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用艾灸的適應症?

艾灸是中醫六法之一,在中國有廣泛的使用,但是並非所有病痛都可以用艾灸來治療,以下列舉艾灸的適應症,供大家參考

方法/步驟

(一)寒邪內伏者宜灸
《素問·異法方宜論》說:“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凡受寒、飲冷而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者,均宜灸之,可起溫中散寒,調整脾胃的功能。

(二)氣虛下陷者宜灸
《靈樞·經脈》篇指出:“陷下則灸之。“凡氣虛下陷之症,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均可施行灸法,可起溫陽起陷,行氣活血之效。

(三)陰陽皆虛、結絡堅緊者宜灸
《靈樞·官能》篇說:“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結絡堅緊(寒主收引),火所治之。“凡氣血虛弱或寒溼凝筋之症,如陽氣血陷、痿痺、疝氣等症,灸之可起調補陰陽,溫經散寒,解結通絡的作用。

(四)沉寒、冷、無脈、陽絕者宜灸
漢代華佗在《中藏經》中提出:“當灸而不灸,則使人冷氣重凝,陰毒內聚,厥氣上衝,分逆不散,以至消減。“明·高武在《鍼灸聚英》中深有體會地提出了灸治三則:“一則沉寒 累、冷‘二則無脈知陽絕也;三則腹皮急而陽解凝,化痰散結。他如男子虛贏少氣,婦女氣虛血崩,老年陽衰尿頻,小兒疳疾食滯諸疾,均宜灸之。

(五)寒熱虛實均可用灸
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指出:“寒熱虛實,皆可灸之。”李氏認為“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變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也。”這些論述,確係李氏臨床實踐的寶貴經驗,是難能可貴的。從臨床時間證明,灸療法不但對陰症、寒症、虛症有效,而且對陽症、熱症、實症也有效。如疔瘡、癤腫、甲溝炎、痔瘡等疾患,於初起時灸之,輒獲良效。

(六)厥逆吐瀉宜灸
《傷寒論》說:“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又說:“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聖濟總錄》也說:“少陰背惡寒,吐利,脈不足,與夫脈促手足厥之類。三者為可灸焉。”這都說明灸療對厥逆吐瀉,脈微細弱者,頗有回陽救逆,鎮吐止瀉之效。

(七)暴病急症宜灸
《醫學入門》說》“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此言確係事實,乃屬臨床司空可見慣之事。例如霍亂吐瀉,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可取鹽填臍中(隔鹽灸)灸之,便可溫中回陽‘又如中風脫症,鼾呼痰鳴,年色蒼白,多汗,手撒,目合,口張,脈細而弱者,宜急取氣海、關元、神闕(隔鹽灸),用大艾炷灸之,即可回陽固脫。他如小兒驚風灸印堂;婦女崩漏,灸隱白;鼻衄灸上星;昏暈卒僕灸人中等等。這些暴急病症,均屬灸治病例。

(八)內外雜病宜灸
《聖濟總錄》說:“用灸之理,凡以溫之理。若病有因寒而得,或陰症多寒,或是風寒溼痺,腳氣之病;或是上寒下虛,厥逆之疾;與夫勞傷癰襗疽,及婦人血氣,嬰孺疳疾之屬,並可用灸。”《扁鵲心書》也說:“世有百餘種大病,不用灸艾、丹藥如何救得性命,卻得回春。如傷寒疽瘡、癆瘵中風、久痢喉痺、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等症,若灸遲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若能早就,自然陽氣不絕,性命堅牢。”

(九)諸虛百損宜灸
灸法不但能治療急病症,而且還能治療許多慢疾患,如癆瘵灸膏肓、魄戶、百老、四花、華佗夾脊(長蛇灸法)、六之灸諸穴;已經灸關元、氣海、三陰交、腎俞、精宮、命門諸穴;盜汗灸合谷、復溜、陰郄、後溪諸穴;子宮下垂灸關元、氣海、歸來、提託諸穴;脫肛灸長強、上仙(十七椎下)、百會諸穴;腎虛洩瀉灸天樞、十字灸穴(水分、神闕、氣海)、四隅(樑門、大巨)、大腸俞諸穴等等。

相關問題答案