資源建設的實踐過程並非一路坦途,其中也經歷了很多挫折。如由於國家政策不穩、地方管理者管理不科學、林農重造輕管、病蟲害等原因造成的遼寧省建平縣盡3.9萬hm2沙棘人工林大面積死亡,在黑龍江的一些地區盲目發展一些大果沙棘,沒有適地適樹,造成一些沙棘林不能鬱閉成林,產量低下,嚴重影響了林農的積極性,甚至出現了毀林還田的現象。這是我們在沙棘資源建設實踐過程中沒能遵循沙棘資源建設與環境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客觀規律而受到自然的懲罰,在經受這些失敗的嘗試後人們認識了這種客觀規律並且用以指導沙棘資源建設實踐,才取得了上述的一些成績。

(2)經濟效益優先階段

在沙棘資源建設過程中,除了它的良好的生態效益外,人們逐漸認識到沙棘果、葉、皮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的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增強人體體質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沙棘葉還是很好的飼料。從而導致了一大批沙棘產品開發企業的出現,據統計我國現有沙棘加工企業200多家,開發出沙棘食品、飲料、醫藥、保健、日化等300多種產品,年產值10億多元,對山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致富起到很大作用。我國一些地區制定了通過加工生產產生經濟效益,使水土流失地區的農民從沙棘開發中獲得收益,從而調動農民種植沙棘的積極性的沙棘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效果顯著。但是我國沙棘開發企業走上的健康發展的道路也並非一路坦途。初期在國家政策的鼓舞下,一大批沙棘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企業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由於一些小企業缺少對市場的瞭解,資金不足、產品的科技含量低等等原因沒有開啟市場,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倒閉了,這也印證了市場經濟下適者生存的法則。生存下來的企業多是一些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擁有知名品牌的企業,如北京匯原、河北神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天驕資源發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他們依仗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科研實力和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使企業走在國內外沙棘產品開發的先進行列之中,帶動了沙棘的開發利用與發展。

(3)二者協調發展的認識階段

隨找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林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其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林、副產品。沙棘兼具生態和經濟兩大效益二者如何達到和諧統一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通過以往的生產實踐,人們認識到過分強調生態建設或者誇大經濟效益都會造成損失。單純的強調生態效益,加大資源建設固然對生態效益有好處,但是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挫傷林農的積極性,因為得不到經濟利益而對沙棘失去信心。他們是沙棘資源建設的最基層的實踐者和執行者,這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上文中建平的事例就是很好的說明。即便是有的林農(退耕還林地區)可以從國家的林業生態工程中得到一定的補償,由於補償的效益和農耕效益的博奕中,農耕效益佔得上風也會導致毀林還耕的發生。相反的,雖然我國的沙棘資源佔世界的90%以上,但是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在這些資源中有的不能鬱閉成林、有的雌雄比例失調、有的品種混雜果小刺多、有的病蟲害嚴重,這些原因都制約了沙棘開發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現在建平的許多企業就因缺少資源而倒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採取掠奪式的開發利用勢必會對沙棘資源造成極壞影響。以上兩種發展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只有尊重自然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沙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可協調發展的途徑才能使我們的沙棘開發利用事業走的更遠。

總之我們對於二者之間的關係認識經歷了“強調生態效益——重視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和諧統一”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我們掌握了這個規律對於我們認識我國沙棘開發利用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認識規律並沒有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關鍵是要指導生產實踐,以下簡單談談實現沙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的途徑。

三、 二者協調發展的途徑

1、加強理論研究

我國的沙棘開發利用事業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經歷了很多挫折。目前的一些科研工作主要涉及一些具體的生產實踐、工藝實踐等,理論研究基本還屬於空白區。這對沙棘的開發利用是不利的。

通過各種具體的實踐如苗木繁育、森林營造、森林撫育、產品研發和銷售等生產實踐活動,認識各個環節之間的外部聯絡,在進一步通過我們的分析、總結初步得出實現沙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規律。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階段,然而我們的目的不止於此,而在於利用我們總結的規律來指導沙棘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檢驗我們總結的規律是否與客觀規律相符合,不符合客觀的地方加以改正。通過反覆的實踐與總結,深化我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用以來指導我們的沙棘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實踐一定能取得成功。這是唯物辨證論的認識論,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可見,加強理論研究,認清沙棘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本質聯絡是我們沙棘工作者以後科研工作中應該首先弄清楚的課題。前文已經指出實現沙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以系統的觀點來認識和研究。

我們只有通過具體的科研實踐把每個無限可分小環節之間的聯絡弄清楚,再結合理論研究進一步弄清它與這一層次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絡,進而逐步把整個系統的結構、層次、內在聯絡認識清楚。在這過程中理論研究和具體科學實踐的結合是關鍵。

2、協調好資源建設與產業開發的關係

沙棘資源建設與產業開發的協調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實踐中的做法來看二者沒有能很好的協調發展。沙棘資源建設和產業開發主體的不同一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我國沙棘的資源建設主要是結合政府的主要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的(如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配套造林工程等),在建設過程中農戶可以得到國家相應的補償,收入的主體是農戶,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更加註重眼前即得的利益。而產業開發的主體是林業企業,他們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擴大生產規模,增建工廠,忽視了資源建設,認為資源建設是林農的事情,只要有工廠原料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供給。於是矛盾產生了,兩大體系被人為的割裂開來,一旦國家對林農的補助被切斷或者減少都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減少對沙棘資源的撫育投入,進而影響沙棘的資源建設,於是就出現了上述建平縣的例子。企業倒閉後會使林農的積極性進一步受挫,甚至出現“毀林還田”的事情。此種模式不可持續性。因此現代企業建立“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使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主體重新聯絡起來,這是沙棘開發利用可持續的前提條件。

3、保證國家政策的穩定性,加強科研投入

俄羅斯是世界上沙棘開發利用較為發達的國家其資源建設與產業開發已經處於相對和諧的狀況。俄羅斯的完善的森林保障體系也是其林業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途徑,科學的林業政策體系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我們也要逐步完善我們的林業政策體系,保證其持續性,打消林農對林業政策的擔心,敢於投入,以維持他們對沙棘資源建設的信心;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優良品種的選育;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的推出高新科技產品;增強品牌意識,加強沙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保證沙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